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相声已经成为遍及北方、影响很大的曲种,但由于社会和艺术本身的原因,相声艺术也潜蕴着危机。
2、逗:就是抓哏取笑。甲、乙二人,一宾一主,一智一愚,以滑稽口吻互相捧逗,褒贬评论,讽刺嘲谑。曲目主要有《论捧逗》、《找堂会》、《老老年》等。
3、看到很多答案在科普音韵知识,我就觉得吧,全国人民辛苦一年了,就惦记包个饺咂看个春节晚会过个年放松放松,人家不是受教育来的。
4、第一类是特殊字意段子,人数二人、三人均可,全有固定可用的词句,常演的如《三字同头》、《八大吉祥》、《一物一象》、《四管四辖》、《切糕架》等,为数不多,只有十几段。(相声说方言)。
5、河北私家车广播13:00---14:00《可听可乐》
6、博山话丨跟我念!wo(饿)慌了想吃lou(肉)
7、念,指”贯口”,曲目主要有《菜单子》、《地理图》、《洋药方》等。讲,讲的曲目主要有《讲帝号》以及单口相声《解学士》、《化蜡扦儿》等;
8、电台播送的相声太粗俗了,社会人士久有批评。北平电台已禁止播演《牛头轿》、《姐夫戏小姨》(按,系“太平歌词”)、《儿子迷》、《拴娃娃》几段,但仍有电台在那里点说“谁是谁的爸爸”、“羊怎么上的树”。有人点就有人说,谁低级了?社会低级了……试观今日游艺场所中,有多少趣味高一点的材料?
9、“撂地”——解放前表演相声时,设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的演出场所。演员在平地上演出,另有人向观众租赁桌、凳,供观众坐席。撂地”卖艺按场地分可以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又称:“明地儿”。
10、二三十年代,北京、天津建立了广播电台,后来又涌现了一批商业电台,其文艺节目中含有大量的相声节目。例如,1944年4月,北京特殊广播电台全天播出文艺节目共十八项,其中曲艺节目占十四项,而曲艺节目中相声竟占了三项之多。通过广播,既培养了人才,提高了相声艺人的知名度,也普及了相声艺术。郭荣起《我的学艺经过》一文中曾述及他和刘宝瑞搭档作艺的情形:
11、说实话,也许广东朋友听相声里学广东话很尴尬,就有点像京剧迷听郭德纲的麒派一样,因为不了解,才觉得像;而因为了解,才觉得不像,比如:
12、通俗易懂。相声的语言是从群众的口语加工提炼而成的,它既不是着得懂听不懂的书面语言,也不是充满浓郁市民气息的老北京土话,而是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普通话。
13、同样境遇的方言还有河北深武饶安(深州、武强、饶阳和安平)地区的方言。
14、其实,不仅仅是山东人,其它省份在北京打拼的人也备受那时北京土著的歧视,比如他们称天津河北人为老坦儿,称山西人为老西儿,称东北人为白帽子,称江浙人为臭豆腐或老豆腐等,甚至具体到北京城内,北城的人(内城、高官富商居多)也瞧不起南城(外城,平民居多)的人,称之为南蛮子。这些称呼都是中国城市文化非常有意思的一部分。
15、从这些行业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清末,山东移民北京居住生活的人,尤其底层人民较多。在旧社会,有些北京人对这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山东人有歧视,称之为“怯老赶”、“山东儿”(必须有儿化音)或者“三儿”,比如山东人在北京送水的多,就被一些北京人称之为“水三儿”,当然,这是个充满地域歧视的词汇,现在已经没有人这么说了。
16、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山东距离相声的发源地北京非常近,路途比较便捷,在清朝,到北京谋生的山东人非常多,为此还形成了许多特色。
17、唱:唱主要是以太平歌词为主,视为“本门唱”,现在只有相声演员仍然在唱太平歌词,而流行歌曲,京剧,评戏,梆子等因为有专业的戏曲人表演,归入“学”的行列。
18、“穷不怕”的功绩是趋于文雅,编大笑话。“万人迷”的功绩是改正对口,能用面部表情来引人发笑。相声有一定准词的,只有几段说字意和十几段背的玩意儿。单春、对口皆系教授每段纲领,捧逗层次完全是半准词,半活口的。相声段子大约可以区别为三类:
19、焦德海在“万人迷”后,有“相声大王”的名声,他的大弟子张寿臣也曾活跃一时。最近,侯宝林以“云里飞”班底走入了相声界,与郭荣起、常宝堃(“小蘑菇”)来作新的相声,实在来说,已经不是老派的说、学、逗、唱了。
20、甲:哦,会的方言太多了,都搞混了,一张嘴把日本的方言都说出来了。
21、“正唱”和“歪唱”——相声中柳活(学唱)的两种形式。“歪唱”是依靠曲解谐音产生包袱,“正唱”则靠学得逼真,唱的很象而产生“正尖”。
22、比如说,咱们山东人比较吃苦耐劳,性格憨厚耿直,因此,在北京城里面一些以脏、苦、累的行业,很快就被山东人占据了,比如在饭店跑堂、挑水、掏粪、杀猪、宰羊等等。
23、实际上,“说、学、逗、唱”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方法,它既不能概括相声艺术的内容,也不能说明 相声艺术的表现形式。这四者之间没有平列的逻辑关系。
24、某社开庆祝会,约说相声的说《影迷离婚记》,三十分钟,十五万代价,而且汽车接送。据说有的时代宠儿的相声演员每月最低能赚数百万元,试问那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驻美大使、现任北大校长的胡先生(按,指胡适)有此代价否?
25、丰富多彩。相声语言的丰富多彩表现在多用方言上。传统相声中经常使用“例口”——即用山东话、山西话、上海话等等的方言来模拟人物的音容笑貌。后来又增加了广州话、南洋华侨话、日语、英语等,在语言上日益丰富多彩。如相声《宁波话》表演时说“沙发”是简谱里的“54”,“棉纱线”是“357”,连在一起如练简谱,听来欢快动人。相声语言的丰富多彩,还表现在经常采用演出的学唱节目上。如从过去的学唱京、评、豫、越、戏曲、评弹、鼓曲、快书,直到今大学唱的各种通俗歌曲以及吉它弹唱。
26、“贯口”——就是麻利的,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演.经典段子很多,如《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开粥场》等.
27、相声,正如郭德纲说的,一开始并不是什么阳春白雪的艺术,而是底层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在旧社会,如果要表现一个人物傻而憨厚,取悦那些高官富商的办法应当是使用方言模拟人物,让这些人在欢笑之余还能有点儿小小的优越感。而就当时来说,内城人接触的长期居住北京而乡音不改的多是山东人,就北京人语音来说,很多人自小儿都能不自觉地模仿几句山东话,而河北的其他口音比如唐山话亦可,却感觉在非常遥远的河北而不贴近生活,天津话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由于大量的艺人游走于京津两地或本身是天津人,对于通过模仿天津话取悦于内城人的行为有天生的抵触,所以多采用同样让内城人感觉出"老坦儿"味儿的山东口音。
28、“怯口活儿”——又作“切口”。传统相声以北京话为语言核心,运用其他方言,即"怯口".相声的"怯口活儿",是找寻不同方言之间因误说,误听而制造的误解,从中调笑,或可从讽刺里反省。“先挂”——与“抓哏”同。即相声演出时,演员往往现场抓取可笑的插话题材,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用以引起观众发笑。并能很好地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29、“倒口”——相声术语,是指相声里模拟方言,也称“怯口”。
30、可听可乐粉丝3群:qq:392643098
31、甲:“大姑娘美呀美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过那青纱帐”……。
32、乙:对,就是它,我当时就想,这样的歌怎么能唱呢?现在明白了。
33、记得有一个相声是这样说的,兄弟两人一个起来上厕所,一个听见动静,两人就会有一段对话。在普通话中甲说“是谁呀”,乙说“是我啊”,甲回“干什么”,乙说“上厕所”,这样就是十二个字,在其它方言中也是八个字、六个字,但河南话只需要四个字就解决了,那就是“谁”、“我”、“抓(咋)”、“尿”,非常的言简意赅。
34、知乎上@夏花 针对“如何评价姜昆、戴志诚在2022年春晚表演的相声《欢乐方言》?”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种调侃,但恰恰正暴露了一些人的双标:
35、其实作为河南本地人,说方言就是一种习惯,这是自信。要说有意思的方言是当属“中”了,现在很多外地人模仿河南话就是说”中“,简单好学,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啊“、”中吧“、”中不中“都算是很有意思的方言。
36、通过学“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凫的,草棵里蹦的”,练习摹拟生活的本领。通过你来我往,舌剑唇枪的打诨逗趣,练习抖落“包袱”,制造笑料。通过唱“太平歌词”、戏曲小调,练习演唱技巧。有的相声艺人还进一步以“说。学、逗、唱”囊括整个相声艺术的特点,认为相声艺术的一切都离不开这四个字,显然是不妥的。
37、首先要明确一点,相声演员取材于生活,生活中哪种方言最有特色,听众又最熟悉,还能找到笑料,相声演员就学习哪种,模仿哪种,而山东话正好符合相声演员的要求。
38、“扑盲子”——就是没准词儿,表演起来有很大的随意性.马三爷曾经说:"扑盲子"是一种手法,让人听着东一头,西一头,自个儿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像是没准词儿,其实那都是演员表演出来的,不过得让人家看不出破绽罢了.
39、在相声《宁波话》里,演员将富有音乐美的宁波方言加以夸张,形成“奏乐”的包袱,不知宁波朋友听完后,是否仅仅觉得演员学宁波话不像?还是以友好的态度、轻松的心境“乐在其中”……
40、“刨底”——意思就是把悬念或是包袱等注入作者强大智慧含量的东西提前告诉观众或者听众,从而大大削弱的作品的感染力或是搞笑效果。
41、咬字要真。演出的那时候,字字要送至观众们耳朵里面里去,观众们听得清晰,才可以哈哈大笑。相声大师为何训练饶口令?就是说为锻练唇、齿、牙、舌、喉。
42、地址:河北石家庄中山东路265号北国优客城市奥莱(原东尚MALL)5楼
43、“柳活儿”——分歌柳儿和戏柳儿,简单说就是学唱。
44、相声的创新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相声从业者干了半辈子,也不敢说自己每一段都有创新。但是至少,相声的创新需要专业的人来努力。这时候冒出来一位中南半岛老华侨指点江山,「吖~里们相森的cuàng新硬该四仄个样子滴齁~」基本上是个从业者都能乐出鼻涕泡儿来。他没干过这行,他不知道。就好比天宫一号,科学家们长期研究、论证,这时候你站出来了,「电池不能用五号的得用七号的」,科学家们只要眼珠一歪歪瞅你一眼,整个中国航天界都算输了。
45、你看电视剧,咵一刀把人捅了,啪一枪给人打死了,你知道是假的,怎么听相声你就要当真呢?相声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声就是一门剃头修脚的手艺。想学知识出门报个培训班多对路,怎么能指望听相声呢。
46、东北解放后,于春明一直在抚顺演出;扎根沈阳的有王志民、金涛、佟雨田、彭国良等;扎根武汉的有王树田、杨松林、康立本、韩子康等;扎根济南的有高桂清、袁佩楼、赵兰亭、赵文启、孙少臣、吴萍、张春奎等;扎根南京的有张永熙、关立明、顾海泉等;扎根西安的有张玉堂、关宝琦、熙醒生等;扎根重庆的有叶利中等;扎根兰州的有常宝霖、连笑昆等;扎根哈尔滨的有赵春田、于世德等;扎根乌鲁木齐的有班松麟等。相声艺人流向的地区较为广泛,对推动当地相声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7、各地收听频率:石家庄FM7 AM900 京津唐FM8 保定FM3
48、当然,咱们山东人也有富商在北京做生意,涉足的行业主要有商行、布店、饭庄等日常生活和经济命脉的行业。这些富商来北京的时候,都带有大量的仆人、伙计、家眷,因此在北京上流社会,山东话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方言。
49、博山老太太啦计划生育那些事,原汁原味博山话!
50、最初大多摹拟河北省深(泽)、武(强)、饶(阳)、安(国)一带的方言。当时,某些北京人讥讽从这些地方来京作工的人“怯”,诬为“一嘴蚂蚱籽,两腿黄土泥”的“怯勺”,带有明显的鄙视成分。后来发展到摹拟山西话、胶东话、天津话、宝坻话、唐山话。
51、清末,英敛之《也是集续篇》中就曾提到相声演员是”滑稽传中特别人才”,形象地描绘了”逗”的艺术魅力,说:”该相声者,每一张口,人则捧腹,甚有闻其趣语数年后向人述之,闻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动力亦云大矣!”可见,那时候的相声已经把”说”的形式、”逗”的内容、”学”的手段熔于一炉。
52、第二类是三人相声,实在也是对口变相,所以减为两人也能说,常演的如《文训徒》、《武训徒》、《扒马褂》、《大算人口》等。
53、“垫话”——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54、衡水FM0 沧州FM2 承德FM102 张家口FM108 秦皇岛FM102
55、关于相声里面摩拟方言的问题,也被网友热议,尤其是广东地区的朋友。这不仅让人想起另一段以摩拟方言为主的相声《宁波话》:
56、“入活”——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57、但是话说回来,那么多人骂,说明也是在关注,也是演员的衣食父母。相声演员姜昆向我的衣食父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