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秉笔直书:(bǐngbǐzhíshū)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2、衡石程书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同“衡石量书”。
3、当我们生活,首先学会呼吸;当我们奋然前行,必要懂得保存体力;当我们准备赞美和享受,就不要吝惜探询的眼光和脚步,就不要在乎掌握的财富和光阴。
4、今天是妇女节,男人要争做一天标兵:让朝东咱不朝西,让买单咱不吝惜,让吃面咱不吃米,让喝白咱不喝啤,让逛街咱不游戏,望相互转告,认真执行!(读书得间造句)。
5、
6、凿柱取书谓秉承先人的遗训。凿楹纳书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7、长江三峡夔门两侧的高山,北曰“赤甲山”,南名“白盐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历来有“赤甲晴晖”等胜景。杜甫等前人曾有诗吟咏。胡焕章这首五言绝句《晚望赤甲山最高峰》,不是为了写景写“赤甲晴晖”,而是为了寄兴。所谓兴寄,简而言之,就是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兴情,有所寄寓,即“诗以言志”。诗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而作,不借助于一定事物、不通过具体物象而直陈其情,就不成其为诗,至少不成其为好诗。明白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把一首好诗读浅、读薄。“冉冉日西沉”写时间将晚红日西沉,太阳是光明与温暖的制造者,“冉冉”是日落的情态,诗人目送红日徐徐西沉,有所不舍。“茫茫夜雾升”,承接上句日落,写夜色弥漫渐渐笼罩大地,“茫茫”是夜雾的形态与范围,不只漫延到诗人的眼中,也漫延到诗人的心中。前两句写时间的推移,景象的变化,兴寄还不明显。后两句“众山皆入睡,犹有一峰青”,将众山与一峰作对比。众多的山都已经被夜色浸染吞没,唯有此一山峰仍然可以看见其青葱本色。此一峰,乃诗题中所指的赤甲山最高峰。本来,山是没有什么睡与醒的,众山皆隐一峰犹现,只不过是地球自转日落天晚的自然现象。很明显,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句中“睡”与“青”都有字面之后的含义。我们很容易会想起屈原《渔父》中的千古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原来,诗人不是说山,而是借山说人、借山喻理、借山言志。这就是兴寄。兴寄之诗,一方来源于自然、人生,另一方则走向情感、态度、思想与精神。兴寄得自然贴切又深厚,才可能是好的兴寄诗。
8、(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9、(著书立言)立:创立、提出;言: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10、年轻诗人卢笙所登牛头山,是不是当年诗圣杜甫流落蜀地所攀登的梓州牛头山?无妨,反正后来许多诗人都在追随先贤的足迹。此诗很有章法。首联就题平起,交代天气与事由:在一个阳光温柔的日子,诗人去牛头山游玩。是不是诗人在很多时候都感觉阳光并不温柔、诗心难以放纵呢?读者或可作如此猜想。颔联顺承。第三句承接第一句,写天空雁行,何其高远空阔、自由潇洒;第四句承接第二句,写一同游玩登山的诗人与朋友,因“漫遣诗心”而“几番高论”,可想见常日之拘束压抑。颈联似转还承。第五句承第四句,写登山之途,“树隐千阶石”固然是山高林密路远行险之景,又何尝没有人生道路的隐喻与感触,“回身”亦转,乃回望,应有回忆反省之义。第六句承第三句,写望天之举,“云舒万里秋”是秋高气爽天开云散之景,也是诗人心胸与眼界开阔、阴霾尽消之意。律诗讲究开阖,以扩大容量与境界,此颈联出句(第五句)视线向下,指向过往;对句(第六句)目光向上,指向未来,可谓得法。诗的尾联作结,写登上高处、凭倚危亭、俯瞰江流、倾听松风。诗人这里没有明确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但读者自可以感受到其无尽的慨叹与开悟。长风浩浩,江流滚滚,不可阻遏、不可休止,不正是作者自我寄慨?登牛头山而得大觉悟,收获甚丰啊。回应篇首,愿阳光待诗人以温柔,愿诗心不再为拘束。
11、“我已养成一种习惯:知识要借写作才能明确化,思想要借写作才能谨严化,知识和思想都要借写作才能系统化、有机化。”
12、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骑牛读汉书〖解释〗形容刻苦攻读。
13、古代的君主往往“称孤道寡”,自称“孤”“寡人”,其实就是高高在上一个孤独的人。写作也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14、(解释):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15、大Shu特书:书:写,记述.指对重大事件,需要突出地着重地加以记Shu.
16、这个观点,我至今仍然坚持。没有倾注作者感情的传记作品,不值得一读。
17、书,是我的无声伴侣,携我看遍世间人生百态,陪我品尝人间酸甜苦辣,不曾声张,不曾夸耀,默默载我渡过浩瀚的汪洋,直达梦想的彼岸。
18、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而我们应该最担心的也是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
19、(举例造句):我们要学古人读书三到的学习方法。
20、书是一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当我心烦意乱时,总会捧起一本书,细细咀嚼书中正正方方的字体,感受文学的独特魅力。品着散发出的淡淡书香,我的愁思随之飘逝。有时累了,倦了,我便会小憩一会,或沉思,或冥想。不知不觉,怡然自得渐渐地取代了我心中的郁郁寡欢,在书中,我找到了属于我心中的那份宁静。
21、书,也是我的老师。每看完一本书,我都能学到新的知识。通过看书,我不仅了解了历史,还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22、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青春如我,不负韶华!
23、(举Li造句):他是一个刻苦耐劳的Hao小伙,值得我们胜任。
24、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25、十指翻来似浪,曲音流畅如泉。声声入耳总悲欢。在心中起伏,到恨里缠绵。
26、1941年12月8日,日美交恶,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派出了“飞虎队”为代表的空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有一年,美国的一架参战战机失事,飞行员在铁山跳伞降落。第三战区司令部营救这位美国飞行员,路过应家时,徐权校长,又争取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这位与中国友好并有抗日战功的美军飞行员请到学校,在福莲寺给全校师生演讲了半天。应家名老中医,80余岁的童汝盛先生清楚地记得,飞行员来演讲时,福莲寺的门是敞开的,没有站岗守卫,群众都可以去听,他当时有七八岁了,也挤进去凑热闹,他说:“我第一次看到美国人站在戏台上,身穿一套红棕色的军装,上饶中学英语老师替他翻译,一个人讲一段。听到有好几次鼓掌声。”徐克义老同志记忆犹新,他自始至终都认真听了飞行员的演说,如今还记得一句飞行员讲的话:“初来中国,仿佛到了十一世纪的希腊”。
27、(造句):生活再困难,也不能耽搁孩子念书。
28、我从小就喜欢读古诗。从古诗词里,我了解到七步成诗的曹植,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七步诗》在七步内一气呵成;喜欢明月的李白,难过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高兴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毛主席英姿勃发的意气,诗词中的战地黄花的灿烂、寒梅傲雪的品格、人间正道的沧桑……这无不让我钦佩。
29、(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白话译文:有志操有学问的人应该懂得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30、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1、意思是孙康家里贫穷,经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示例:映雪读书的故事感动了许多同学。
32、出处:《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33、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34、胜读十年书〖解释〗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
35、邹韬奋《抗战以来》: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
36、近来,外媒在评价中国外交时,毫不吝惜赞誉之辞。
37、描写读书学习的成语:闭门读书释义: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
38、释义: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股,构成这个成语。悬梁,用绳索将头发绑在房梁上;股,大腿。借以形容刻苦学习的精神。
39、(举例造句):去州桥河内周围上下点灯,不计其数。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
40、我爱书里的春意盎然、夏雨雨人、秋高气爽、冬日可爱;一本书就像是一杯茶越是品味,越是芬芳一本书就像是一杯茶越是品味,越是芬芳,我品到了人间的美好,品到了热血和积极向上。愿我成为书中晨曦微露般温暖的人。
41、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