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的“蔓”应该读màn还是wàn?
2、D.曹操,字孟德,东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等。
3、秋风节气,也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节气,秋风后太阳直射的位置转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变快。
4、答:应该读juǎn。在此前的人教版课标教材中,“卷石底以出”的“卷”注音为quán,解释为“弯曲”。
5、A.“在黄海森林里,少先队员代表宣读倡议书,号召大家用种绿护绿的实际行动,丰富和继承林工精神,共建美丽宜居新东台。”这句话语序不当,将“丰富”与“继承”调换。
6、B.“精神内核”是偏正短语,“有利于筑牢民族文化根基”是后补短语。
7、A.“美丽”“端庄”“晶莹”“沸腾”“特别”都是形容词。
8、SchönistderHerbst,dochschönerseinWein.
9、C.“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
10、C.“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划线部分在句中充当状语。
11、D.划线句子②的主干是:“疙瘩”用来收集水汽;
12、B.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补语压缩掉后剩下的主语、谓语、宾语与状语这几部分。
13、解说:这是一句省略句,省略了“于”字,应该为“甚于箭”。
14、D.文中乙句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15、D.“总有一份感动会镌刻在自己的记忆中。”句中的“镌刻”是“雕刻”的意思,说明这份感动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难忘。
16、A.“风度优雅”“积雪初融”“翘首而望”“开创未来”(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17、C.文体多样,各具魅力。贺敬之的《回延安》是一首民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序言,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游记散文。
18、C.“‘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一句的主语是“重要性”,“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是补语。
19、D.画线句在文中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不再”改为“再”。
20、其中,“在温暖的阳光下”做定语,“相遇”做谓语。
21、“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好。”,这里的“卯日”是用古代用来记录日期的“干支历”中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天干共有十个会和十二地支循环对应来记录日期和时间,而“卯日”就是地支为卯的日子。我们可以查一下,每隔12天出现一个卯日,每隔60天会出现一个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所以,每年有5-6个相同的卯日。
22、第60页,《核舟记》中“八分有奇”和“为字共三十有四”的“有”应该读yǒu还是yòu?
23、A.“我在家”“他在教室里看书”两个句子中的“在”字的词性相同。
24、A.并列:听说读写 思想感情 光荣而艰巨 轻松愉快
25、 《一滴水经过丽江》可以说是采取了拟人或者拟物的手法吗?
26、C.“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在这个句子中,“在温暖的阳光下”作定语。
27、 答:应读jiàn。“明灭可见”和“时隐时现”不是字字对译的关系,“明灭”就是“时隐时现”,“可见”就是“可以看见”,“可见(xiàn)”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28、B. “在温暖的阳光下”是做句子的状语,不是“做定语”。故选B。
29、答:应该读xì。“系”读xì有“挂”的意思,读jì则是“打结、拴扣”的意思。两个宫使应该是把“半匹红纱一丈绫”随手往牛头上一搭一挂就走了,而不会还打个结拴个扣。所以这里应该读xì。
30、 ——苏轼
31、A.“思想包袱”中的“包袱”和“满面春风”中的“春风”都用的是比喻义。
32、C.“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这个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33、岁月如歌,历史无言。历史的记忆穿过岁月幽深的长廊,我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璀璨与绚烂;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它博大精深的睿语哲思;站在历史宏厚宽阔的肩膀上,我们听到了那一段岁月的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狼烟四起是历史,浩浩烟波是历史,兰亭古墨是历史,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也是历史,传统文化中温润的一点一滴是最真实、最细致的存在。(甲)人生短暂,历史却是永恒的。悟以往,知来者。(乙)每一缕尘烟都渴望被铭记,每一段岁月都值得去歌唱!
34、16开全彩色铜版纸印制,图片精美,版式别致。
35、 至散场,仍有私语切切,更有甚者痴坐在位。呆若木鸡,沉醉于筝鸣之境。竟还有踊跃上前,争相与鼓琴者合影之人。舞台无界,艺术不休!善哉!善哉!筝乃悦心之器,音乃世界之语。必得搏击台风之勇,方可抗此生坎坷之路哉!
36、C.“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这个句子中,“你们”做主语。
37、A.新闻特写与消息都要求真实及时,但消息常常报道新闻事件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写新闻事件的片段。
38、④生硬、粗暴地拔掉杂草固然立竿见影,却难免会留下后遗症。
39、C.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40、D.“的”“地”“得”“所”“似的”是结构助词;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故D错误;
41、B.玛丽笑着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42、B.“红色记忆”“祖国繁荣”“振兴老区”“医圣遗风”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43、DerFrühlingkommt.春天来了,今天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德语中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的谚语,帮助大家学习德国文化。
44、B.①句中的“和”,②句中的“在”都是介词。
45、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沉溺”改为“沉浸”。
46、B.“夜很静,似乎只听得远处蝉鸣的声音。”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47、答:《时间的脚印》一文意在说明岩石如何记录时间,第5段用“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引起,以下直到第29段都是在解释这一问题,其中第6—21段讲的是地质现象,即岩石的侵蚀、瓦解、搬运、沉积和新生的过程,正因为岩石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岩石是一层一层沉积下来的,这个沉积是有一定次序的,我们是可以通过这个次序来了解“过去的年月”的。因此这一部分并未偏离文章的写作目的。
48、 ——屈原
49、答:应该翻译成“虽然”。“即使”表示让步假设,“即使有名马”相当于承认“没有名马”,“即使有千里之能”相当于承认“没有千里之能”。那么到底有没有“名马”?当然是有的。到底有没有“千里之能”?当然也是有的。因此这两个“虽”都不应该翻译成“即使”,而应该翻译成“虽然”。那么有没有应该翻译成“即使”的例子呢?有。八年级上册《三峡》一课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因为此时说的是水里的情况,“乘奔御风”在这一刻都是不存在的,是让步假设出来的,所以这里的“虽”才应该翻译成“即使”。
50、C.“嘎叽”“沙沙”为“拟声词”,故C错误;
51、D.“紧张繁忙的铁路运输,后来居上的海运港口,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三个分句之间是平等并列关系。
52、 ——清•袁枚
53、“瑞雪兆丰年”,实际上就是人们发心对雪的赞叹,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相传人间下雪是由天上三个神仙掌管着。
54、第139页,《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都寂”是否应该是“万籁此俱寂”?
55、《常用德语惯用语词典(双解)》郑华汉编旅游教育出版社
56、“在寂寞的悬崖上”在句子中作补语,B错误,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