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雨停了,回到家,史铁生发了高烧,大病一场。他以为自己的身体强壮,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一年后,下肢彻底瘫痪,从80米跨栏冠军变成了一个轮椅上的人。
2、散文《我二十一岁那年》,发表于《三月风》第10期。
3、之后,她同他写了上百封信,见到她之后,史铁生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正是我想象的样子。”
4、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5、他终于想到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6、 ——《爱情问题》
7、“你现在是畅销书作家,你为什么还要保留你这个公务员的身份呢,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份工作辞了,干脆就当你的纯粹的作家多好?”
8、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9、短篇小说《往事》,发表于《人民文学》第1期。
10、随笔《放下与执着》,发表于《花城》第2期。
11、书信《给李健鸣的三封信》,发表于《钟山》第4期。
12、电影剧本《人生的突围》(后改题《突围》,拍摄本题为《死神与少女》),发表于《电影创作》第7期。
13、他从来不只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励志者,他远比这伟大的多。
14、史铁生是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5、《病隙碎笔》是2008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随笔集,作者是史铁生。
16、生活就是这样,真正的强者不会因为某件事而壮烈死去,而会因为某件事兴高采烈、认真地活着。
17、《中华散文珍藏本·史铁生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8、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朗读中品味细节,深入理解母子之间的深情。 联系生活,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
19、阿姨休息的日子最幸福,那是他们独处的时光,吃完饭,不洗碗,也不做事,就坐着抽烟、说话,说话,抽烟,甚至再忙也要试试不用阿姨,仅仅为了可以有长长的独处时光。
20、散文《我的轮椅》(后改题《扶轮问路》),发表于《收获》第2期。
21、史铁生成为了命若琴弦里的老瞎子,只是他比故事里的那个人快乐多了,他一直领受着信心与希望带给他的馈赠,他总是在笑,憨态可掬。
22、他还把写给她的诗公开,“希米,希米,见你就像见到家乡,所有神情我都熟悉”。
23、许多年后他把自己插队的日子写进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不写苦,也不写甜,专注写一头牛。
24、时过三年,一九九三年春,我在北京借了一小套单元房,排除一切干扰写小说。有一日,几个朋友一起吃晚饭,其中有史铁生。席间,只听他自语似的嘀咕一句,意思是这阵子不顺遂,两个星期就在一小节上纠缠。看上去,他依然是平和的,不过略有些心不在焉。可在他也已经够了,足够表示出内心的焦虑。我们都知道他在泡在这长篇里头,心里都为他担心,不知这长篇要折磨他到什么时候。写长篇对于别人也许没什么了不得的,但对史铁生,真的是一个挑战。还是方才那句话,他推开了现实模拟性的依扶,走在虚构的刀刃上,能走多远呢?长篇是大工程,还不仅指劳力和时间的付出,更指的是需要有填充篇幅的巨大的量。这个“量”通常是由故事来积成,而故事则由经验与想象一并完成。在此,经验不只是写作的材料,还是想象所生发的依据,就像前边曾说过的“情节为什么这样发生,而非那样发生”的理由。这是写作小说的资源,长篇消耗尤剧。轮椅上的生涯,却使这资源受到了限制。
25、这难道走偏了吗?不!因为当孩子在深入阅读时,他才是真正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放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灵上。
26、这世上,总会有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只是,我们不能太在意别人的目光,是的,或许这不容易做到,但是生活是自己的,思想是自己的,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27、短篇小说《我之舞》,发表于《当代》第6期。
28、创作谈《答自己问》,发表于《作家》第1期。
29、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30、“谁会忘记自己八岁,二十出头的时候呢?谁会不记得自己的初恋,或者头一遭被异性搅乱了心的时候呢?于是,你不仅记住了那个姑娘或是那个小伙子,也记住了那个地方,那段生活。”
31、如果这种解释合理,也就好理解了,为什么在《秋天的怀念》的最后,萦绕天地间的是“我们娘儿俩,好好活,好好活”——每次读到这里,我都心疼,明明有父亲呀!难道母亲忘记了自己还有丈夫吗?如果这是艺术笔法,史铁生忘记了自己还有父亲吗?
32、生活中你是否有与父母、亲人争吵的时候,感到厌烦的时候?读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对那些时刻有什么新的感受和认识吗?
33、1990年,史铁生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务虚笔记》,许多作家朋友都有些担心。
34、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史铁生)
35、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36、“我觉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说,无论你出多大名也好,出多大风头也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37、散文《合欢树》,发表于《文汇月刊》第6期。
38、书信《史铁生书信》,发表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第9期。
39、不管你对多少异性失望,你都没有理由对爱情失望。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情是你自己的品质,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你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爱情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永远的动词,无穷动。
40、 ——《病隙碎笔》
41、短篇小说《史铁生小说一组》,发表于《天涯》第5期。
42、1951年1月4日,史铁生生于北京,从小跟奶奶生活。
43、灵魂一到人间便被人囚入有限的躯体,那灵魂原本就是多少梦想的埋藏,那躯体原本就是多少欲望的储备。(史铁生)
44、《务虚笔记》是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的长篇小说,叙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本书是史铁生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
45、童年史铁生住在观音寺胡同,附近的观音寺是他幼年的乐园,撅着屁股在菩萨眼皮底下抄作业,看小人书,捉蚂蚱、逮蜻蜓、弹球,好日子天天都在每天下午四五点放学之后闪着光的胡同口,饱满又明亮。
46、散文《“文革”记愧》,发表于《东方纪事》第1期。
47、“怎样的文本解读才是适切的、适度的?”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语文课堂。
48、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他,爱着你,其实只是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
49、评论《许三多的循环论证》,发表于《北京青年报》12月22日。
50、早年,他住在北京前永康胡同一个大杂院的最里边,从院门到屋门,轮椅得走过几十米坑洼不平的土路,一不小心,轮椅就要翻车。轮椅翻了,史铁生也不喜欢喊人,就坐在地上先扶起轮椅,再用双臂把自己硬撑上去。
51、随笔《智能设计》,发表于《西部华语文学》第7期。
52、创作谈《自言自语》,发表于《作家》第10期。
53、还有一次,几个朋友去看他,赶上饭点,史铁生拉着他们说:“都别走,我给大家伙儿做饭,做好吃的。”大家不愿意给他添麻烦,他倒是坐在轮椅上,撸起袖子开始炒菜。一边炒菜一边还和大家有说有笑。那顿饭,几个朋友吃得泪流满面。
54、2012年,陈希米终于写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让“死“活下去》,她原本就是一个爱智慧的人,一个满腹才华的人。
55、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
56、短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发表于《当代》第2期。
57、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58、模模糊糊得了一个答案:她心里太苦了,受不住了,所以上帝就召她回去了。
59、今天不会了,今天,他有的是时间,有的是力气,和我们一起尽兴,再尽兴。”
60、随笔《三月留念》,发表于《三月风》第3期。
61、评论《新的角度与心的角度——谈周忠陵小说》,发表于《钟山》第5期。
62、还是这堂课。我采访了一溜儿的男生,问:如果你是史铁生,你希望妈妈告诉你她已经是癌症晚期,很快就要死了吗?每一个男生都说:我希望妈妈告诉我。我必须知道。然后,我又采访一溜儿的女生:如果你是史铁生的妈妈,你会选择告诉儿子自己的病吗?所有的女生都摇头。我说:“妈妈们”,“儿子们”已经说了呀,他们要知道,必须知道啊!但,所有的女生还是摇头。听课老师都笑。我知道,她们根本不敢点头。最后,我说:姑娘们,王老师也是妈妈,我的儿子恰好也是史铁生当年那样的年龄。假如,假如,我的儿子不幸残废了,而我,更不幸癌症晚期了,你们觉得王老师会如何选择呢?所有孩子都看着我。我说:我一定会选择告诉儿子。儿子,儿子,妈妈就要走了,你不要再闹了,你疼疼妈妈吧……当时,全场寂静。我发现,在场很多听课老师,很多听课的孩子,都眼泪闪闪。
63、作者写了哪些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对人生有怎样的思考?
64、“希米和我通话说铁生清醒时曾有过交代,不让抢救变成不能动的全瘫或植物人,因此想放弃治疗,我劝她做最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