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艮岳的园林景物出现的“人趣”或者说“神趣”的类型。认为石头具有生命的灵性,将奇石拟人与神化一直都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它可能源自中国早期先民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拜。比较秦汉苑囿的仙山文化,苑囿中一池三山模式化的仙境形象,模仿的是现实世界中的自然山水。艮岳中以高大为贵的巨石被赋予的“神趣”的各种角色,形成了此类帝王园林的仙山场景中,另一类更具形象感的,具有更小尺度,更为人所熟悉,并接受的“神仙世界”。
2、中国人对文人士大夫阶层出现的石癖现象的怀疑与反思,一如对其的痴迷,一直持续到北宋末年因花石纲引发社会危机,而发生了逆转。[33]
3、刘歆对众博士的这种态度很气愤,给管博士的太常写了一封公文,对此提出了批评和抗议。
4、(抱残守缺辨析)和“墨守成规”都有思想保守、守旧的意思,但“抱残守缺”重在不接受新事物;“墨守成规”重在只知按老规矩办事。
5、(示例):朱自清《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这些似乎都是~,汇集众说而成。”(抱残守缺)。
6、周密在《武林旧事·皇后归谒家庙》[4]中记载皇后祭拜家庙时各道餐序:
7、不清除~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
8、猛士看多了,看看这块金元时期的黑石蝉池抄手,比北宋放松了很多,从礼教的圣坛走下,多了生活的妩媚和情趣。舒缓的轮廓,平整的砚堂,除了砚岗还有些刚猛外,其他都趋于缓平内敛,这就是时代对文风的影响。
9、童先生对园林自然与人工要素,是依照“活动与规律”区分的。本文换以园林造景“天趣”为分类语境,尝试通过分析明代计成的造园典籍《园冶》[10]编目,衡量“人趣”和“天趣”各自的造景要素,在中国传统造园中所占据的比重。梳理出园林人造天趣的途径,探讨区分园林天然与人工要素,对传统造园基本边界的定义。
10、对石头如此丰富的形态想象,也应和了北宋艮岳贡石所展现的,远不只是自然山水场景的缩影。这种想象可以跨越物类界限,不受任何场所暗示的拘束。一旦将类似场景植入《园冶》的传统园林语境中,计成的掇山中会出现龙凤走兽、仙官神人的形象吗?实际上,计成的山石始终只圈定在带有程式山水画趣味,文人雅趣的自然山水范畴内。《园冶》中也有将造园意境描绘成仙境的文字:
11、曾见宋•杜绾《石谱》,何处无石?予少用过石处,聊记于右,余未见者不录。
12、太湖石:装治假山,罗列园林广榭中,颇多伟观也。
13、如果夜郎自大,坐井观天,或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就会丧失生命力,被淘汰出局。
14、示例:这些似乎都是~,汇集众说而成。朱自清《经典常谈,周易第二》
15、考之宋徽宗作花石纲,由是女真祸起。赵冀公南仲作石假山于溧阳南园,未几毁于兵火。豪民陈竹轩富甲于溧阳,号曰半州,所居即南仲之宅,堂后有巨石,高踰三丈,名曰双秀,见之者咸谓不祥。不数年,竹轩死于京城,子孙凋落。又江景明,宣城人,寓居溧阳,风流文采,时人慕之,作假山石于南园,未逾年卒,由此遂废。
16、东有云石,广五百里,驳骆如锦,扣之片片,则蓊然云出。
17、在“华祝迎恩”中我们悟出了众多像生背后的“人趣”,虽借园林之意,却毫无园林意趣。中国传统园林中景物的天趣,针对的语境是人趣。天趣并非天然,依然来自人造世界。天趣应和自然内在运行规律,通过具备生长态势的景物元素,呈现出的一种勃勃生机。
18、在《园冶·自序》中,计成介绍过他第一件掇山作品——一面壁山,受到观赏者“俨然佳山”的好评,并以此声名鹊起。这句话最后提到的“散漫理之,可得佳境”更是语焉不详,不明白计成所说的园中掇山,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假山?
19、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20、赐筵:绣高饤十 时果十碟 脯腊十碟 细京果十碟 细蜜煎十碟 看菜十碟(陈刻“看果”)。
21、园说:共修兰芷、竹坞寻幽、桐陰匝地,槐蔭當庭、插柳沿堤,栽梅繞屋、结茅竹里、白萍红蓼、夜雨芭蕉、晓风杨柳、移竹当窗、分梨为院
22、未老先衰 老态龙钟 倚老卖老 老气横秋 年老体弱
23、抱住残缺的东西,不肯放弃。比喻因循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
24、艮岳皇家园林从政和七年(1117)开始兴造,直至北宋为金所灭前一年(1126年),江南地区搜寻奇石花木的花石纲,仍源源不断地运往汴京开封,以供增补艮岳与其他官家园林的修建。皇帝个人以广衍子嗣、修炼成仙的理由,耗费国家资源修建园林,没有得到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激起了社会矛盾,国力衰竭,人心涣散,最终导致了北宋亡国。但高耸的艮岳作为繁衍皇嗣的预言相当灵验,宋徽宗最终得皇子32位(其中25位活到成年),公主34位,并且在北宋历代帝王中,是唯一一位在位时有皇孙的皇帝。
25、(成语):抱残守缺(拼音):bàocánshǒuquē(解释):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出处):参见“保残守缺”。
26、园中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为者殊有识鉴,缘世无合志,不尽欣赏,而就厅前三峰,楼面一壁而已。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
27、政和初,天子命作寿山艮岳于禁城之东陬,……筑冈阜,高十余仞。增以太湖灵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筑台高千仞,周览都城,近若指顾。……然华阳大抵众山环列于其中,得平芜数十顷,以治园圃,以辟宫门,于西入径,广于驰道,左右大石皆林立,仅百余株,以神运昭功,敷庆万寿峰而名之,独神运峰,广百围,高六仞,锡爵盘固侯居道之中,束石为亭,以庇之,高五十尺,,御制记文亲书,建三丈碑,附于石之东南陬。[25]
28、△ 图1《清俗纪闻》第三-射帙-卷之四-饮食-像生花
29、欲拟瑶池,若待穆王侍宴。寻闲是福,知享既仙[32]
30、失败并不可怕,但有抱残守缺的思想是致命的。
31、太湖石多变的形态,能够引发牛氏的种种幻想,最关键的是,坐在家中便能欣赏到自然山川。太湖石激发的观游与神思,几乎成为一种自我修行的仪式,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冥思的前提是对太湖石吉祥寓意与不菲价值的预判。
32、(出自):《汉书·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妬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33、当人觉得自己很牛逼的时候,其实也就差不多是个傻逼了。傻逼们越勤快,干的蠢事就会越多。到头来终究会心有不甘,死不暝目。
34、北宋陶穀在《清异录·旖旎山》[38]中记录了高丽人用阴沉木叠的木假山:
35、全尺度假山在总体布局上并非孤立,是园林中唯一可自由变换,调节与其他景物关系的标尺。园林中判断山的真伪,不在其规模或尺度,更注重是否具备了“山”的各种要素。在计成造园的时代,山石对于园中的观赏者来说,比房子、花木更具陌生感。无论是土石山,还是全石山;无论石块造型超常怪异或质朴无华,同类天然石材(如太湖石)经过有主题的漫延式组合后,其统一的质感与纹理,使块石失去独立性,展示出对真山观念性的再现。类似园中起背景作用的白粉墙,从单块石头的“形山”融合为整体的“质山”,假山在观者观念中自我消解,成为改变园林尺度的造景背景。
36、立石以为标格之美观,固是好,但高则不祥。若不过五六尺,不踰檐,则无伤也。
37、园中掇全尺度假山需要高超的技巧,更需富可敌国的雄厚资金。尽管计成在《园冶·选石》中认为,“石无山价,费用祗人工”。但一生“逃名丘壑,久资林园”的造园大师,五十三岁那年,仍自叹“愧无买山力”。计成的“买山”极有可能就是希望为自己营建一座全尺度假山的园林。这让今天怀有“泛假山”观念的我们,读到这段自谦的话,同情大师晚年的窘迫,谴责古代园主的吝啬,大大低估了计成的宏伟抱负。
38、比较白居易太湖石的幻境世界,园林意境的高下毕竟不是以形态巧妙的太湖奇石数量来衡量的。在计成的园林中,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限定,将园林中山石的语境牢牢圈定在“真山水”上。计成园林中的山是一个封闭体系。对园林假山引发的,除“真山”以外的任何歧义,都将引发掇山语言体系的崩塌。倘若计成的园林中矗立着各式如人物、神仙、器物、动物的太湖石,太湖石假山相对真山的真实性就会被嘲弄。形式语言在时空品与场景中错位,会带给观者虚假感。
39、散兵石:有如太湖者,有古拙皴纹者。(与太湖石一样可掇山)
40、出自《汉书·刘歆传》:“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示例:这些似乎都是~,汇集众说而成。(朱自清《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在汉哀帝时任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他向汉哀帝建议派专人研究《左传》,同行十分不满意,他指责他们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最后被同行联合排挤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内郡太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1)不清除~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2)改革任何旧制度;总不免要受到~的人的阻挠。
41、这方宋代黑石瓶池抄手大砚,上手看惊艳震撼,二十六厘米的尺砚,拿起来并不费力。宋人巧妙地把造型和分量完美结合,四边做弧度,这样能掏掉多余的分量,而整体感观有所提升,敦厚中不失轻盈,娴静里不失灵动。
42、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
43、立基:十里荷風、编篱种菊、锄岭栽梅、寻幽移竹、桃李不言
44、也许你会认为我是在抱残守缺,但事实上我是在保护固有文化的薪传火种。
45、为了求新求变,从今以后,大家要抛弃抱残守缺的观念,努力开创新机。
46、黄石:俗人只知顽劣,而不知奇妙也。(奇妙之处在于可掇山)
47、引用上述史料,飣盘与看果可以理解为,宴席中用来祭祀或供奉用的,不能食用,只供人观看的食物。原来,用木头或者布料、纸张制作的“像生花果”是为神灵或先人准备的。同样取供奉的意思,帝王陵园神道两边守候的石雕神兽与百官也称作石像生。
48、此时的计成早已不满足初出茅庐时的小试牛刀,残山剩水的造景方式,已成为他造园的常态。郑元勋认为他有更宏伟的造园理想,至少从规模、人工数量与装点配饰方面,都应是一座帝王苑囿级别的超级园林。只有这样的造园规模,才能使计成的造园才华一展宏图。当然,这样的超级大业主在哪儿呢?郑元勋的“恨无此大主人”正与计成的“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前后应和,二人显得灵犀相通,皆为千里马难遇伯乐而扼腕叹息。
49、(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
50、华清池的浴池木山、法门寺的供奉木山、正仓院的皇室木山、高丽人的旖旎山。这些都属传统中国帝王仙山的缩影,选用贵重的沉木制山,着眼在山形,将仙山形态符号化,通过馥郁芬芳的沉木,同样传递出吉祥富贵的寓意。但在本文的分析中,此类木山本意与太湖、灵璧石山并无二致。
51、沉木千年不腐,从谢肇淛对木假山:“岁久而朽”的疑问,推测葛尚宝园中木假山不是沉木,很可能是用枯树根堆叠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这座木架山完全替代了石假山,被建造在一座真实的园林当中。以树根叠山,是否会参照石头掇山的种种搭接方式,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最终木假山的整体形态一定与人们概念中真山相近。树根缺乏成为山的质感,假使我们舍弃了木假山的形,人们将如何分辨,并称呼一堆树根为山?拥有山的形态,特别是拥有一望而知的山的概念形态,是木假山的灵魂。在园林中,以形媚道的木假山才是真正“假的山”,我们乐于这样称呼它,并认同它是一座山。
52、中国晚明后的园林格局日益倾向繁复。园中密集的廊房与延绵的景致,似乎总在抱怨园林空间的局促。为了能在园中布置更多的景点,各景物都需适当压缩,以适应紧凑的布局。房子是人的第二层衣服,人们与房子朝夕相处,长久以来形成对特定尺度空间的依赖。对房子的任何微缩改动,都可能带给观者削足适履的不适感(如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图2])。由此,园中作为日常住宅的房子不适合在尺度上做过多压缩。
53、高麗舶主王大世,選沉水(阴沉木)近千斤,疊為旖旎山,象衡岳七十二峰。錢俶許黄金五百兩,竟不售。
54、“散兵石”产地虽在安徽巢湖,与计成主要的造园活动地常州、镇江一带水路相通。“选石”篇中的此十类石,才吻合计成“是石堪堆,便山可采”的选石主张。
55、③有些人对新的事物总看不顺眼,他们抱残守缺,还自以为是。
56、另创新格 八面玲珑 快马加鞭 破旧立新 离经叛道 自我作古 除旧布新 吐故纳新
57、我们不应该为稳定而维护稳定,如果所谓的稳定意味着抱残守缺,沿用一种对很多人已不适用的体系的话,我们就不应珍视这种稳定。
58、不清除抱残守缺的旧观念,就不能很好地投身改革的大潮。
59、童寯先生在《江南园林志》[9]对中国传统园林要素进行过分类:
60、但这类描述不具备现实园林场景与仙境幻像之间互指的针对性,无法指导阅读者进行实际的操作,更像一种文体上虚无缥缈,滔滔不绝的修辞。
61、“华祝迎恩”用临时档子法建造有厚度的景观墙载体,设置在河道两岸,形成封闭的视觉通道,沿皇帝游览方位,展开立体青绿山水画手卷,带有的强烈的面相特征。我们试以传统园林的观游方式,与之比对。
62、“华祝迎恩”为八景之一。自高桥起至迎恩桥止,两岸排列档子。淮南北三十总商会分工派段,恭设香亭,奏乐演戏,迎銮于此。档子之法,后背用板墙蒲包,山墙用花瓦,手卷山用堆砌包托,曲折层叠青绿太湖山石,杂以树木,如松、柳、梧桐、十日红、绣球、绿竹,分大中小三号,皆通景像生……案上炉瓶五事,旁用地缸栽像生万年青、万寿蟠桃、九熟仙桃,及佛手、香橼盘景,架上各色博古器皿书籍。次之香盆,四隅植竹,上覆锦棚,棚上垂各色像生花果虫草,……中用三层台,二层台,平台三机四权,中实镔铁,每出一干,则生数节,巨细尺度,必与根等。上缀孩童,衬衣红绫袄裤,丝绦缎鞾,外扮文武戏文,运机而动……亭中云气往来,或化而为嘉禾瑞草,变而为矞云醴泉。[图1]
63、见到友人的侍妾,苏轼惊叹不已,写下一首词,安慰了世人一千年
64、保残守缺 补残守缺 因袭旧套 固步自封 因循沿袭 墨守成规 故步自封 因循守旧
65、天然的花木与天然的山石一道,堪称中国传统造园半壁江山。园中花木与观者相伴,让时间冲淡浮躁,度量我们有限的存在。自然物演绎生命,能够感应四季转换,岁月的变迁。植物通过展示自身生长的方式,被纳入到中国园林中,人造体系的创作中。
66、《正字通》谓:今俗燕会黏果列席曰看席,即古之飣坐,谓飣而不食者。
67、汉哀帝(刘欣)知道这件事以后,就让刘歆与五经博士讨论研究《左传》等一批古书的思想内容和意义。但博士既不同意为《左传》设立学官,又不肯讨论研究这件事。刘歆对此非常气愤,他给管博士的太常写了一封公文,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68、认识固有文化很重要,但如果认为一定要回到旧有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抱残守缺了。
69、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70、白居易与太湖石之间的观赏关系是一对一直接的对应关系,只有面对特定形态的太湖石,才能激发观赏者种种关于石头形态的幻想。在计成那里,石头只是一种媒介,一种达成整体之前的碎片,至于某块碎片的形态是巧是拙,对最终的整体无关紧要。因而,没有过度的引申,无须跨类的想象,在计成的世界中,石头需要还原成它们本来的品格。幻化的唯一途径是造园者的双手。
71、我个人觉得如果我们仍然抱残守缺的认为做做门面工夫,建立更多现代化建筑及工程等来麻痹人民的思想是非常不智的。
72、上既悦之,悉与赐号,守吏以奎章书列于石之阳。其他轩榭庭径,各有巨石,棋列星布,并与赐名,惟神运峰前巨石,以金饰其字,余皆青黛而已,此所以第其甲乙者。[30]
73、⑤青年一代在工作上因有一股敢打敢闯的劲头,决不可抱残守缺。
74、档子背面是构造部分,没有景致。皇帝按规定路线观游,沿途所见园景只一面而已。他无法绕到档子背后,探究园林中的种种机关。封闭的单向赏景通道具有强制性,观者没有选择观看的余地。
75、本文以抱残守缺之心,管中窥园。摸索明日园林异趣的守护界限。像生、夺天工、质山、魔咒、石癖、木假山,六个短篇是探究此系列的开端。搜寻园林异趣中的荒谬,是为看清我们曾经陷落的苍白。也是为从他者之园的“异趣”中挣脱。在彼之上,为我们自己的内心中,保留一块能够替代宗教,成就信仰的乐土。探访那片只属于自己的桃源之境,借此获得洞察世界的能力,将昭示我们如何诗意的创造。
76、《园冶》中论及的花木,多以名称加上姿态、意境、方位、引典等,复合景致呈现。梳理各篇章中,有名称的植物,约有二十五种,按书中编目顺序分列如下:
77、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78、“宝刀不老”和“老当益壮”都用于老年人,都含有年纪虽老,但不服老之意。但“老当益壮”有体力精神更加健旺或干劲更足的含义;“宝刀不老”有体力功夫或本领仍不减当年的含义。“宝刀不老”有比喻性的,而“老当益壮”是直陈性的。
79、这是方苏州澄泥石蟹壳青抄手砚,成砚于北宋时代,冷峻方挺的外貌,一洗明清苏工的温婉细腻,给人一种棱棱不可亲的距离美,高迈超拔,令人仰视。
80、盐商们追慕皇帝的雅好,造园成风,扬州园林最鼎盛时期有200多处,为了表达对皇帝的尊重,展露盐商们的造园艺术造诣,他们将自身世界中真实园林,用另一种更谦卑的方式展现给皇帝。“华祝迎恩”中出现的像生,扮演了园林中的全部景物,与看果一样,这不是简单意义的人工“假物”。园林呈现出假的景致,与某种特殊场合(祭祀和敬神)氛围融洽,才呈现出另类的视觉效果。模拟真物形象能获得其灵魂,假是祭祀屈膝的姿态,特定假物,暗示对另一个世界的沟通。在盐商们的心目中,人工制作的“仿自然材质”比真正的自然材质更有创意,更体现进献财富的虔诚。像生园的供奉突显出皇帝的神性,只有“假物”才能与乾隆的身份相配。今天看来盐商们这种态度端正,结果诡异而戏虐的神创造,充满着对人造物的迷恋。园中每一种人造物,都希望呈现“见所未见”的奇观姿态,追逐异趣、罗列炫技替代了造园初衷,在淡雅疏朗的自然山水中内省,中国园林的内核由敬畏山水,崇尚自然天趣,轮回到神化皇权,崇拜人造物的创新时代。
81、或若群臣入侍帷幄,正容凛若不可犯,或战栗若敬天威,或奋然而趋,又若伛偻趋进,其怪状余态,娱人者多矣。[29]
82、掇山用石虽是天然,但需人工堆叠,方能成为“天趣”之山。园林装点石虽独立成景,无需堆叠,可需要独特的观赏角度,放置在合适的空间位置。不论角度还是位置,都是人工参与结果。厅堂、案头置石,几同于室内器物,更需人工养护,配以盆座烘托。
83、树根木假山是中国造园史中又一次富于创造性试验,它颠覆园林以石掇山的固有观念,洗净铅华,用最直白,自然的方式营造山水,使园林假山第一次以山的躯壳,安置一颗不矫作的种子,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新的园中之山。
84、历代营造假山都非易事,大部分掇假山的原料太湖石产自苏州洞庭西山。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被考古证实用大量太湖石造园的案例,是唐代洛阳的上阳宫。1989-1993年间在隋唐洛阳城皇城西南、今洛阳市支建街附近发掘出皇家园林上阳宫遗址局部一角。遗址中东西长53米以上,南北宽5-3米不等的水池,用太湖石砌成。[18]唐陪都洛阳到太湖石产地苏州何止千里(两地直线距离850公里)如此数量浩大的太湖石靠人工水陆转运,最终掇成上阳宫园林水池驳岸,所费比之出产时上翻又何止千倍。
85、抱住残缺的东西,不肯放弃。比喻因循守旧,不愿接受新事物。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
86、因此换一个角度看,所谓人生路,也不过就是一个抱残守缺的过程。想到这一层,并不能达到自我安慰之目的。而是充分体现人生实践之艰辛。
87、计成所说掇山需“散漫理之”,也许就是希望让山石这类同质元素,在拥挤纷繁园的景中蔓延。无需视觉焦点,不靠造型特异,计成在对山的分类中,将山与各种房子,甚至是金鱼缸的交合,也证实了计成理想中的掇山——将山的元素方方面面的散布于园林中。全尺度假山通过占据园林的各种方位,成为花木、房子等异质要素纯净的背景。通过压缩或扩放自身,映衬出园林空间“多方景胜,咫尺山林”的佳境。
88、太湖石、宜兴石、龙潭石、青龙山石、黄石、岘山石、锦川石(近宜兴的一类)
89、无论是有意排斥,还是无意忽略,计成认为掇山选石,“是石堪堆,便山可采”。对造型奇特的太湖石孤峰,无特殊嗜好。对造园界闻名遐迩的“花石纲遗石”,他的态度平淡而克制,“少取块石置园中,生色多以矣。”计成在造园掇山活动中的独特视野,带我们越过了太湖石妖娆的形象,揭示出山水更富于体验性的“失焦”的优雅内省。但是我们需分辨一个事实,白居易与牛僧孺的嗜石是在一种个人化语境中,自由的表达的,计成则不然。计成在《园冶·自识》谈论过撰写本书的理由:
90、借景:竹树萧森、扫径护蘭芽、丝丝眠柳、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看竹溪湾、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醉颜几阵丹枫、悠悠桂子、篱残菊晚、岭暖梅先
91、所以当我每次看到它时,就仿佛看到了李成的晴峦萧寺图,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东坡的寒食帖,米芾的中秋帖,徽宗的瘦金体,等等等等,除了仰视,还是仰视。
92、 刘歆的信中写到:这些博士不学无术,孤陋寡闻,怀着害怕别人识破他们的私意,没有服从真理的公心,所以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而不肯探求新的学问。由于刘歆的信言词痛切,引起了博士们的怨恨并因此遭受到了诽谤。后来,刘歆自请到地方做了个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