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共十六句。前六句咏涧底松,后十句紧扣涧底松抒写感慨。
2、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
3、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4、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5、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柳宗元《孤松》
6、谁喻苍苍造物意,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贤,
7、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题遗爱寺前溪松》(唐)白居易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
8、气候寒而地势低。两句虽十四字,却起得简洁明快,紧紧扣住了“涧底松”三字。
9、《寄题周至厅前双松 两松自仙游山移植县厅》
10、“百尺”,虚写、极言其高;“十围”,以夸张渲染其粗,说明松材之良可用。次句写松的生长环境:“寒且卑”。
11、敢为故林主,黎庶犹未康。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
12、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13、虬松生古岩,翠叶光炯炯。(刘石龄《登祝融峰顶宿上峰寺》)
14、松树,常用与人工造林,树姿雄伟,树体高大,长寿,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利用价值,我们人也一样,要像松树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做一个有用得人才,不光是给人们观赏,还要为祖国做出奉献。
15、遥远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
16、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
17、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
18、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
19、足以送老姿,聊待偃盖张。我生无根带,配尔亦茫茫。
20、1987年获伊犁州优秀教师称号,1989年获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获自治区优秀民主管理工作者称号。出版的著作有:《20世纪哈萨克文学概观》(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西北多民族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唐加勒克诗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新世纪地方高等院校专业系列教材·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古今诗人唱伊犁》(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和美伊犁》(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年)等。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二百余篇。作为新疆文艺批评界有一定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他的文学评论成果在《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中有专题介绍。
21、桃李盛开时,小松不为人们所重,无人在它面前留连;几场风雪之后,草木凋零摇落,小松却开始长得郁郁葱葱,引起了人们的注重。
22、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李群玉《赠元绂》
23、避贼今始归,春草满空堂。览物叹衰谢,及兹慰凄凉。
24、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25、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26、到了东周春秋未时期,孔子,(字左仲尼),在《论语,子罕》里"岁寒",这里的"
27、树阴下老早以前就长满绿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
28、整首诗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29、弱枝岂自负,移根方尔瞻。细声侵玉帐,疏翠近珠帘。未件紫烟集,虚蒙清露沾。
30、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
31、修竹操亦奇,谨毋遗修竹。有关松树的诗句或名言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拟嵇中散咏松诗》
32、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会看根不拔,莫计枝凋伤。
33、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白居易《松斋偶兴》
34、于是诗人“缘事而发”,“比拟恰合”(《唐宋诗醇》评语)地抓住了涧底松既寒且卑和“老死不逢工度之”,讽喻和针砭这种不平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后来,白居易又在和元稹《松树》诗中表明了他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