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敏感期是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的现象,过了特定时间段,相应的敏感期现象也会消失。
2、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是否具备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自自我意识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护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这个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这样一个能力。
3、大肌肉1-2岁,小肌肉5-3岁,喜欢扶、站、努力行走。
4、特点:数学逻辑的敏感期和数学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在完成了对数字、数名、数量的认识之后,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5、不爱分享,占有欲特别强,尤其是在3-4岁的时候(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什么敏感期的表现)。
6、敏感期十: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般表现在5—5岁
7、特点: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总之,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8、特点: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也就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9、建议:家长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10、特点: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地打破砂锅问到底。当我们一次一次地给孩子解答时,孩子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11、特点: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就说明孩子进入了社会规范的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的教养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节,抓住时机教养,有利于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轻松交往。
12、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会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我们觉得用执拗这一概念来得更准确一些。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们确切知道,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
13、建议:可以给宝宝多看黑白图,可乐出生前三个月每次看到黑白方格图都会非常开心的笑。
14、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洒出一滴都会感到很痛苦;苹果上不能有斑点;衣服不能少扣子等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须扔在垃圾桶里,没有垃圾桶就必须拿着;红灯亮了,即使马路上一辆车,一个人没有,也不能过马路,已经过了,必须退回来,退回来也不行?
15、建议:可以多提供类似的玩具,同时可以在这个机会学习各种几何图形,对日后学习几何学奠定兴趣基础。
16、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17、理解不是特别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得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才有随之而来的快乐。怎样掌握变通的技巧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18、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时洒出一滴就很痛苦,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