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四僧”对于水墨诗境禅意的探究,将写意画融诗、书、印为一体,成为综合性意象艺术,使其在有限的笔墨中蕴藏着无限的精神含量,写意绘画以身心俱遗,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深刻体现了中国儒、释、道哲学的精华。
2、中华民族不仅有着深厚悠久的精神文明,也创造了美不胜收的物质文明。古代中国多少精致绝美的器物,让域外人惊叹不已,竞相仿效而不可得!古代家具,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为人处世的思想,插花瓷瓶,显示了宋代士民优雅闲适的情调。更有瓷器、丝绸,甚至妆术,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信息。本书单本您带来一系列关于古代器物的书籍,在那些精美的物件中感受美。中华民族向来不缺少美感与创造力,必将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引领世界潮流。
3、三年之后,元狩二年,霍去病远征匈奴,再次取得胜利。《史记》抄录了汉武帝嘉奖霍去病的诏书,诏书中说:“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里有余,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首虏八千余级。”诏书中的“合短兵”,明确指出了霍去病的战术,短兵相接,白刃战肉搏。
4、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5、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6、骑兵举着长戟,催动战马高速冲刺,如果长戟猛地扎在敌人身上,必然会有一股力量反冲回来,杀伤敌人的同时,自己也有可能被顶下马来。战场上落马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少不了刀剑伺候!
7、《文明小史》:“你们诸位,各有专门,或是当过教习,或是做过亲民之官的,人材济济,美不胜收。”
8、水轮实际上负责提供动力,把磨换成其它机械呢,可以干许多不同的事情。把磨换成鼓风器,可以源源不断地把空气送入冶铁炉,冶炼金属,锻造农具,把磨换成纺车,可以给大纺车提供动力。
9、诗的大意是:阳光拂照栏杆、流水环绕长廊,春风送暖、花香四溢,人们踏青归来、边走边唱。枝头的鸟儿,堪为伴读的朋友;水面的落花,启迪创作的灵感。时光飞逝,令人感慨,读书却是人生的一件惬意之事,其中充满乐趣,仿佛绿草蔓延到窗前,却不用剪除,满眼都显得欣欣向荣。
10、《履园丛话艺能治庖》:“惟鱼之一物,美不胜收。”
11、市井的酒食饭铺,仿效士大夫的这股风雅,在店里摆起了茶床和椅子。我们猜测,这股风气渐渐刮入寻常百姓家,桌椅流行起来,并引起了一场家具的变革。
12、之后,龙骨水车的尺寸不断变大,使用的动力也多种多样。有脚踏的水车,通常两三个人一起工作;有牛驱动的水车,把人力解放了出去。还有利用水力驱动的水车,水中平放一个大水轮,水流冲击水轮转动,水轮再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水车转动。
13、有一次,薛夜不小心撞到了水晶屏风上,细嫩的脸蛋留下了一道伤痕,久久没能痊愈。谁能想到,宫女们看见后,竟然觉得薛夜脸上的伤好好看,纷纷效仿,在太阳穴上也画上红痕,美其名曰“晓霞妆”。后来,这种妆容逐渐演化成了“斜红妆”。
14、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
15、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16、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
17、这组画面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什么呢?起码有一部分汉朝骑兵不射箭,他们直接冲到敌方骑兵面前,把戟挥舞起来冲刺对手,近距离搏杀。汉军都冲到跟前了,匈奴人不得不放下弓箭拔刀战斗,他们善于射箭的优势没了。
18、来源: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19、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
20、结果惹怒了梁冀,竟然被梁冀下毒害死了。之后,梁大将军拥立了一位傀儡皇帝,自己继续过着作威作福的日子。可这样一个嚣张到极致的男人,竟然有一个让他又宠又怕的人,就是他那看似柔弱的太太孙寿。
21、 唐传奇在中国文学史叙事传统上的地位,最重要的地位就在于标志着一种叙事文体的独立,脱离了母胎而独立了。下面就具体讲一下唐传奇到底是怎么美不胜收的。
22、来源:汉·李陵《与苏武三首》:“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23、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24、解释: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25、得满分的那位高明的画家,根本就没有画庙。只画了深山阴谷中的一条石径,尽头有个和尚在挑水,大树掩没不知寺院在何处?就是这样一幅画,最后获得了徽宗的好评并夺了魁。
26、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唐人小说里还有很多哲理的思考,思考人生的困境,有一些题目是无解的难题。李复言的《薛伟》深刻地讲到当一个人失去他的身份、外表时所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想往上爬当高官,其实就是想谋取外壳,实际上你不还是你吗?所以我们对那些取得名声地位的人要大吼一声:“你不要被你的外衣所蒙骗,你还是你。你有多大的本事,你有多大的能耐,你有多高的品格,你自己心里应该有数。”这本小说很能引起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非常深刻。
27、美不胜收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28、辛弃疾在词里还写过这么一件趣事:他六十三岁了,拄着拐杖,急着去看牡丹花。他也想同年轻人一样,将花戴在头上,可头发已经稀疏,花簪不住了,只好自己解嘲说是帽檐太长的缘故。
29、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
30、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
31、黄花黎最出名的,还不是颜色跟纹理,而是它特有的光泽。跟紫檀、金丝檀一样,黄花黎的光泽是内敛的,就是它的光是从里向外散出,类似于透明的琥珀光。特别是在阳光下,会产生细密、曲折的“水波纹”,像湖水渗金一样,波光涟涟。这种现象只有金丝檀可以媲美,紫檀都要退居其次。
32、反义词:不堪入目,丑陋不堪 拓展资料公园里的风景美不胜收。
33、在中唐,王维用破墨表现山水,追求一种幽静、淡泊、空寂、玄远的意境,后被推崇为“文人画鼻祖”。他对中国画的意境追求立足于诗画的结合上,以诗入画。他的诗画之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禅宗之境”。
34、绝妙的是,外壳与灰盂之间,有两层、三层,甚至四层活环,被中香炉的精妙之处就在活环上,不管外面的镂空圆壳怎么翻转,里面的灰盂并不会跟着它动,而是一直保持口部向上的状态。
35、其实,去年杭州中国美院就已将古诗词引入考题,要求考生根据唐代诗人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这首诗完成一幅主题画创作。希望通过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倡导,加强对考生人文艺术内涵的考查。
36、解释: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37、黄花黎是中国硬木家具中,唯一完全生长在中国本土的木材,是中国的特产。从审美上看,黄花黎做的家具,是中国古代硬木家具的顶峰之一。
38、 (解释):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39、现在回看古代女子的妆容,也能嗅出丰富的文化气息。六朝时期,佛教鼎盛。涂金的佛像庄严肃穆,自有一种雍容大气的美感,爱美的女子得到启发,把自己的额头染成黄色,称为“额黄妆”,还有把整个面部涂黄,称为“佛妆”。
40、武则天威慑天下的气势,同样赋予了唐代绘画界以创造力。比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仔细看去,这画中马背上的骑手,已然不是五大三粗的男性英雄,而是柔媚万千的女子。她们身着盛装,不是坐在马车里,而是骑在马背上。以前女子不敢做的事,在唐代,她们统统做了。
41、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42、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
43、美不胜收(měibùshèngshōu),汉语成语,释义: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44、解释: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45、成语释义: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46、 叙事手法丰富,充满探索精神通常以史传式第三人称全知叙事为主,在叙事手法上有很多探索,如《游仙窟》、《周秦行纪》,还有《玄怪录·张左》。一会儿是第一人称,一会儿是第三人称,叙述者互相转换,手法非常丰富多样,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古人叙事那么简单,到了唐传奇已经很不简单了。
47、到了元代,以“元四家”为代表的重写心、写意,强调自我、超脱的画风,体现了另一种中国画意境。突出了山水画的文学趣味,使诗、书、画有意识地融为一体,各具风貌,开创了一代新风,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派。
48、解释: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49、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