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战争论》不光可以让我们对战争有更深刻的认识,洞察那些国际冲突背后的缘由,更能对我们生活处世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方法论。
2、恐惧来自于对身体的关注,勇气则是出于对精神生存的需要。
3、决定重大意义的胜负,必须在大规模会战中才能做到。
4、这一比例大大的超过了二战时期的德军和当时苏军的武器配置比例。
5、简单的说了一些我认为《战争论》中比较有意义的四点后(其实远不止这些,只不过水平有限,还有就是懒得写),也应该对他错误的观点进行一下驳斥。(战争论经典语录)。
6、如果按人数来平均的话,大约是每一百人平均一辆坦克。
7、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念书 ——读《卖米》的感想
8、所谓经典,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典作为名词的时候有以下两种所指:一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从各国对于经典一词的定义出发思考问题,我们可以认定,凡是被称为经典的东西,应具备以下几点:历史的积淀性、广泛的认同感、文化的影响力。首先,经典之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历史的深厚积淀。一部刚出版的,哪怕是非常畅销、非常引人关注、切中当下热点问题的著作,充其量是畅销书,乃至是名著,但不能称之为经典。其次,经典之为经典,就是一个认同的结果。它依靠自身携带的思想力量,使人们对它产生一种敬畏之感。这种认同,有时虽然也受到政治强制,但主要还是源自经典内在的思想权威。第经典对它所处的文化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堪称当之无愧的经典。对待经典的态度有两种,一是经典崇拜,二是科学对待。在目前,我大约只能采取第一种态度。克劳塞维茨1780年生于马德堡附近的布格,很早参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他花很多时间来比较他个人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观察,并研究了古斯塔夫、查理士十二世以及腓特烈大帝战史,认为只有从历史的精密分析中才能导出军事原则。说明一下,我读的这部《战争论》是广西师大所谓新版,摘编的,商务印书馆是三册版,一部冗长的大作。我实在不能凭借一部摘编本,并且以这样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得出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以及它在军事史上应该具有的地位等等,这些都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只有从一些段落以及别人的研究成果中了解一些他的观点。本书的主题不是战略、战术,而是“战争”本身。战争是“一种以迫使对方实现我方意志为意图的暴力行为”。
9、在《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系统性地总结了他的战争经验,从战争的定义,到战争理论、战略概论,再到战争中的防御、进攻和战争计划,他都给出了全面而精辟的分析。
10、不造成破坏又使对立方臣服的意志并不能冠冕堂皇的称之为战争的艺术,这也并不是军事艺术真正的发展方向。纵使此论观之甚美,但其实质是必须克服的错误思想,不能犹豫厌恶残暴这个要素就忽略其艺术本性,客观存在之物,我们需要正视。
11、然而,作为唯心主义者的克劳塞维茨,把他国家的政治视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而不懂得政治本身的发展动力就是阶级斗争。他认为战争只不过是对外政策的继续,而没有认识到战争同对内政策的联系,把政治与经济、政治与社会制度、政治与阶级斗争割裂开来。由于他没有揭示出战争的社会性质和阶级本质,所以在他论述具体战争时,就无法阐明战争的侵略性或正义性。
12、“许多将军盲目地变成了克劳塞维茨学说的信徒,总是一有机会便去寻求会战,再也不想预先创造一种于自己有利的形势。所以,在 1914 至 1918 年的战争过程中,战争艺术竟变成为只不过是相互屠杀的一种程序。”
13、政治应经常保持优先考虑权,而作为手段的战争必须适应政治。
14、说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似乎就要说说经典,什么是经典,以及如何对待经典。
15、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我就给他做一下广告了,可惜没有广告费,哈哈。
16、指明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对于战争胜负的作用,认为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等是作战的关键;阐述了战争的性质有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对民众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等理论。
17、《战争论》首次把西文军事思想综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存联系的理论体系,初步揭露了战争的复杂本性、内存的运动规律、整体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战争上升到战略层次、战术层面等系统资料。
18、在战争中,一切错误的最危险者莫过于允许慈悲精神干扰战争的进行。
19、战争是一种暴力行动,暴力行动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它以暴力为手段;迫使敌方向我方屈服为目的。
20、 在《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根本性质,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指明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对于战争胜负的作用,认为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等是作战的关键;阐述了战争的性质有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对民众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等理论。 《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是军事思想史上自觉运用辩证法总结战争经验的战争理论经典,为近代西方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被誉为“战略学的《圣经》”。克劳塞维茨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21、现代会战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生力军来补救会战过程中的一切不幸与损失。因此,决定胜负的主要根据,往往是双方留下的预备队的对比。
22、"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孙子兵法》
23、《战争论》中写道:“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是完成政治目的的手段,政治的利益是战争所追求的目标,所以战争行为的决策标准是权衡利益。
24、在像战争这样危险的事情中,由仁慈而产生的错误思想是最为有害的。不顾一切、不惜流血地使用暴力的一方,在对方不同样做的同时,必然会取得优势。由于厌恶暴力而忽视其性质的做法毫无益处,甚至是错误的。
25、《孙子兵法》共有13篇,分别是《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在各种注释中,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注释最为出色。
26、第二条(2)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指的是力的三要素中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点不同,效果不同。集中兵力于决定性的打击点上,决定性的打击点就是兵力的作用点。向决定性的打击点集中兵力,才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27、要积极向战争史学习。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理论是成长于战争经验土壤里的果实。战争史是最好的、最有权威、最能说服人的教师。
28、假使政策是强大的,则战争也将如此,而这也就可能会使战争达到其绝对形式。
29、作者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我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资料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30、克劳塞维茨讲过一句著名的话:“时间是属于你们的,它将带来什么,这取决于你们。”他自己便是充分利用各种时间进行自我充实的典型。他在空余时间里,除了研究战例之外,还进行大量的文学阅读。他尤其喜欢席勒,总是带一本《威廉退尔》在身边,后来和歌德也有了很紧密的接触。他也经常去听哲学课程,从中学到了不少逻辑方法和辩证思维,这些在他后来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31、所以战争萌芽于人类的欲望,随着社会进步,有了国家有了政治制度,战争就成了统治者获取更大利益的工具。从秦灭六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逃出这个范围,打着民族强大复兴的旗号去强行夺取其他民族发展的权利(殖民要求,租界,关税,巨额的战争赔款),人类多么可耻啊!!而战争则成为政治的手段,成为别国插手他国的工具。
32、但是,克劳塞维茨始终感到自己身上存在着某种崇高目标的追求,而且所有力量都会服从这一追求。这一追求或许便是妻子后来在日记中写道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著作为社会造福,这成了他生活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克劳塞维茨不仅人生的最后12年里孜孜不倦的思考、写作,从他从军以来,就认真观察和记录每一场战争,研究发生过的战争,用空闲的时间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并不断练习表达。
33、持久战是弱者抵抗强者大多会采用的办法,通过疲劳战、持久战逐渐消耗敌人的物质力量和意志,使其付出的代价超过政治目的实现的所获。(悟理哥注:这本书写成100多年后的我国抗日战争已经验证)
34、战争的例子那么多,古代军事家往往文武双全,善于总结。所以中国古代的兵法特别发达,美术书特别多,军事谋略特别深刻丰富。
35、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目的是打垮对方,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
36、《战争论》分为八章:《论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概论》《战斗》《军队》《防御》(草稿)《进攻》(草稿)。讨论很有逻辑,从抽象到具体,具有德国哲学思维的特点。《战争计划》是克劳塞维茨的最后一部作品,由他的妻子玛丽冯克劳塞维茨编辑。
37、《战争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高级将领作用是什么?就是在茫茫黑夜中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着队伍前进!
38、我们再重复一下我们的论点: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克劳塞维茨
39、比如克劳塞维茨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道德力量在战争中的虚弱性,他写道:“武力要用来反击对手的武力,就必须用艺术和科学的发明来装备自己。一些附着在武力上的限制,如众所周知的国际惯例,是自然承担的、微不足道的,这些限制不会削弱武力。”而这些年发生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国际战争无不在反复验证他的这个论断。
40、而战争能否消失就在于人类社会能否真正的团结在一起,没有国界,没有人种的歧视,让教育真正发挥作用,认识到我们都是地球人。那样战争才有可能真正的从字典里消失。
41、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在此基础上,克劳塞维茨进一步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作了具体的探讨。一方面,政治决定战争;另一方面,战争反作用于政治。
42、毁灭对方的趋势实为战争观念之基础,并不因为文明的进步而有任何改变。
43、同时不要忘了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44、敌人抵抗力=抵抗手段*意志力。(悟理哥注:战力等于物质与精神之乘积)
45、我不了解作者的背景,不了解军事,不了解德国以及它周边国家环境的政治情况,而且主要是对它里面讲的战争一无所知,都是我学的教科书上一带而过的,德国的统一战争,欧洲各小国打来打去争地盘,也就是一战前包括一战期间欧洲的一些战争。
46、在失败的会战中,军队的力量遭到破坏,但精神力量遭受的破坏要比物质力量遭受的破坏大得多,在新的有利形势出现之前勉强进行第二次会战,一定会遭致更彻底的失败,甚至全军覆没。
47、其次,经典之为经典,就是一个认同的结果。它依靠自身携带的思想力量,使人们对它产生一种敬畏之感。这种认同,有时虽然也受到政治强制,但主要还是源自经典内在的思想权威。
48、而战争能否消失就在于人类社会能否真正的团结在一齐,没有国界,没有人种的歧视,让教育真正发挥作用,认识到我们都是地球人。那样战争才有可能真正的从字典里消失。
49、《战争论》在我国的影响非常大,与毛泽东同志的重视分不开,主席非常欣赏克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观点。建国后曾指示军队有关部门原原本本翻译出版该书。当然,让克氏和主席想不到的是,英国著名战史专家约翰·基根的《战争史》批评的就是克氏“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一观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火了《战争论》。
50、人存在于世界,如果不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就一直会有争斗,小则国家内部而已的阶级利益矛盾,大则国与国的生死存亡。战争会与人的思想境界有关,人类从来都是在索取,向大自然,向自己有能力征服的国家,(所以有了殖民地,有了奴隶)。上天给予人有限的能力,人却有无限的欲望。
51、《战争论》全书共有三卷八篇一百二十四章,分别论述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防御、进攻和战争计划。
52、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53、关于第一条(1)用最高的精力使用我们所可能动用的一切兵力。这是指尽可能的增加作战力量,这是力的第一个要素,力的大小对作用效果有影响,力越大,效果越大。在广义动量定理公式Fαt=MV中,增大力F的大小,会使成果MV增大。
54、社会政治和历史事件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是由左右历史的人物导演并为既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55、实际上,这本书是他12年的手稿,在他死后由他的夫人帮他整理出版,书中很多的章节都不完整。克劳塞维茨自己也曾经在遗稿中说过:假使我过早地去世,因而中断了这项工作,那么现有的一切东西当然只能叫做一堆不像样的思想材料了。它们将会不断地遭到误解和任意的批评。
56、本书为32开本硬壳精装,内文页为纯质纸,印刷清晰,不易造成阅读疲劳。
57、这就不得不说完全是人为的因素,军事概念落伍,兵员训练松弛、作战意志薄弱。
58、它既强调人多势众的作用,同时也很注重武器装备的配置比例。
59、做领导,做管理者,做创业者,其实都挺难的。
60、毛伟人也精辟地论述了战争与政治之间的一致性。他认为这种一致性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治决定战争,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战争。
61、在冷战结束之前的苏联远东军区,它保持军队员额约有一百万人,装备坦克一万多辆,十个空军军团,部署作战飞机2500多架。
62、即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这种“暴力行为”只是手段,永远不可能成为目的。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使敌方理解我方意图,向我方意志屈服,是“国家政策的其他手段的延续”……
63、《战争论》,19世纪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这部著作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
64、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