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本质上说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来言去语之间,常常就会让彼此产生微妙而复杂的情绪变化,老话说:“一句话说到人笑,一句话说到人跳”,就是反映了这样的事实。所以,语言交际实际上就是人际交往的“化学反应”。我们所说的语言的敏感性,实际上就是对于这种“化学反应”的感知能力和调控能力的具体体现。说得那么玄乎,那么我们不妨举两个实例来看看,这种化学反应究竟有多么复杂吧。
2、离心离德 连明连夜 连日连夜 怜我怜卿
3、振振有词 振振有辞 铮铮铁骨 铮铮铁汉
4、他是“单干户”,哥哥死了,俩侄子也没出息,他再无亲人。
5、如“坑坑洼洼”,“坑”与“洼”为同义关系。再如“汤汤水水、年年岁岁、家家户户、村村寨寨”等。
6、⑤睨:斜着眼睛看。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
7、恢恢有余 昏昏欲睡 岌岌可危 汲汲顾影
8、不亢不卑 不抗不卑 不愧不作 不愧不怍
9、◆二年级数学必练100题(含答案)可下载打印!
10、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11、然而,没过多久,爸爸居然又给我娶了一位新妈,他始终没告诉我原因,我也不想知道,可我还是有种前所未有的报复欲望。我疯狂地做着一切报复举动,只是有时偶尔抬头望天空,心里就会阵阵难过:或许,她只是想照顾我而已,可是,我真的不想让任何人替代妈妈的位置,只是,内心,为何会如此的不安?
12、“课文最后说: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这不幸者指的是谁?他不幸在何处呢?速读课文找一找。”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2)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15、定语、状语、补语指的都是与中心语的关系,中心语的词性不同决定了其前后词的句法成分。例如“红色夕阳”、“绿色春天”两个短语的中心语分别是“夕阳”和“春天”,“夕阳”和“春天”,都是名词,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名词词性的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词即为定语,在定语与名词词性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用“的”。
16、“的”“地”“得”的使用主要看附和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后面写成“地”,在补语前面写成“得”。附加语,指修饰、限制、补充作用的成分,具体指定语、状语、补语。定语、状语、补语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的对象就是中心语。
17、(交流点拨)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18、揩(kāi) 烟瘾(yǐn) 筹划(chóu) 黏性(nián)
19、(交流点拨)不行。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20、凹凼(āodàng) 涎水(xián) 搁(gē) 唿嗒(hūdɑ)
21、(交流点拨)如:“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22、遥遥在望 依依不舍 依依惜别 悒悒不乐
23、(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
24、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沛:水草丰美的地方。
25、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然后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26、一切结论源于从实际语言(语词、句、段)的品析;
27、1-6年级单字+双字+四字近义词和反义词大全
28、败军之将 败俗伤风 败絮 败仗 利败 转败为功
29、关照关照 火红火红 活动活动 活跃活跃
30、塌败 拼音: tā bài 解释: 塌陷破败、倒塌败退。
31、(4)受了人家的好,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32、①问:这件事是不是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的青年时代?(目的是让学生从叙事中看出他年少气盛,也要顺便说明“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的谥号,古人叙事中书人名常用该人后来的爵位或谥号,以示尊敬。)
33、(交流点拨)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之意更加鲜明。
34、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35、(2)第八段中既然说“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又为什么问他“你好些了吗”?这样写语意矛盾吗?
36、(交流点拨)本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写起,描写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板书:山峦层叠为日暮作好铺垫)
37、 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是统编教材中的一篇自读课文。编者在旁批中提示我们,要我们在自读中注意课文中一些反复出现的描写,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旁批中有:“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所谓仔细体会,就是要潜入文字深处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披情精读,去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察觉作者写作的深意。文章中对没出息的小桃树的描写语言很值得深品细嚼。比如“弯了头”“紧抱”,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的可怜姿态,长在角落里的孤独、害怕、惶恐都在其中。“瘦瘦的”“黄黄的”分别从形体和色彩写出了小桃树的“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先天不足”。那个“拱”字,则让我们感受到小桃树生长环境的恶劣、土质的坚硬、生命力量的虚弱,也暗示了小桃树的坚强和不屈,为后文的“有出息”埋下伏笔。细细读,有感情地读,我们还能从副词中读出深意。“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第二天才舒开身来”,这一“竟”一“才”,让人感慨万分,读来自然充满怜爱、心疼和担忧。
38、噫(yì) 隐逸者(yì) 鲜有闻(xiǎn) 不蔓不枝(màn)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