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这是孔子的自信和豁达,可见他的修养之高,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是要把华夏文化传承下来。在师徒生命遇到危险时,他能猝然临之而不惊。同时,此话一出,既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信念表达了出来,又等于跟学生轻松地开了个玩笑,缓解了紧张的气氛。
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春秋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释义: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
8、”(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9、”(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何莫邪喜欢的题材,不是满怀激情的诗人,而是绝望无缘的乞讨者,不是听话的“年轻少爷”,而是淘气顽皮的儿童,不是自然的和谐,而是人们尴尬中的微妙冲突。
11、”(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12、在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农夫不可能控制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只能靠天吃饭。他们能做的,就是把该做的做好、最到极致。只能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尽人事,听天命”。“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应该说是符合当时实际的。
1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4、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5、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6、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17、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8、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19、“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0、有人批评孔子说“孔子真伟大,博学而无所专长”。
21、孔子说:“你们以为我什么都懂了。我哪里懂什么。
2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3、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24、然而他们理解错了,中庸不是中规中矩,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5、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26、我没有一件事不让你们两三位知道。那就是我。”
27、”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9、(ChristophHarbsme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