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睛后雨》宋·苏轼
2、次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即眨眼间,暴雨就像是一颗颗跳动的珍珠一样,纷纷打到船上来。“白雨”,指的是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而用“跳珠”来形容雨点,便说明雨点大而猛,且杂乱无序。可见苏轼这里对暴雨的特点,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
3、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熇。(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4、出自: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赖仙芝王原秀才僧昙颖(节选)
5、我们在《题临安邸》的小知识里说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当地做官的时候认真治理了西湖,并且留下了很多称赞杭州西湖的诗句,这在当时就把西湖“捧”成了大唐有名的景点。
6、飞来峰,是灵隐地区的主要风景点。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7、西湖月满衣服,千山头晕蓝色秋烟微。第水鸟不知道住宿,正在向湖亭飞去。——东斯场《夜泛西湖》
8、不仅如此,如果将荷花的形态和前面三句关联起来的话,就会发现:词人所描绘的这幅“西湖晚景图卷”还有着更加唯美动人的意境,因为此时的西湖不仅有倒映在湖面上的霞光,还有掠过湖面的晚风,以及荡漾着迷人姿态的微波与涟漪。(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
9、 绍圣元年四月(1094年),苏轼以“讥讽先朝”的罪名贬英州(今广东英德),还未到任,又连续降职,最后,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在惠州呆了有三年之久。在惠州,东坡先生给我们留下了耳熟而详“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而惠州有一座丰湖,自苏轼始以西湖名之。东坡先生在一首关于惠州西湖的诗句前的序言称“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处饮之且醉,作诗以记。适参廖专使欲归,使持此以示西湖之上诸友,庶使知余未尝一日忘湖山也。”融公务与湖山之乐,或于湖山之上忘却公务之忧,不得而知了。诗中称“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虽遭贬谪至惠州,然而苏轼在惠州依然热爱生活,游逛湖光山色,探究美食美酒。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1、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1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3、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14、词写到这步田地,乐曲的哀伤动人也被词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这与杜甫笔下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5、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
16、依我看来,全词着一情字展开。起笔俱是气势,以钱塘江比喻人世聚散离合。造化自然是无情,风使潮来又送潮归,夕阳斜晖从不与人的意志为转移,太阳照常升起,而“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物是人非,人间也是无情。皆是无情,苏轼却倒“不必思量古今,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这样超脱时俗,旷达而自然的面对世界,苏轼这样达观的态度,在这首诗中一览无遗。让人更深一步地领略到,他深刻的人格魅力。
1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18、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19、“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柳湖,即西湖,因湖上垂柳掩映,故云;松岛,即孤山,因山矗立湖中,故称:莲花寺,即孤山寺,湖中莲花盛开,因而以之形容其美;道场,僧侣诵经礼拜之处,即佛殿。这两句,虽然仅是对“西湖晚归”的一个交代,但在写法上却很见技巧。试以现代的电影摄影手法作比,先是全景:波光漪涟的柳湖。然后镜头向前推近:映出松岛、莲花寺。最后是两个分镜头:湖上,天近傍晚,撑船人正摇动“归桡”,准备接客归去;寺中,诗人正和“诸客”走出道场,准备“晚归”。这种写法,层次分明,主从有序,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其次,这两句五处用了富有特征性的修饰词语和“借代”之法,从而增加了景物的质感和特征,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喜悦之情。试想,如果直说“西湖孤山山上寺,晚动归舟出庙堂”,这就索然无味,不能写出孤山寺的特色及诗人的喜悦之情。诗贵别趣,意忌直出,没有诗人的这种精心安排和恰当修饰,就不会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的。
20、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21、苏堤春晓(明)杨周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22、二年流落蛙鱼乡,朝来喜见麦吐芒。东风摇波舞净绿,初日泫露酣娇黄。汪汪春泥已没膝,剡剡秋谷初分秧。谁言万里出无友?见此二美喜欲狂。三山屏拥僧舍小,一溪雷转松阴凉。要令水力供臼磨,与相地脉增堤防。霏霏落雪看收面,隐隐叠鼓闻舂糠。散流一啜云子白,炊裂十字琼肌香。岂惟牢九荐古味,要使真一流天浆。诗成捧腹便绝倒,书生说食真膏肓。
23、作为最后一句,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和对西子来说,像是淡妆的晴天也好,像是浓抹的雨天也好,都不会改变其美丽,而只能添加独特的韵味。
24、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6、南游吟草(现当代)郁达夫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27、“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头罡烟焰不起。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28、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29、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30、这样的比喻是巧妙的,“西湖”与“西子”都有一个“西”字,诗人还把下笔处点在了西湖之美上,这样的写法也给了读者的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有了几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
31、上二句,从大处写起,由景到人;下二句,是从小处着笔,由人观景。“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就是写诗人归路所见。卢橘即批杷,栟榈即棕榈。批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字,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少快感!好的画境,首先要看它能否表现出典型的物象;好的诗情,首先要看它能否把作者的精神融于画境。这两句,可以说是美景爽情的融冶,诗情画意的结合,似情似景,难解难分。
32、荷花上还有一粒粒晶莹透亮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像是一颗颗的珍珠,又如是仙女不小心掉下来的"长生不老"的药,真想吃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