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名言名句仁者爱人)。
3、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1)
4、(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5、①曾:同“增”。②衡:通“横”,指横塞。③征:表征,表现。
6、(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7、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8、至于终身忧虑的事是: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天下的人树立了榜样,影响可以流传到后世,我却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是值得忧虑的。忧虑了怎么办?像舜那样去做罢了。
9、各种东西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想依次让它们完全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粗糙的鞋与精工的鞋价格完全一样,人们难道肯干吗?
10、(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2、(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13、(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4、※谨庠(xiáng)序①之教,申②之以孝悌之义,颁③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7、(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19、①倍蓰:倍,一倍;蓰,五倍。后文的什、百、千、万都是指倍数。
20、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21、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2、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3、仁爱的实行是人人皆可为的,和阶级地位无关。君子“有均无上,亦无下”,所有人在仁者的眼中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之分。这才是真正博爱的体现,仁者并非只会关怀比自己轻贱的人,仁者眼中只有贴近仁与远离仁的人。
24、(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5、(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26、出处:《爱人者人恒爱之》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下》。
2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章句下
28、(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9、仁的体现,就是礼,所谓“非礼勿闻”、“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正心,正视听,这是一个人出于真正的慈悲和博爱精神才能做到的。倘或一个人说自己是仁爱的,却不知道守好自己的眼、耳、舌,做不到杜绝邪僻,随从自己的私欲去观看邪僻的事物,听闻邪僻的信息,说邪僻的话,而不知羞耻,自以为乐。
3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名句
31、(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32、(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3、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4、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