1、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2、鲁迅在他小说中进行了深刻的社会剖析,并且善于暴露国民弱点,鲁迅小说里大多数人物都是社会下层人物和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鲁迅的语言简约而不失丰腴.冷峻、含蓄又透着幽默,而且讽刺之余,又批判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善于调用各种比喻及其辛辣的笔调,有些语言还有画外音,需要读者自己去想。(鲁迅先生讽刺性语句图片)。
3、我国的讽刺小说真的不多,我只知道《儒林外史》属于讽刺小说,《聊斋志异》里有几篇讽刺科举制度的小说。倒是国外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讽刺小说,比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以及“四大吝啬鬼”等等。
4、二十年代后期,鲁迅先生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鲁迅先先曾经在《呐喊》自序中说自己并没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能力,到了三十年代,先生便有了巨大的名人效应,1936年病逝后,影响力就更大了。
5、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时候,我们总会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殊不知这句话也出自于他老人家之口。
6、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7、但在鲁迅看来,每一个国人,都应该投身于洗刷当时国家遭受外侮的事业中去,特别是自己,就应该像屈原、陆游一样。
8、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9、面对当时一些文学界的一些滥竽充数的作家,他强烈的批评道“我最钦佩那些人,把作品写得不成样子,还有勇气发表”,这对于如今一些影视作品和社会上的一些劣质出版物,两样适用。
10、《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11、而不应该整天专注于“浪漫”,把精力放在考虑送恋人礼物上。
12、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以后也做不了人。
13、“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鲁迅先生批评国人的随波逐流,而在现在的生活当中,同样适用于各种场合,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
14、这是《明天》中的一段。单四嫂子的儿子宝儿因庸医耽误病死了,为埋儿子忙了一整天,到得晚上,她也无心纺纱挣钱了,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这样的文字你反复读几遍,恍惚觉得先生在深褐色的书案前,垂着的头猛然抬起,怒目屋顶,仰天长叹,目光深邃,一副悲天悯人的心怀。
15、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
16、狂人,从作品的叙述来看他确实是个疯子,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狂人总是时时害怕着,提防着被人活生生地吃掉,但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17、《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
18、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19、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20、与此同时,鲁迅高度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场的面貌,为阿Q这一典型人物提供了典型环境。尤其是,鲁迅子啊作品中深刻反映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革命d人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注意到农民的革命要求和力量,没有去启发和发动他们,终于被封建势力篡夺了胜利果实,而没有发生真正的变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Q最终被所谓革命政府诬指为抢匪,被帮上法场,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21、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
22、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着另一个颗心敲打。——《鲁迅杂文选》
23、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24、而四件礼物猫头鹰、冰糖葫芦、发汗药、赤练蛇。
2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26、说实话,之前没有读过鲁迅的这首《失恋诗》。
27、当时的中国世态炎凉,国民冷漠麻木,鲁迅先生是用一种悲悯的眼光“看”待当时的社会环境。他“哀国家之不幸,怒国民之不争”,他弃医从文用小说和杂文对现代中国国民的灵魂进行犀利的鞭笞拷问,目的是使中国人民赶紧觉悟起来。他无情地揭示人的精神病态,和这个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由此延伸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对人的灵魂的毒害与咀嚼。
28、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
29、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30、鲁迅(1)(1825~19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31、这是《阿q正传》中的临近结尾一段。阿q莫名其妙被处死,周围是看热闹的冷漠麻木的人群。读这样的文字,你能深深地感觉到先生对于阿q的深切体察与无限同情,而没有一丝一毫的鄙视与嘲讽;反而对于冷漠的人群充满无言的愤怒。
32、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33、鲁迅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性和鲜明的社会批判性,语言简约凝练.含蓄又透着幽默,而且讽刺之余,又批判现实社会和残酷,善于调用各种比喻及其辛辣的笔调。
34、恋人送我的四件礼物多是以恋人间的“浪漫”为主调,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不足奇的,这也符合当时的现状。
35、人世间真是难相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36、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控诉中,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37、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38、“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爱他苦难的祖国,爱他多难的国民,爱之深责之严,这是由他三本小说和十六本杂文为证的。
39、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对于一些家长同样如此,他们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想通过自己孩子的人生能够得以实现,面对这种情况,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
40、小说通过对阿Q的形象和悲惨一生的描述,鞭挞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提出来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
41、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42、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43、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44、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1985年,日本出版的50卷本《世界最高杰作》,中国仅有《呐喊》与《论语》被收入;1999年6月,《呐喊》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首。
45、《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同年12月《小说月刊》第13卷12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20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乡村看社戏。
46、小说的第二部分所描写的则是另一种迥然相异的环境气氛及人情人际关系。这里有美的自然环境,有美的生活情趣,有美的人际关系,有美的人情意味。乡下的生活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情趣,掘蚯蚓钓河虾,饱餐一顿,有迷人的月夜出航,小朋友合烧吃罗汉豆的活动,使“我”无比欢快,心旷神怡。这里的写景叙事绘人,同样聚焦于“我”的心理感受和审美追求:向往热情友好、淳朴温厚的人际关系,懂憬正直无私、美好和谐的人情味和人性美。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作者抨击都市剧场,盛赞农村社戏,所潜心抒发的正是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厌。
47、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鲁迅日记》
48、赤练蛇有一个独特的个性,无论咬上什么,死不松口,代表先生同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49、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50、个人感觉这首诗中恋人送“我”的礼物和“我”送恋人的礼物都是有所指代的。
51、真正的强者不是因为某件事而壮烈的死去,而是因为某件事卑微的活着。
5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53、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华盖集》《中国小说史略》等
54、很我人都受到传统观念的一些影响,他们认为传统的都是对的,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从来如此便对吗”?这句话是对那些保守派的有力反击。
55、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56、我们对于鲁迅,都了解他是一个非常的有才华的大作家。然而你们不知道的是,他把自己的才华简直发挥的淋漓尽致,就连怼人,也是文采飞扬!把自己的文采运用的非常得当。
57、“这剎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支饿狼,永是不近不远地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候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得像两粒鬼火,似乎远远地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回他又看见从来沒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是不远不近地跟着他走。
58、“她现在知道她的宝儿死了;不愿意见这屋子,吹熄了灯,躺着。她一面哭,一面想: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但现在怎么了?……现在她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
59、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在平时所犯的一些错误,通常都会以他还是个孩子为借口,轻易的原谅了他们而不加以教导,“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鲁迅先生对此给出的答案发人深省。
60、这主要体现了一些独特和有能力的人总是更愿意独行,因为他们的思想更加具有开阔性,而一般的人则目光短浅的喜欢聚在一起,独创性比较低。
61、1925年,鲁迅曾在与妻子的书信中写道:“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指出了国人遇到任何事情不主动寻求改变,反而只会寄希望于未来,有着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正是这种盲目乐观的态度,麻痹了国人几千年的思想,也是导致近代改革运动寸步难行的原因之一。
62、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野草·题辞》
63、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64、从来如此,便对么?——出自鲁迅的《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锦言录》,其实从那时起,创新就一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能总是被古代的思想所禁锢,要勇敢地去做创新的事情。
65、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66、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
67、在这篇小说里,鲁迅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典型形象阿Q。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贫无立锥之地,只能靠打短工为生,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连一个姓名也没有,受尽了剥削和欺凌。但是,他却不正视现实,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以求的“精神上的胜利”。这种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此外,阿Q头脑里还存在着相当浓厚的封建的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这种精神状态,使阿Q显得十分麻木、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