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1083年夏,苏轼幽居乡村,寄情山水。
2、 “莫听穿林打叶声”的第二个字最好读成第四声,因为不仅仅是格律要求第二个字是仄声,而且“听”读第四声的时候,更能够突出那种任凭、听凭的意思,而不仅仅是用耳朵听的意思。所以如果要用白话文翻译“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话,那就不是翻译成:你不要去听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了。而最好翻译成,别去管那大雨穿林打叶的声音了!这两种不同的翻译,情绪也是很不一样。
3、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
4、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谁能借
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6、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7、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8、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9、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10、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1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14、民国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是这样评价他的: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1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6、译文: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17、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8、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风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19、这首词是苏轼所写的回文词,按照季节来说,这首词产生于春季。“翠鬟斜幔云垂耳。耳垂云幔斜鬟翠”写女子的头饰装束和所处房间摆设,展现在我们眼前一副思妇形象。“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春天的季节容易使人慵懒,女子也昏昏沉沉的在晚春的季节里入眠。
20、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2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2、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3、出自宋代苏轼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24、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25、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26、乐事回头一笑空。——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27、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28、读完这首诗,心中展开一幅鱼戏莲图,诗中虽然没写人,但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29、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30、所谓回文诗词,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特殊的形式,词中的任何一句都可以倒过来读。纵览世界文学史,恐怕只有汉语有这样的技巧。苏轼自负才华,不但写回文诗,而且还有不少。单就说他的回文闺怨词,就有多达四首作品,且篇篇精彩。且看:
31、 最淡然的一首词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32、(像吃布丁一样品诗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3、最富有哲理的一首词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3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35、苏轼的这四首回文词,都是表达的闺怨相思。每个季节一首,都有各自季节的色彩。借助自然界的万物变化,来表达女子不变的闺怨相思之苦,且用回文的形式表示,苏轼的文学才华由此也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