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句:他勤学善思、知识广博,真是个有脚书厨呀。
2、释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理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的确造句子)。
3、造句:不许出战,只是坚壁清野,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
4、造句:一个人即使犯下再大的错误只要能悬崖勒马,我们都应该给他重新改过的机会。
5、释义: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的确造句子)。
6、只有平时积累好词好句,才能写出生动活泼的作文。
7、小学生作文太霸气,看红了老师,羞愧了家长,网友:棒子5元一个
8、释义: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9、今年很多地方受灾,可是粮食价格却没有波动。
10、造句:我认为,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能纸上谈兵。
11、造句: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12、在江河里游泳,的确令人酣畅淋漓,每个人都能超水平地发挥。
13、释义: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
14、释义: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15、这是何等矛盾,何等纠结的一个心境,但这却的的确确是太上忘情录的真谛,世间之事本就如此,如果没有了刻苦铭心又何来的真正忘记。
16、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17、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18、释义: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19、造句:做事如果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20、释义: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22、(解释):真实、确实、实在;完全确实,毫无疑问。表示事情十分肯定。
23、造句:不知为什么,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
24、(寒假预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单元知识点汇总
25、释义: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26、造句:奶奶说药虽然很苦,但良药苦口,为了病能快好,还是要喝下去。
27、造句:相隔数十年后,他们虽然破镜重圆,但恍如隔世。
28、由这些事实可以分析出来,这几个罪犯狼子野心的确不小,咱们要尽快布下天罗地网,将其抓捕归案。
29、释义: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30、只有认真观察身边事物,才能写出意真情切的作文。
31、搞笑聊天记录:听说情侣之间喜欢用傻瓜,笨蛋之类的词语当称呼
32、释义: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33、造句:做事如果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34、造句:官吏廉明,上行下效,这个地方确实已经达到路不拾遗的境界。
35、释义: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36、释义:兴:兴致。采:精神。烈:旺盛。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情。
37、造句: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38、造句: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39、释义: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40、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41、释义: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
42、造句: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43、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仿写句子)
44、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中,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
45、释义: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46、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47、从饮料、食品容器到玩具、手机、电脑、包包和一系列的家居用品可见,我们的的确确生活在一个塑料所形成的世界。
48、小学生造句“绝了”,语文老师笑弯了腰,家长追着打了5条街!
49、释义: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50、我们能不被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感动吗?(改为陈述句)
51、虽说我也不相信他能做出这样的事儿,但是这件事儿的确是他做的。
52、盛开是真实的,凋谢也是真实的;寒冷是真实的,温馨也是真实的;距离是真实的,思念也是真实的;冬至是真实的,祝福也是真实的。
53、造句:相隔数十年后,他们虽然破镜重圆,但恍如隔世。
54、我们觉得直接叫名不太礼貌,也不够尊重,对吧?
55、在这个安全的地方。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56、当然用关联词造句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题目中标明“多少……才”,显然是要求小学生以这个关联词造句。可是我想这位语文老师肯定万万没想到,他的学生竟然写下了这样的答案:“用了多少的化妆品,妈妈才变得漂亮。”,妈妈知道了怕是要追着打5条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