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咏雪郑板桥)。
2、郑板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慌不忙、不动声色的写出了这首小诗,虽然简单,但却很有深意,希望在这炎炎夏日里,也能给你一些启发!
3、此诗看似简单,却颇有雅趣。雪与芦花融为一体,将雪的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4、《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了先收后放的手法,把雪花和白茫茫的梅花融为一体的美景描画得十分动人。
5、宋·杨万里《观雪》“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6、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7、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8、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的成就最为突出。
9、古诗词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版本,也是常有的情况。
10、“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11、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12、这首《咏雪》诗,也是有故事的。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外出访友,遇到一群读书人正在赏雪吟诗。
1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4、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1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6、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暂住焦山别峰庵时,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之后在大雪纷飞的一日,郑板桥冒着风雪前往小玲珑山馆访问二人。
17、目前所获诗词比赛奖项:洛阳“牡丹之歌”诗词大会亚军、江苏宜兴诗词大会西渚分赛区冠军、山西大同诗词大会一等奖(四强)、山东滨州诗词大会冠军等。
18、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19、郑板桥为人非常正直,有一年灾荒,因为他擅自开仓放粮,救助灾民而被罢官,罢官后不得不回杨州老家,靠写诗、作画、卖画为生。
20、马曰琯(1687-1755),字秋玉,号嶰谷,安徽祁门人,后迁江苏扬州。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与弟马曰璐同以诗名,人称“扬州二马”。
21、 初到扬州郑板桥,穷困潦倒,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其后,三人结伴游观小玲珑山馆以雪花为题即兴作诗《咏雪》。
22、这首《咏雪》主要表达雪花的多、洁白和轻盈美丽。诗句之中的数字都是一个虚数,并不是真的在数雪花的片数,诗人使用数字,主要是展现雪景的美妙以及美好,在人们眼前展现一幅大雪纷的景象,仿佛雪景就在读者的眼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3、在郑板桥使用数字作出《咏雪》这样朗朗上口的数字诗之后,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也渐渐的被人们所喜爱,在郑板桥之后也有着很多的人模仿着郑板桥的这首《咏雪》来作诗,如在后来比较出名的由乾隆皇帝所作的《咏雨》还有不知道是谁做作的《数星星》,以及后来的《咏书》《咏林》等。
24、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25、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6、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初到扬州的郑板桥,穷困潦倒,巧遇马曰琯马曰璐二人,之后结下深厚友谊。其后,三人结伴游观小玲珑山馆以雪花为题即兴作诗《咏雪》。
27、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咏雪/咏雪联句(作者)刘义庆(朝代)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