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子、诸侯、大夫都是王。天子天下之王,诸候国之王,大夫家之王。
2、整天吃面条的,也不见得每顿饭都是面条。偶尔蒸个米,炒几个菜也是比较一番风味的。(曾仕强解读论语全集)。
3、 ①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要树立人生的目标;
4、主持人:那么在您看来智慧和知识它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5、千年孔庙,敬坛之上,曾仕强教授倾情开讲。追根究底,为你揭示论语背后的文化奥秘。正本清源,给你还原一个真实的文字和论语。敬请收看《论语的奥秘》。
6、推荐何晏的《论语集解》、皇侃的《论语义疏》、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黄式三的《论语后案》。
7、可见这第一句话,有知行合一的味道。我们常常讲,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到自己知道,但就是做不到。那就是学习没有效率,没有效果。从现在开始要记住,只有做得出来,才算学到。我们是一个重实践的民族,实践远比了解要重要。
8、不过,我从来没有迷信这部书,不会认为它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得实践之中磨练出本领,而不是看书。曾仕强还推崇《论语》,其实,《论语》是一部讲解道德修养的书,并不能指导从政。古代儒家认为,一个人只要道德好,他就是万能,“一通百通”,什么工作都可以胜任。这个思想其实是极其片面的。《论语》确实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做一个君子,但是想做一个好官,还要积累工作经验。宋宰相赵普所谓的“半部《论语》治理天下” 其实是胡吹瞎说。
9、好了,以上内容就是渊回的主要观点。这个问题是某位师兄的提出来的,问得也非常好。不过,为何不大气一点,心量大一点呢?
10、钱穆的《论语新解》,功底扎实,内容丰富。略为遗憾的是主观性较强。
11、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是一部巨著了,资料收集的巨细无遗,非常适合准备研究《论语》者细细研读,这当然需要极大的毅力了。
12、蔡礼旭老师:《做孩子一生的贵人》合集(共23集)
13、▶ 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合集(共15集)
14、不过,我从来没有迷信这部书,不会认为它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得实践之中磨练出本领,而不是看书。曾仕强还推崇《论语》,其实,《论语》是一部讲解道德修养的书,并不能指导从政。古代儒家认为,一个人只要道德好,他就是万能,“一通百通”,什么工作都可以胜任。这个思想其实是极其片面的。《论语》确实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做一个君子,但是想做一个好官,还要积累工作经验。宋宰相赵普所谓的“半部《论语》治理天下” 其实是胡吹瞎说。
15、曾仕强《大学》11培育接班人12时时求善终
16、季康子问:子路可叫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他有决断,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子贡可叫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他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问:冉有可叫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他多才多艺,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17、主持人:也许在那个年代人们并不知道管理学这三个字,但是不管用一个其他的字来界定这种智慧还是用一种其他的方式来体现,它是早早的就存在我们祖先的生活当中了。虽然管理学的概念是由西方人提出的。但是在遥远的古时候,中国人已经用他们自己的智慧来管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的家园,那么中国式的管理和西方人所提出的他们的管理学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
18、在这里,我们也特别说明一下,我们让孩子读《论语》,不管他是否理解,都没有关系,你就让他读,然后背下来,将来长大以后慢慢的去悟,智慧是要靠悟的,而且,人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我们才常常说,能悟多少算多少。像《论语》这种国学经典,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和参悟!
19、但是,两位老师走的路,努力的方向都是为了儒释道国学传统文化的发展。渊回认为,在这艰难的条路上,没有敌人,只有朋友,也没有更喜欢,也只有都喜欢。
20、这句话最早见于《论语.泰伯》,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言,本意是说人在将要死亡的时候说的话应该是真心话,是善良的话;鸟在将亡的时候,其叫声是悲哀的。
21、(介绍):作者是北大教授,据说他的《论语》解读是为了还原孔子的思想。另外他还有一本《去圣乃得真孔子 : 纵横读》也是讲《论语》的
22、曾仕强老师是这么理解的:“朝”和“夕”并不一定就是指早上和晚上,从《易经》的角度看,这其实是一阴一阳。我们应该理解为是相对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的早晚。否则就太不懂《易经》了,要知道,孔子翻阅这本书可是连竹简都断了好多次呢!
23、我建议大家看台湾蒋勋的《蒋勋说红楼梦》,讲述了从美的角度,从情感出发梳理《红楼梦》文本中渗透出的细微感觉。是我看到关于《红楼梦》导读最好的书。
24、口:一个圣人口中话出的话,要惠及天下民众,不能为一己私利,而伤及民众。底下一个王字(聖):耳聪、口惠才能为王。现在都用简体字,简体文丧失了字的本来意义,是对传流文化的不尊重。
25、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极大地吸收了汉魏唐宋论语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该书阐发义理最为精要。初读《论语》者在研习完这本书后,可以很快的对《论语》的思想有一个整体上的、相对精确的掌握,这可以说是这本书最大的优点了。同时,《四书章句集注》篇幅适中,对于阅读者来讲比较好上手。当然,这部书中多少掺杂了朱熹自己的思想,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26、实际上管理这个词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被美国人开发出来的,可是它是古老的东西。只是,我们以前没有像现在这么清晰的把管理的概念说的那么清楚。整部《论语》就是在讲管理,大学也在讲管理。修身就是管自己啊!齐家就是把家族管好,治国就是把国家管好。我们甚至还要把整个世界把地球村都管好叫做平天下。我们的管理那绝对是超越西方的。不要认为这个名词是西方人创出来的,就好像他们是首发者,一概不是这样子,我们是要想想看,如果我们不懂得管理,我们当年的长城是怎么建造起来的?我们如果不懂得管理,我们当年郑和怎么下西洋的,那个比现在困难太多,可是都做的好好的。他们是没有通信器材的,那么,如此庞大的船队靠什么来通信?靠什么来测船速?几百艘大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如果没有非常有效的管理,可能会协同一致,完成任务吗?可见我们的管理一向是领先世界的,不要迷糊掉。
27、我是汽车修理工,有一辆汽车进修,故障是机油滤清器垫子漏油,因我工作忙,离不开,这个车主着急,我让小徒弟去给他修,我问他你会修吗?他说我会,不就四个镙丝,拧下来换个垫子吗?我说是的!结果是他没把垫子的油道孔挖好,造成滤清器压力过高,又把垫子冲坏了,幸亏司机有经验发现的早,及时熄火,没有酿成抱瓦事故,倘若酿成抱瓦事故,不仅要赔人家发动机,还要赔误工损失。想想就后怕啊!
28、《论语》,不是知识,如果把《论语》当作知识来看,我们老早把它丢掉了,因为它已经没有用了,两千五百年前的知识现在有什么用?《论语》是给我们些思路,所以你看它东一句西一句,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你他它整个连起来,你会觉得这不得了,把人类的思路很完整的把它陈述出来。这是我们读《论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的。
29、 即:共学、同道、立命、权衡是儒家的四个层级。依次标准选择的同道者并行,共同完成人生的使命。
30、中国学术以经学为主,历经了近二千年的发展历程,从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的发展演变。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耗时十三年编成《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31、曾教授: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因为大部分人都在这问,知识它是有限的使用寿命,您看五年它就变了,十年它就大不同了。二十年几乎都没有用了。所以小孩子现在盲目追求知识,它是跟自己开玩笑,等他学的差不多以后,他就没有用了,可是智慧不一样,智慧它是长时间的甚至可以遗传的,我们讲遗传一定要搞清楚,知识是没有办法遗传的。因为知识会遗传,那人类太可怕了。可是智慧他一定会遗传,这样我们才知道有人一出生他就特别聪明,就是遗产到高智慧,智慧是什么?,用现代人话讲叫思路,叫做脑筋清楚不清楚。现代的人因为知识学的太多了,他脑筋不清楚,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论语他不是知识,如果把论语当做知识来看,我们老早把它丢掉了,因为它已经没有用了,两千五百年前的知识现在有什么用?论语是给我们些思路,所以你看它东一句西一句,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你他它整个连起来,你会觉得这不得了,把人类的思路很完整的把它很完整的陈述出来。这是我们读论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的。
32、主持人:用您这样的方式来问候北京的听众朋友,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33、曾教授:我倒是希望大家去想一个问题,我们曾经是科学最发达的国家,这没有人会否认,你看我们把古代的文物挖出来以后,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好的技术去保存它,就证明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不如我们古代。可是那么长期以来,我们从不讲科学,这点要值得我们去想,我们从黄帝以来周公就定了很好的制度,把那么大的一个国家治理的那么好,但是我们从不讲管理,这才是智慧。现在人们很可惜,老觉得说哎呀我们中国没有这个没有那个,呵,我觉得应该好好去反思一下。差不多要讲智慧财产权的话,全世界都要向我们缴纳智慧财产。但是挖我们的东西,挖一点整出去然后给它弄个新名词,开始要来赚我们的钱这是非常可怕地事情。
34、“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天道与人道相通之处,孔子认为那就是“仁”。“仁者,人也”,表示仁是人的美德,是上天给予人类的宝贝。
35、(介绍):作者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专门从事古籍研究工作,所以作品值得一看
36、曾教授:因为我们太重视知识的,西方人讲的一句话说这是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其实这句话我们要特别小心,知识越多的人,他的脑筋越不灵活,因为他受限于知识里面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把自己枯死掉了。我讲一句话大家可以去反思,“智慧越高的人,知识越多的越好,因为他会善用这些知识。可是智慧没有开出来的人,知识越多,他就会变成两脚书橱,他满脑子的知识,但是一无所用。这种人是非常值得同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