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柏庐生于1627年,卒于1698年,享年71岁。本名用纯,字致是朱熹“三服内”的第十三世孙。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说的勤俭节约的名言)。
2、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浪费。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样东西的背后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朱用纯说的勤俭节约的名言)。
3、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5、 (解读):见到美色而起淫心,报应就会在妻子女儿身上.藏匿怨心而暗箭伤人,祸患就会延及到子孙。
6、 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7、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8、(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9、(2)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10、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1、视频: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学习勤俭节约的名言
12、朱柏庐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1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14、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15、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16、(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17、家训诞生地昆山及其周围苏杭锡常等地更有人将其编成词曲歌话,到处传唱。
18、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9、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20、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21、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22、朱用纯所作《朱子家训》原名为《治家格言》,朱熹所作《朱子家训》原题为《紫阳朱子家训》,而“紫阳”是朱熹的别号。
23、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24、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25、 (注释):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26、意思是:从节俭变奢侈是容易的,从奢侈变节俭却很难。
27、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28、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29、 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明末清初昆山人,清初居乡教授学生,以程、朱为本治学,提倡知行并进。他的《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被中国传统教育视为启蒙读本,影响深远。目前还有拓本传世,更有不少人能够琅琅上口。朱伯庐还有一首《劝孝歌》,写尽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辛苦,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这首《劝孝歌》,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感人至深,广泛地流传于江浙一带。
30、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31、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不过的。
32、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文化又被唤醒,《治家格言》重见天日。
33、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xiá)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34、(俭者心常富):俭:节俭;富:富足。节俭的人常常觉得很富足。
35、(参考答案)①即使是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想着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很艰难的。
36、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37、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38、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无计厚奁。
39、(答题指南)第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恒,经常;艰,艰难。句意为:即使是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想着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很艰难的。
40、这句话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每颗粮食都是用辛勤劳动和汗水种出来的;还有,任何一件衣服都来之不易,都要经过养蚕、抽丝、织布、缝制成衣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完成。无论是对待粮食、衣服还是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东西,我们都要勤俭节约。
41、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4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43、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44、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45、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6、看见富贵的人就生出陷害之心的人,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故意作出不可一世的人,是最卑贱的。
47、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视频+一课一练,可打印
48、*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49、 (译文):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50、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1、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52、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53、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54、民国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凡书香门第和官宦富商之家,都会人书写《治家格言》贴挂在厅堂之上或书房之中,讲究一些的家庭还会选用高级木料请艺人刻制成匾悬挂于厅堂之上,作为家教训文、家规准则和端正家风、振作家声的教材范本。
5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格言广为人知,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都要想想这些食物来之不易;生活中我们使用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顾念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多么艰难,凝聚着无数人的劳动和心血。出自《朱子治家格言》的这句话告诫人们,日常生活中要着眼于小处,注意勤俭节约,不可铺张浪费。
56、三个关于时间的词语单独成句,说明了“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突出了“我”盼望父亲回来的急切心情。
57、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有一些文章称李绅晚年生活奢靡,挥霍无度,一天要宰杀二三百只鸡,但也有无锡学者考证后指出,这些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可能出自李绅的政敌对他的污名化,以至于后世以讹传讹。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至于李绅喜欢吃鸡舌,制作一盘耗费活鸡300多只,因此其后院宰杀的鸡时常堆积如山,肯定没有这样的记载。”
58、(居穷守约):居穷:处于穷困状态;守约:保持节俭。指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
59、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60、《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61、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62、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63、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写求学路上的父爱。
64、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只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呢?
65、(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