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2、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 1净土不在别处,地狱也不在别处,都在自己的心中。
4、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5、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6、1世间骂者,亦有两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瞋。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瞋。若我瞋者,我自作恶,何以故?因瞋恚故,生三恶道。若我于彼三恶道中受苦恼者,则为自作自受苦报。--《优波塞戒经》
7、1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安乐行品第十四)--《妙法莲花经》
8、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9、1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从无始劫,住于生死,受诸苦恼。如是思维,重自劝励,令心清净,而得欢喜,善自调摄,自能安住于佛法中,亦令众生同得此法。--《大方广佛华严经》(佛教经典名句)。
10、42)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11、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佛家妙语
12、18)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13、10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佛家经典禅语,经典佛家名句佛家经典禅语,经典佛家名句
1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5、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16、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7、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8、20)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9、29)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20、佛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
21、 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22、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23、父母子女是债,欠债还债无债不来;男女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
24、 有和就有安乐,就有幸福,一个家庭和睦,这个家庭就幸福美满,一个单位和谐,这个单位就稳定发展,一个国家和谐,这个民族就强大昌盛,整个宇宙和谐,就会充满和平、安乐、祥和。
25、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26、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27、 1好好地发慈悲心,看每个众生都那么可亲可爱,然后你才会轻松自在。
28、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9、 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30、 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31、 六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32、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33、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依慈父悲母长养之恩,一切男女皆安乐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
34、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35、佛曰: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36、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37、 八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8、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39、佛曰,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
40、 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41、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
42、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43、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楞严经》
44、1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大佛顶首楞严经》
45、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佛家妙语
46、1戒能永断一切恶业及三恶道;能疗恶病,犹如药树;戒是生死险道资粮;戒是摧结恶贼铠杖;戒是灭结毒蛇良咒;戒是度恶业行桥梁。若有不能如是观者,名不修戒。(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六)--《大般涅盘经》
47、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蕅益大师
4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维摩诘所说经无我疏序》
49、1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证道果。(第三十三章)--《佛说四十二章经》
50、 不如以慈心 回向于菩提是福为最胜 无量无有边
51、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52、 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53、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释迦牟尼《心经》佛教经典语句若于出家一切人边起恶心者,则同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等前为恶无异。——源自:《大方广十轮经》
54、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55、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56、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源自:《事佛经》
57、 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58、1罪不罪不可得故,具足尸罗波罗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59、10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60、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61、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62、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6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
64、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65、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66、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67、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68、25)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