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
2、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3、衣不求华,食不厌蔬。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5、(解读)出自《韩非子·有度》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没有一直强的国家,没有一直弱的国家,严格执行法度的就会成为强国,反之就是弱国。法律是一个国家内部规范,必须严格执行,不容亵渎。
6、这小小的两片西红柿,折射出李嘉诚勤俭节约的品格。在他看来,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物件,也不能因浪费而抹杀了它存在的意义。
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8、田先生一直持这样的理念:资助教育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其意义远胜于个人享受或者留给后辈儿孙。
9、1998年,退休后的赵家和应邀去美国讲学,收入不菲,但赵教授却规定全家每月只能用100美元的生活费。(节俭的名言警句及意思)。
10、 由俭⼊奢易,由奢⼊俭难。⼤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布袍草履耐风寒。
11、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1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4、因为修撰家谱和逢年过节中缅怀先祖的各种仪式,使得子孙后代能更加自觉地做到尊老敬长,怜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有利于家庭的团结和幸福,有利于家族以及社会的和睦与和谐。
15、多求不如省费。——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1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7、截至目前,全国至少有27个省份的商务厅、省级餐饮饭店协会或消费者协会发出倡议书,倡议企业及消费者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
18、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9、古语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锡伯族)谚语
21、2021年高考会有哪些新变化?一图看懂近六年各省高考改革
22、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23、换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此失去了根本。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你的根在那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由于诸多因素,有相当一部分人就连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经忘记了,更何况自己是哪支哪房了。
24、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以节俭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御寒,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俭朴为荣,奢侈为耻。”
25、2015年10月23日,在江苏扬州,一份总重量4000多公斤的扬州炒饭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然而,三天之后,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机构却宣布该纪录无效。原来,挑战成功后,一部分炒饭被送到养殖场做了饲料。而吉尼斯世界纪录对此有严格规定:用于挑战的食品最终必须为民众食用,不得有任何浪费。
26、俭而有度,过则不当。过度的节约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欧洲文艺中,不得不提及四大吝啬鬼的形象,其中最盛名的要属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生前处处算计,临死还不忘叫掐灯省油,真叫人欲罢不能!勤俭固然是好,但不必要的勤俭往往会造成人性上的缺陷。
27、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8、(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30、第二句话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代魏征,大意是:在安逸的环境中要考虑到潜在的危险,要消除奢侈,提倡节俭。
3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32、范仲淹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经留下一句话:“老夫平生屡经风波,惟能忍穷,故得免祸。”
33、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名言出自于: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34、家谱都有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诸多内容。家族的历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了解、熟知自己家族的历史,也就是了解熟知中华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
35、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蔷薇园》
36、(解读)梁启超:《与严幼陵先生书》18严幼陵,即严复。此时梁启超主张维新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
37、费是容易被忽视的,但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38、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墨子节用上》
39、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4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伯庐
41、日前,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氛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必须全d、全社会高度重视,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来做这件事。
42、出门住酒店,他都要自带肥皂,因为他觉得“用了酒店的肥皂,用不完很浪费。”
4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国家倡导“光盘行动”的看法。
44、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4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47、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
48、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后,一些粮食出口国宣布限制粮食出口,比如俄罗斯农业部长在7月初宣布:计划将俄罗斯“粮食出口配额制”常态化。很多国家元首倡议国民节省开支,节约粮食,以平稳度过后疫情时代。
49、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已有所减少。
50、小明认为自己花钱买的矿泉水,喝不完扔了,别人管不着。( )
51、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
52、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5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5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55、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
5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灾难。)
57、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58、“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
59、国家的大政方针,舆论的宣传教育,都在提醒我们这些“不知饥饿为何物”的青年人关心粮食问题。粮食问题貌似和打着《王者荣耀》的我们相距甚远。其实,课本中的诗人早已告诉我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衣食住行,这些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相信各位老师和社会各界的朋友对此深有体会。只是我们这些处于校园中的学生,还需要更多的生活体验。
6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61、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韦孝宽传》
62、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63、天上也讲究节俭,把灯烛一起熄灭了。——(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64、(解读)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65、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66、但愿我们都能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促进节约的重要意义,并能够以劳动实践感悟这番“深意”。而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学校,家庭与家长,同样应该有着明确的认识。让自家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劳动意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家庭的“红利”。
67、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68、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69、中法战争前后,从洋务思想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派不满足洋务对西方文化所作的皮毛介绍,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议会政治,以工商立国。这种社会思潮对洋务思想有所继承,又有所变异,是洋务思潮的延续,又是戊戌维新思潮的前奏,是一种过渡性社会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