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2(翻译):孔子说:多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3(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4、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中哪一句诗描写孔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孔子有关老师的名言)。
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7、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8、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丘《论语》
9、喜欢知识的人不如爱知识的人,爱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 张爱玲的作品的确与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传统伦理道德背道而驰,她关注的是底层人物的内心诉求。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我在《我看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中说“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国家的未来!重视教育还应该从正确的方向认识教育,否则也是误入歧途!社会是复杂性的,学生是多样性的,只有把多样性融入起社会的复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可塑造的一方面,有的适合这个,有的适合那个!可是现在的教育却把学生塑造成一个模子,这样怎能融入社会的复杂性呢?!其实现在的教育,有时也真应该向古人学习学习,诗、书、礼、易、乐、春秋,从做人到其他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所以那时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因为,那时的教育已经给他们了,但不要忘了,并不是不出门,而是把知天下事的东西学到手了,就去治天下事了!而且,先生还根据学生的潜质,进行启发式的教育,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魅力,‘有教无类’多样性的教育模式!”
14、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古代的拜师礼适用于所有师生关系,不仅普通学生,就是皇太子也不例外。
15、后来“百家争鸣”也是站在孔子老子的基础上的。是将某一思想体系细化进而精研形成一流派,如同现今的流水线上的员工各干一道工序且力求精益。
16、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7、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19、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1、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2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26、解释:去复习旧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新的道理,这样以来你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7、孔子说:“小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石子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对孔子说:“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子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28、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29、 ——首作帝《现当代文学》
3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1、译文: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32、2(翻译):孔子说:多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3(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
3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4、今天再看,我还是这样的观点,学校光是教知识是不够的,要知道学校最重要的教育是德育。家庭和学校的道德教育对社会的良性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一点需要全社会去推动。
35、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36、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3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8、、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9、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40、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2、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43、三点还在睡觉,要是孔子还活着,那该多生气。
44、(《论语集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5、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47、翻译: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4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4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0、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5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52、我十年前曾在阿里巴巴论坛写过对孔子教育的感悟,我在《我看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说“我们看《论语》你会发现,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是平等相处的!而孔子对学生的问题都是有问必答,而且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针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的教育!这我们从他对子路还有子贡的教育中可见一斑!也可以说,孔子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激发出来了,不但让他的学生学习了六艺,更主要的是教育了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