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解决民生问题,所以俄政府许可他试验,他在俄政府之下也能生存。”我又对他说:“这一点倒又和我相合,我在国民d政府之下办教育,而我也不是一个国民dd员。”这是克伯屈先生参观晓庄后与我所谈的话。
2、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
3、(4)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4、《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0-23页
5、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6、当今社会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现象日趋彰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脱节,已有的课程目标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因此教育回归生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以及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7、1946年,陶行知又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他尤为重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和解放儿童的时间。
8、科学技术发展使得社会环境、人们的价值观和家庭教育观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管理受到严峻挑战。其中,学生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问题尤为突出。学生管理与社会脱节、学生管理体制老化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重温《陶行知全集》《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等著作,笔者发现陶行知先生不仅对教学有精辟的论述,对管理问题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陶行知学校管理思想博大精深,现以主体部分“生活教育”为基础,从学生管理的视角认知反思,以陶行知为模范审视自己,自觉推进学生管理改革,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管理效能。
9、1931年,陶行知在上海购置科学仪器、图书资料,创办专门从事科学实验、科普创作的“自然学园”。学园成员有戴伯韬、方与严、董纯才、吕镜楼、陶行知的长子陶宏以及欧美留学生丁柱中、高士其等人。“自然学园”编写出许多反映现代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普读物,其中有高士其编写的《生理卫生活页指导》、《微生物大观》,丁柱中翻译的《巴士德传》,董纯才翻译的《十万个为什么》,陶行知和陶宏一同编写的《儿童天文活页指导》等。“自然学园”还编写了108册旨“在引导小朋友把自己造成科学的孩子”的《儿童科学丛书》,为当时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科学指导,是当时少有的科普读物和科学教材之一。为进一步推广“科学下嫁运动”,使更多的下层人士了解现代科学的成果,陶行知同广播电台共同创办“空中学校”,由陶晓光每天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在“科学园地”节目中,演播20分钟的科普知识。虽然“空中学校”因穷苦的人根本买不起“话匣子”而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停办,但是这种利用新闻媒体的想法在当时是十分新颖和先进的。
10、在这里,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主张,他不仅教学生学习文化课,还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把生活教育的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
11、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12、 ②提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行动是知识的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
13、“自治”的保障是“监督”,“自治”不是取消规则,不是拉帮派,占山头称霸王,而是大家在制度的监督下,立法守纪,共同治理,练习自治。没有制度的监管,就没有真正的“自治”。
14、(5)(14)李明月,李德才.从实用主义教育到“生活教育”—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J).福建论坛(社会教育版),2007(6):
1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合一。
16、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会知识,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17、生活教育的第一个特点——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选择进学校受教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受教育。比如,有些人可能没有读过书,但是,他可能从生活中的某些人和事中钻出真理来。
18、(2)每天取水,先到先取,后到后取。违者罚小洋六角,充修井之用。
19、“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至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20、学校管理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发展实际出发,走出一条与现行应试教育不同的“生活教育”道路。社会需要有担当、能创新、负责任的全新的人才,学生管理需要讲究先学后用,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实践调查,探索创新,服务社会。
21、第一个时期,是生活是生活,教育是教育,两者是分离而没有关系的。
22、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23、杜威作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代表,首次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倡导“教育即生活”,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必须。”(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从一开始就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并以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必须依赖于生活并改善现实生活,通过教育来使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具备构建美好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24、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25、寇崇玲:《陶行知与幼儿教育改革》,《幼儿教育》,1985年,第7期
26、所谓之“生活”,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
27、 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28、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
29、陶行知生活在20世纪的中国,当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外来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当时,他前往美国留学,师从杜威,归来后,陶行知批判吸收了杜威的思想,并基于当时中国国情,他在中国发起了乡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
30、“生活教育”的范围不局限于学校生活,还包括社会生活。首先,社会本身就是学校,整个社会便是一个大学校。其次,社会决定学校,学校服务社会。
31、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只有在生活中获得的教育才是有用的、真的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教育,想要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1927年起,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学校中先后做了性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等演讲,形成了系统的生活教育理论(4)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5)因而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32、黄玉华:《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教育导刊,1994年,第7期
33、近来,我们有一个主张,是每一个机关,每一个人在十九年度里都要有一个计划。这样,在十九年度里我们所过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生活,也就是有计划的教育。于是,又加了这么一套:
34、(2)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人民教育Lei版社,1996:
35、第“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36、与“生活即教育”有连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也就是跟着“教育即生活”而来的,现在我也把它翻了半个筋斗,变成“社会即学校”。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他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不要说“学校社会化”。譬如说现在要某人革命化,就是某人本来不革命的;假使某人本来是革命的,还要他“化”什么呢?讲“学校社会化”,也是犯同样的毛病。“学校即社会”,我们的学校就是社会,还要什么社会化呢?现在我还有一个比方: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要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37、在现代幼儿教育中,我们家长老师也需要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时间、空间。让孩子有自由,从而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是要从小开始的,家长老师要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不断的拓展思路,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38、20首都师范教育学考研群696047189
39、1980年3月,该馆经整理后重新开放,共展出照片120幅,遗物、遗著200多件。1985年,纪念馆展览室扩建,陈列面积400多平方米,充实了展品内容,展出照片429幅,实物319件。
40、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41、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42、“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43、(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
44、生活教育第二个特点——行动的。生活中,总会遇见各种问题,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而在这行动中,我们慢慢摸索方法,这何尝不是受教育的一种方式呢?而这种受教育的方式正是通过行动来实现的。
45、 陶行知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出要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同时,他也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成人对儿童的教育首先取决于对儿童的看法,把儿童看成什么样的人,就会施以什么样的教育。
46、陶行知的“教育做合一”思想,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的确,幼儿园的教学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教学,教师的“教”不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孩子的“学”也不会像高年龄段的学生那样接受。
47、劳动技能的学习可以提高孩子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程序,家长可以先示范,回答孩子的疑问,帮助他掌握技能。比如,打扫应该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垃圾要堆在一起等。
48、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49、陶行知更加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是由生活而决定的;而后者侧重于教育对生活的影响,认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应当帮助人们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50、学校实现了校长和小校长共同治理:学校积极推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通过管理、课程、课堂三条路径来落实,不断涌现出学习小先生、体育小先生、礼仪小先生……学生实现了全面发展,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51、而“蚕宝宝”课程则对应“生命教育”素养。“校长,人都要死吗?”一个三年级女孩在外公去世后,向沈小燕提出对生命的困惑。育才学校由此开发“蚕宝宝”课程,让学生养蚕,并观察其从蚕卵到小蚕、大蚕、吐丝、结茧、破壳、产卵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感悟和理解生命。
52、就如,为了让孩子们体验生活,学校想方设法租借30亩周边农民土地作为劳动基地,其中16亩错落有致的梯田里,精心培育28个品种共计5万株的太空荷花,曲曲折折、连绵不断,令人赏心悦目。
53、同时,学校邀请了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中心主任宋乃庆,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义、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烽来校指导,开发出版《生活育人》项目式课程、参编重庆市《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54、学校先后被评为合川区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最美乡村校园、教育部第二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
55、陶行知在改革中国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生活教育理论后,又根据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实际需要不断将其丰富和完善。1936年,面对日益危急的抗日救亡形势,他发起国难教育运动,并先后发表《国难教育方案之特质》和《生活教育之特质》等文章,指出生活教育有六个特质。
56、(2)两种思想都注重儿童个性发展。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要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去适应生活,更新生活,不合乎时代精神的生活是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他认为学校生活应该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使校园成为儿童的乐园而不是牢笼,使儿童能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杜威所要做的是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之更富有活力更益于儿童个性发展。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主张通过生活来教育,他强烈批评以书本和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学校不能把学生当成笼中鸟,应把学生从牢笼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成为适应生活并融于民众的有用的人。
57、“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名校情结,部分学生不会做基本家务、成为考试机器、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这些现象和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教学做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理念是渐行渐远的。”只有充分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乡村教育发展才能更长远。
58、如今,陶先生走了,衣钵还在。老校搬了,陶风犹存!何海洋坦陈,“双减”背景下,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积淀,让学校的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矫健、更有底气。
59、20天津师范教育学考研群832994956
60、管理制度是否“管”“放”得法,将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影响人才的培养。学校的每位师生都应群策群力,建设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科学制度。学生管理也应高度重视常规管理,它是管理之基,不可撼动。
61、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62、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
63、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在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中继承了杜威的“教育生活理论”并对其进行了革新和创造。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农业国家,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教育程度低下,广大人民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在意识到中美之间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巨大差异,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生活理论”“翻了半个跟头”,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一生活教育理论在他所创办的晓庄乡村师范学校中得以实践。
64、陶行知和杜威的的理论的不同之处有三个:其一在于提出的背景,其二是内涵,其三是定位,具体区别见下:
65、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现在的幼儿园对他们的人格培养也很重视。按照《纲要》提出的目标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培养,陶行知就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思想,他指出首先是要教会儿童学做人,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后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66、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67、家务劳动中有很多活动可以增进孩子的科学认知,有助于他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提高抽象和概括能力,促进抽象思维发展。
68、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是不科学的生活,就是不科学的教育;
69、“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70、“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著名的《手脑相长歌》就是育才学校校歌。纪念馆内资料图显示,学校特别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育才学生当时开荒种地、上门教农民子女读书,一个合格的育才学生不仅要具备烧饭、种园等16种初级技能,还应具备开车、打字、速记、翻译等7种高级技能。
7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72、 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活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
73、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曾经改名为陶知行。书写:“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后又改名为陶行知。书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行后知,教学做合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行动、知识(理论)再行动,循环往复,与时俱进,发展变化,不断前进。
74、(1)水井每天休息十小时,下午七时至上午五时不许取水。违者罚洋一元,充修井之用。
75、无论你承受了多少煎熬无论你有多么大的压力无论你有多少难以摆脱的工作考研其实就是一件小事, 一件让你熬过了多半年时光的小事, 一件能够让你华丽转身的小事, 放轻松,接受它,战胜它!
76、每个人的这种儿童观就指导着每个人的教育行为。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之所以经久不衰,为我们幼儿教育提供了无数宝贵的历史经验,重要的一点就是陶行知先生从心地里面爱学生、尊重学生,并且相信学生。他对于孩子的教育的的的确确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77、女孩学习将不同种类的衣服分类,并且发现了园服的特殊性,它并不属于已经分好的某一类,于是把园服专门放在一个抽屉里。分类整理物品可以发展孩子的概括能力,学习分析事物的特征。
78、在历史的天空中,上世纪40年代,育才学校便在寺内设有音乐、舞蹈、文学、绘画、自然、社会、戏剧等班组,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课程,艾青、贺绿汀、戴爱莲、章泯等知名人士都曾作为主要负责人在校任教。
79、(3)二者都身体力行创办实验学校践行其教育观点。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对教育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对杜威教育理论的形成影响甚大,同时1897年杜威发表《我的教育信条》,是杜威关于教育的纲领性著作,展示了杜威对教育问题的基本看法,另外还有《教育与社会》、《儿童与课程》及《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等观点。陶行知于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作为其教育理论的实验学校,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80、如今的育才学校,依然延续着先生的荣光,学校不断深挖乡村教育资源,深耕乡村教育发展,不断突破创新,在这所学校,田间地头是课堂、陶行知纪念馆是课堂,育才学校旧址、水利电厂、农创园工厂都是课堂,这里的孩子们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天性得到尽情绽放。
81、他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太少了,应该把教育放到社会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无论在校外校内,都有师生的角色,都可以学习,同时学习更加符合生活,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82、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对改造生活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教育要融入儿童的生活、与社会生活。
83、 陶行知说:新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对于教育,要有信仰心、责任心、同理心、要有开辟精神和试验精神。
84、幼儿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但是如果我们不重视对他们的培养,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创造力就会逐渐消失。因此,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行知认为发展幼儿创造性最好的途径就是解放儿童,所以提出了六大解放。
85、所谓的生活即教育是指就是把生活本身当做一种教育来进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教给我们知识。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86、两会看教育丨落实“双减”,重庆这些做法亮了!
87、以上案例这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
88、我今天所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准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
89、杜威生活在20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国的教育不仅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与儿童的生活也有脱节。因此,针对美国教育的这两大弊端,杜威发起了实用主义教育运动,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观点。
90、引导学生努力求学,永远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陶行知认为,引导学生努力求学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好学的教师、同学;二是可学的工具;三是必学的督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自己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
91、这体现了陶行知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治学态度,也蕴含着其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告诉人们要知行合一。
92、是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有计划的教育,是没有计划的生活,就是没有计划的教育。
93、 理想的新学校是:以生活为中心,不只是在书本上做功夫;师生共同生活,彼此感化;以健康为生活和教育的出发点;不仅学校的教育要学而不厌,职员也应该学而不厌;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全校师生要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人人都应具有高尚的生活精神;。
94、教育学考研背诵打卡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天坚持下来才会看到效果,把大量的背诵内容细化到每一天可以减轻很大的背诵负担。
95、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生管理也应以生活为中心,由生活决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管理也不是僵化的。人生是漫长的,学生管理务必立足人的终身发展。因此,致力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将是学生管理的首要内容。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行为习惯培养不是拘泥于呆板制度和模式,而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过程。
96、现在很多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都会进行家访,事先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情况,这样做非常的有意义。对每一幼儿都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就能实现对他们的个性化培养。例如有的可能比较喜欢科学方面的,喜欢问探索等,教师就可以多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在家会帮助妈妈做家务,就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值日,为其他小朋友服务;有的在家喜欢画画,在环境布置上就可以多让他参与。尽可能的调动每一位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敢想敢说敢玩,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97、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