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2、弗兰西斯·培根敲响了召集智者的大钟,一种“解放的感觉……新的命运,在培根思想的触动下,在那一代人中跳动着”,整个欧洲都响应他关于“扩大人类思想帝国边疆”的呼吁。培根的脑海中常浮现这样一幅图景:一艘船穿过海格力斯之柱,驶入未知的海洋。柱上镌刻着他最喜欢的格言——勇往直前,海阔天空!(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3、就在一切顺风顺水,处于权力的巅峰之时,培根被牵连进一桩受贿案。据罗素分析,这并不代表培根品行不端,他更大程度上是d争风波和政敌攻击的受害者。但培根仍因此被剥夺了大法官的职位,被判入狱,仕途之路就此终结。
4、他把经院哲学比做偶像,认为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必须打破偶像,直接观察、研究自然界,并通过实验和科学归纳,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5、力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ì liàng。词语解释为力气,有份量。古诗文解释为强力也。后引申具有了“作用”、“能力”的意思,是汉语中常用词语。
6、书本应该依据科学,而不是让科学去依据书本。
7、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是“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是对培根哲学特点的科学概括。
8、古希腊哲学家对知识大多持“学以致知”的态度,也就是为了求知而求知,这种超功利的求知态度造就了希腊哲学史上一座又一座高峰。中世纪神学也是一种学以致知,不同的是,它混杂了人生得救的热望,最终走向了狂热与虚幻。16世纪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实用性特点越来越突出,培根吐出六个字——知识就是力量,惊醒众人!知识终于从天国重返人间,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谋福利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9、创造美好生活,需要靠人类自己努力追求,发现真知,运用真知。培根坚持认为,只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发现真知。也就是说,探求真知不再专属于某个天才群体,如哲学家、科学家。这个主张成为科学平等主义的基本立场,为未来人类寻求政治平等开辟了道路。
10、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11、追求过多的权力会使天使跌落,追求过多的知识会使人摔跤。(培根)
12、他认为,认识的真实性和存在的真实性是一致的,“其间的差别不过是直接的光线和反射的光线而已”,这是一种相当彻底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13、“四幻象”并非不能克服。在培根看来,只要我们弄清错误产生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方法,就可以超越“幻象”,获得可靠的知识。这种方法就是“归纳-演绎法”,是所有真理的根基和源泉。
14、早在13世纪的英国,罗吉尔·培根就大力倡导科学实验。关于彩虹,亚里士多德认为那是太阳和星星之间的垂直线,塞涅卡称之为神的笛杖。罗吉尔·培根对前辈大咖们的观点不敢苟同,那不过是孩童的幻想,他需要更可靠的依据来证明。他用晶体做实验,折射出七色光,于是得出了与前辈大咖们不同的结论。他认为彩虹是水汽反射太阳光形成的自然现象。还认为,人类通过实验,还可以掌握制造彩虹的方法。这种标新立异,在中世纪背景下,可不会为天才的罗吉尔迎来赞誉,反而招来了牢狱之灾。
15、值得注意的是,培根虽然强调感性经验对人的认识的重要性,但他没有把这一点绝对化,他只是强调感官是人认识外界的一个必经的通道,而并没有说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都是正确的,更没有说这种认识就是认识的全部。
16、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哲学家们沿着各自的道路走啊走,最终都发现自己陷入到了无法克服的理论困境之中,无法让自己追求到的知识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17、如今人们在学习一门知识的时候常常会问,学它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把知识当成了工具。当求知被赋予了明显的功利色彩,以至于求知过程变得枯燥和煎熬之时,我们需要走出自己的洞穴,结束坐井观天的状态,唤醒求知最原始的价值内涵——求知不仅为了有用,还因为求知本身就是目的,求知的过程就是快乐的、愉悦的。
18、培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虽然出身寒微,但一跃而为英国掌玺大臣的儿子。在仕途上,他屡屡受挫,后来又奇迹地被任命为英国皇家法律顾问,直至升为首席检察官、内阁掌玺大臣、大法官,并被加封为男爵和子爵。
19、“知识就是力量”是一句经典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句经典名言最早是培根说的。知识能够丰富人的思想,能够让人更聪明。我们获得知识,通过思考,就能解决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很多问题,这时候,知识就是力量的一种。
20、值得一提的是,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幻象学说”并不是批判人类固有偏见的源头,我们还可以向上追溯到13世纪的罗吉尔·培根。罗吉尔提出人类认识真理有四个主要障碍,包括:迷信脆弱且不恰当的权威;长久的习俗;无知民众的意见;以虚夸的智慧掩饰无知。
21、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22、培根(Bacon),是个能唤起食欲的姓氏,英文是“熏猪肉”的意思,培根的祖先会不会是做熏猪肉生意的呢?有这种可能性。可以确认的是,培根家族并没有世世代代靠熏猪肉为生,后代中出了大思想家,还不止一位,有本文男主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以及《奥卡姆的威廉篇》中提到过的方济各修会“三杰”之一的罗吉尔·培根(RogerBacon,1214-1293)。两位培根都是英国人,他们的思想主张也极为相近。
23、培根是英国十六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语)。他最先提出了实验科学理论,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世界思想史和科学史上罕见的代表人物。
24、经验论从感觉经验出发,这一出发点是毋庸置疑。一只乌鸦停在树上,它是黑色的,这是所有感官正常的人都认可的事实。通过观察人们发现,第二只、第三只……第一百只乌鸦都是黑色的,于是运用归纳法人们得出结论:乌鸦是黑色的。
25、唯理论肇始于欧洲大陆,那里的哲学家们从经院哲学的土壤中成长起来,喜欢建立庞大的哲学体系,习惯于从抽象的原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这导致他们走上了一条与英国人相反的求知道路。
26、知识越少越准确,知识越多,疑惑也就越多。(歌德)
27、“归纳-演绎法”获得的结论是开放性的,研究过程可以是一个无止境的螺旋。它有可能在未来的观察中被证实,或被证伪。如果眼下仍没有被证伪,我们就接受它的正确性,直至相反的证据出现;如果被证伪,那就抛弃它或完善它。若要完善它,则又可以开启新一轮归纳-演绎法的探索。就这样,向真理性的知识步步靠近。
28、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29、 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斯宾塞
30、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31、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韦伯斯特)
32、 知识是珍宝,但实践是得到它的钥匙。——托马斯·富勒
33、(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的罗吉尔·培根像,维基百科图片)
34、培根是这样说的,也是按照这样身体力行的。在1626年3月的一天,他驱车来到伦敦北部的海格特区,当时还是冰封雪裹。他来这里是想做一个冰冻防腐的科学实验。他特意买了一只母鸡,往它肚里塞满了雪。寒气一阵阵袭来,使他受寒罹病,一个月之后,培根就去世了。
35、可见,经验论的起点没问题,但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具备普遍必然性;唯理论的推演方法没问题,可以得出普遍必然的结论,但却建立在可疑的独断论起点之上,而且无法获得新的知识。
36、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7、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们善于以理性论证来反驳他们的论敌。中世纪晚期,一些哲学家已经在考虑如何理解和支配自然。这是件棘手的事。你或许不以为然,这事简单啊,数理化教材里可以找到答案。要知道,数理化教材里的概念和方法多是两百年后才建立起来的。而中世纪的人们对自然的探索和利用还停留在炼金术和长生不老药的小儿科阶段。
38、《英烈传》第六回:“郭大哥便从他学这棍法,而今力量甚大,用一条铁棍,那个敢近他!”
39、剧场幻象,更明确地针对经院哲学的各种教条和某些错误的论证方法。培根认为,这些教条和方法已经渗透人心。而一切对所谓的权威、教条和传统哲学体系的盲目崇信,就好像我们盲目崇信舞台上上演的戏剧一样。请不要忘记,那只不过是演戏而已,“是按照虚幻的舞台布景样式创造出来的世界”。
40、宋·陆游《饮酒》:“陆生学道欠力量,胸次未能和盎盎。”
41、正如人们所评说:“如果说达·芬奇的名字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象征,那么培根的名字就是近代新兴科学和技术革命的象征。”他的名字,早已和“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一起,享誉整个世界。
42、清似秋菊何妨瘦 廉如梅花不畏寒 王进城
43、在赞美“知识就是力量”的同时,人们也开始反思,它是否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而忽略了知识的“学以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