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子自苦为义,以“义道”自我标榜并宣教天下。(为什么现代不提倡墨家)。
2、墨家思想曾经也显赫一时,不过不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需求,逐渐被封建王朝所遗弃。墨家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可以用博爱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墨家反对动用武力手段解决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这是最弱智的解决办法,同样是代价最大的解决办法,墨家思想宣传完全的、不分彼此,无差别的博爱,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平等,没有等级之间的区别,都能够得到公平发展的机会。
3、这是因为,墨家的思想无法适应汉武帝统治的需要。墨家强调兼爱,是一种普遍、无差别、无阶级的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理想的平等关系,与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有差别、所以要各司其职、各安天命有巨大差异,其显然不符合统治者进行统治的需要。同时,墨学中有许多科学探究和方法,在古代崇尚君子不器的社会氛围中,形而下者谓之器,人们往往更关注于形而上的道、义理,而忽视实践、工具等,所以也导致墨学后继乏人。(为什么现代不提倡墨家)。
4、第墨学能够对接全球的伦理。比如说,在全球伦理中间,就经常在讲“黄金律”。常规上,大家都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耶稣所说的“如果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别人”来相提并论,认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观点。墨家的思想里面有没有同样的一种思想资源呢?当然有。譬如说墨家的“兼爱”、“非攻”和“交利”,同时包含了儒家和基督教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墨家的“兼爱”运用到当下处理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间的话,具有几个非常积极的面向。如“兼爱”是一种道德要求,考量人性,在预设自爱的同时,也要求人要爱别人。墨家“兼爱”还考量人能力的不同,提倡分工合作,各展所长,要使问题在具体的处境中解决,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墨家的“兼爱”是一种能动有为的利他主义,鼓励大家走出自己,既讲求主观的善念,也重视实践的效果。所以,墨家“兼爱”的思想在对自己、对家人、对陌生人三个不同的伦理维度上面,都做到了充分的兼顾。如果我们按照全球伦理的标准来考量的话,墨家的“兼爱”的价值观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全球伦理底线共义的价值观。
5、PS:别陷到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它们只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工具。因为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对这套工具更熟悉。其实中国传统思想很难精准套用。
6、他不能容忍战国以来的百花齐放,因此发生了焚书坑儒的悲剧,儒家受到重创,各家学说也纷纷销声匿迹。
7、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后,墨家的衰微更加明显,整个学派几乎被埋没两千年,直到近代才逐渐被人提起。
8、墨家善辩。这个辩,是辨析,辨察,对话,论证,以探寻真理与良知的一系列方法。墨家辩学,主要辩的是“是非”“利害”。是非之辩属于事实判断。利害之辩属于价值判断。怎么辩是非利害?墨子那个时代还没有非常明确地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分开。不过墨家辩学,讲究辩学的“有效性”。小取里面讨论了辩学的“有效性”,是一种基于“所效(大前提)”的论证推演规则。论辩必须有一定的前提规则的预设,并由此推出结论,这就是辩学的“有效性”。“中效则是,不中效则非”这个定义是严格的,并非主观臆断。墨家辩学的这种倾向说明,对于“是与非”,“利与害”的判断,至少要具有逻辑之明。
9、其次是墨子的人生信条,尤其是在与诸子百家的鲜明对比中,别人都追求的荣华富贵,崇高的地位和被世人尊重的思想家。
10、如果说儒家思想最终一统华夏,墨家则相对没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统 治阶层的支持完全不同。儒家思想讲究一个“礼”字,最讲究阶层的稳定性,每一个阶层不可逾越本阶层。帝王的子孙永远是帝王,士族显贵的子孙永远是士族显贵,农民的子孙永远是农民,奴隶的子孙世世代代为奴。大家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多嘴,不要多想,当然更不准多事。
11、严苛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为后期墨家的泥古不化埋下祸根。加之墨子性格倔强顽强,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
12、墨者大多数有一定知识的劳动者,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也非常注重实践,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有领袖、有组织、有纪律。
13、第抢劫财富,不劳而获。窃入桃李,抢人犬豕鸡豚、牛马,杀人越货者,“谓之不义”,攻小国,“入其沟境,刈其庄稼,斩其树木”,同样是“不与其劳就其实,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义行为。
14、第主张人人平等,如兼爱尚同。这主张实际上否定了君王,贵族和豪强地主,也剥夺了他们对权力、利益和发展的优先权。
15、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16、第主张侠士政治。这主张实际上否定了官制、律法和司法,让延续千年的帝国王国治理模式瞬间崩塌。
17、按照墨家内部的律令,墨者即使前往外地做官,也必须在当地宣传墨家理论,行不通宁可辞官。
18、墨家思想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墨家机关术。后期墨家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很多社会生产工具都是在墨家体系当中衍生出来,是春秋战国时期为数不多在自然科学有所贡献的学派,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并称为两大当世显学,墨家思想确实有过一段辉煌时期,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很多冲突的地方,两个学派也经常批判对方的行为和思想。
19、所谓兼爱,则是无差别的爱,如果你身上只有一个馒头,母亲饿了、街上看到的乞丐也饿了,这两人同时在你面前,那么你得将这个馒头掰开,一人一半。同样,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应该和睦相处,不分彼此。
20、兼爱:人人平等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21、直接的原因,是统治者不赞成,老百姓也不愿意。统治者不赞成,好理解。
22、《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这样记载墨家“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23、所以,中国只是世俗国家,却从来不是一个宗教国家。
24、很显然,他们都是错误的,因为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止乱的关键,不是消灭人的个体性,也不是消灭社会的公众性,而是建立一套适宜群己关系,既能养人,也能养天下,最终让和谐的天下秩序,更好的为人的生存而服务,建立可持续的友好的群己关系,这才是合理的解决方案。
25、墨家组织严密,是个有组织领袖学派。其领袖也就是“巨子”,据已故中国现代史学家方授楚考证认为,墨子是墨家第一任巨子,禽滑厘是第二任巨子。也有史学家认为,从《吕氏春秋》等先秦典籍中可考证的墨家巨子只有3人,分别是孟胜、田襄子、腹䵍。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须推行墨家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这种为官做法肯定与朝政政策不符合。墨者为官,也不会受到朝廷欢迎。
26、墨家创始人墨子所主张的思想跟当时的儒家是不一样的。这让儒家的每一代老大都会觉得是处处在作对。但事实是怎么样,司马迁都不能告知我们。比如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不讲天道,但墨子却能把理想成为天所赐。我们说这两个人一直都是在唱着“反调”。后来儒家思想的传承者大大出现,但是对于墨家来说,却没有很多人追随。我们先看下以前的环境,大家处于战乱中,对于权力的争夺中,谁会愿意吃苦为乐。我们说墨家在这个时候提倡这个虽然有着极大的远见,但是不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自然也不会圈粉。
27、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28、第一表教诲我们要谨慎地继承传统与惯例,宁愿点滴修改而不能全盘隔断历史。尊重前人的经验,因为传统是经过万年纠错而留下来的,值得尊重。所谓“古者圣王之事”,圣王我们宜理解为世范围内的圣贤。事,即事例,先例,既包括法律案例,也包括圣贤们对事例案例的分析;第二表决定我们在谋求社会新共识的时候,要立足于众人的知识而尊重民意,公共事务上遇有决策,不搞独断,多做田野调查,倾听众议;第三表提醒我们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可靠标准,因此不能迷信过去的权威和今天的民意,要对实践和未来留有一份尊重,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今天的认识和做法,为再一次选择,纠错,留下空间。
29、还有就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墨家的一套慢慢的被整个封建地主阶级所承认,成为支配的思想形象。特别是西汉武帝时,使用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办法后,墨家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墨子》一书自然成为禁毁之书。墨学的中绝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不适合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地主政权的需要。从清初开始,墨学开始复兴。主要是由于《墨子》中的自然科学和逻辑学引起了开禁后的清朝学者们的注意。墨学在秦统一之前是与儒学相抗衡的“显学”,相当强盛。
30、清代梁启超在《论中国法制史》等著作中曾从政治思想角度,分析了儒墨两家治世之策,他认为,儒家重视“礼”与“仁”,因而儒家的治世主张为“礼治主义”和“人治主义”。而墨家重视“义”与“兼爱”,因而治世主张强调“法治主义”和“人治主义”。也就是说儒墨两家都主张“人治”,都是为社会稳定、天下和谐、百姓幸福,根本目的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传命,为经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
31、墨子提出,想要根治这天下大乱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统一人们的思想。而判断思想是否统一的标准,则是下级服从上级,也就是君主服从上天,国民才能服从君主。而判断君主到底有没有服从上天,则是看该国家一年是否有灾祸发生,如果风调雨顺,那就说明君主服从了上天;如果干旱洪涝,则说明君主没有服从上天,国民也就不能服从君主。
32、墨子的非命观点,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借助外在神的力量服务于他的“兼爱”,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张“非命”。认为认得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而是人积极可为的,人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
33、但从这些观点中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围绕“兼爱”学说而展开的。“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兼爱”即爱人如己,不分亲疏远近、贫富贵贱,同等程度地爱一切人。
34、这种思想当然是当权统治者所乐于见到的和维护的,即便刘邦这样往儒士帽子里撒尿的流氓头子,在取得权力之前对儒家是如此反感,却在掌权之后因为儒家的“礼制“而大叫:“原来这才是做皇帝的滋味。”
35、叛逆思维。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东方的主流。你可以换皇帝,甚至换统治的民族,但是有一样你不能换,那就是儒家思想。虽然,几千年来儒家一直在改变自己,使自身适应当时的社会潮流,但是坐厌了儒家这艘旧船的乘客,都迫切想要换换新船。
36、而墨子则更倾向于吃苦耐劳的那种脚踏实地的"刻意找罪受" 的那一类人,他一不怕吃苦,不畏艰险,而不怕死。
37、到了汉朝,武帝皇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其它的哲学思想成了歪理邪说,一律被废止。儒家儒教成了统治者的思想,当然也就成了统治思想。这是统治者愚弄被统治者的需要。因为儒家思想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说话的。
38、《红楼梦》后面的文本已经找到,其实这是一部“反清悼明”的作品
39、看起来是不是很机智的样子?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兼爱非攻,虽然大家都不争了,但是我没了,家也没了,亲戚也没了,国家也没了。儒家讲的是止乱定分以养人,养人才是目的,要以人为本,止乱定分,制定礼乐都是为了养人。
40、这就是墨家的节用和节葬思想,简单的说,人活着时,不准好好活,死了的时候,也不准好好死。可见,墨子虽然讲兼爱,但是却主张让人极端的不爱自己。谁都爱,但是唯独不能爱自己。
41、因此,墨翟曾经说过,孔子是“以下犯上,教臣弑君”。试想一下,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社会,我们觉得孔子的思想,都是非常腐朽且不平等,那么墨翟,又传统到了何等境地呢?
42、墨子说你这个限定太极端,我不是联合国秘书长,非洲的事轮不到我操心;我家也不会穷得只剩一口粮食,怎么也得有两口吧?
43、如真的延续的是墨家思想,并成为主流,兼爱非攻,我想中国是没法统一的,可能就成了欧洲。而且作者因喜爱墨家而贬低儒家,对儒家理解如此片面,就不要误人子弟了。任何思想都有其利弊,只是是否适合时代要求,儒家思想才是古代中国最合适的打开方式,时至今日,其光芒也是无法掩盖,必定会伴随我们这个民族继续走下去。
44、墨家辩学不等同于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只考虑事实命题。墨家辩学要综合考量价值评判问题,所以更多采用的是实质推论。顾如兄也曾指出:形式逻辑是为了规范推理过程。因明学是为了找到因。这两个墨辨里都有。墨家的逻辑学在形式上确有不足,但墨家逻辑学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又有枫桥所言:墨辨如果归到逻辑学也是系统逻辑大逻辑,形式逻辑只能归入小逻辑线性逻辑面逻辑。墨家辩学至少大于形式逻辑的范围。南方以为:从形式上来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要优于墨家辩学,但在现代逻辑学以及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今天,亚里士多德的传统逻辑学在形式化方面其实也是过于粗糙,远远不够用的。反倒是墨家辩学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学习研究和启发意义。
45、最终,墨子成功阻止了对宋国的攻击,并不是只靠讲道理,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46、我们先从墨家主要的思想主张来看墨家消亡的主要原因。
47、一个限定是爱的心力有限。父母生病了,你要当成大事;但非洲有人饿死了,你只当个新闻。这就是心力有限。
48、换言之,墨子就是没把自己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而是把自己的父母等同于别人的父母。
49、秦始皇焚书坑儒,除了法家思想可以流行,其它的什么儒家道家纵横家著作都在焚烧范围之内。当然了类似农书医书之类的科学著作还可以保留。可是那个时候也没有基本科技书籍呀。从此“百家争鸣”的时代成为历史遗迹。这是为了禁锢人的思想。
50、组织严明,等级分明:墨子意图建立一个和善的理想社会
51、为什么百姓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享乐挥霍?
52、墨家,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墨翟(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平民出身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军事家。据史料记载,墨子先祖是殷商王室,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后代,目夷生前是宋襄公大司马,后来目夷的后代因故从贵族降为平民。后简略为墨姓。据后人推测,约在春秋末年周敬王40年(约公元前480年,也有说公元前476年),墨氏喜添贵子,墨子而生。虽然先祖是贵族,但墨子本人却是平民。
53、墨家管理思想的历史命运——隐匿于历史深处的墨子与墨学
54、后期墨家逐渐分化,一支成为“墨家后学”,主要继承墨家关于社会伦理的主张,如认识论、逻辑学等;一支则化身为秦汉时期的游侠。
55、造成墨家消失的原因有自身的不足,也有外界的影响。
56、从以上对墨子思想理论初步的描述来看,墨子之所以会灭绝,其实正是儒法结合的结果,儒家满口仁义道德,法家讲究阴谋、阳谋控制术。这些东西都与墨家思想格格不入。无论政治思想,制度设置,核心价值观,还是研究的范围,墨家的思想都远远超出了当时的诸子百家。
57、如果不因为西汉汉武帝、董仲舒之间搞官学勾结,弄出一个摧毁中华文明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不可能在自由竞争中失败。可以这样说,正是中国的皇权政治与儒家文化勾结扼杀了中国的好思想__墨家思想。
58、墨子所说的“说知”,包含有推理、考证的意思,指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他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由此可见,墨子的闻知和说知不是消极简单地承受,而是蕴涵着积极的进取精神。
59、基于“义”观念重构墨家的哲学体系,我们会发现,“义”与“十论”皆有关联且可逻辑地贯通之,而“兼爱”或其他观念则不能。此外,从“仁”“义”之别而非“仁爱”“兼爱”之别考察儒、墨之异,更能彰显各自独特的伦理精神。
60、这些与儒家的仕途、孝道、扬名,显父母是完全违背的。因此,孟子当然痛恨杨朱,不过,好在杨朱只是道家的极端派,道家发展到今人王林大师,为发大财而攀附权贵,傍大款名人,简直是无不用其极,不要说拔汗毛,就是割个肾估计也是问题不大的。王林大师空中取蛇,其难度系数不知道比拔一根汗毛要难多少倍。
61、对于天下为什么乱,道家认为,是人僭越天,才导致天下大乱。儒家认为,是人僭越礼,才导致天下大乱。法家认为,是人违法,才导致了天下大乱。道儒法三家,都承认存在一套普适的法则,社会乱是因为违反了这套法则。就好比说,都认为存在交通法规,交通乱了是因为大家不按照交规乱开车。
62、墨家虽然只存在了一段很短的时间,但是他们的思想传承却从来没有断绝,对后世的道德观价值观影响深远。孙中山和梁启超二位都对墨家以及墨子的思想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63、比如顾如曾提出:形式逻辑是简单易用。但过分抽象丢掉了一些信息。而且缺少边界。西方集合论,是把边界(端)包含在内的。A集合,包含了A集合的边界那些端点。在墨家看,那些端点需要另作研究。。这只还是一个方面,只考虑了静态下的概念边界问题。南方再举一例,墨家辩学里面提出的一些逻辑问题可有趣了。比如“且出门,非出门。止且出门,止出门也。”这种命题里面涉及的逻辑问题太复杂,不是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能解决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是静态的,他还没有考虑到动态发展的事物。以上所说,可见墨家辩学不等同于形式逻辑,而有其价值。从墨子关心的初始问题出发构建学说,使墨学水平的某些方面超越西学。这一点是可以期待的。
64、西汉时期,墨家弟子大大减少,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墨家也就随之而消失了。更有甚者,儒墨之争太过火热,促使儒家盛行之后对墨学进行疯狂打压,墨家大部分思想典籍都在西汉被焚毁,所留下来的,除了《史记》当中寥寥二十四字的介绍,也仅仅只有后人整理出的一部《墨子》而已。
65、随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对墨家学说进行百般打压,称之为奇技淫巧。(百家争鸣中,儒墨势成水火,儒家和孔子的黑历史一大半都被写记录在《墨子》一书中)其次墨家学派规矩甚多苦苦修行,非大智大仁大勇坚韧者难学其精髓。
66、根据相关历史中的记载,墨子以及其后世的弟子都曾经系统的研究过几何学,光学和力学等这些自然科学的学科。
67、只是爱自己的父母,那就让自己的父母锦衣肉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家道殷实,不能亏欠父母。
68、自己家有口饭吃,是给自己的孩子吃,还是给一个陌生人吃呢?很多人想都不想,认为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吃。而墨家认为,不应该存在人我之别和亲疏之别,应该给别人吃,给陌生人吃,饿死自己的孩子也无所谓。亲疏之别,也被墨家消解掉了。
69、但是,世界是具体的。而具体就要有限定。于是,在这个命题之前,需要加入两个具体的限定:
70、有了以上的这几个墨家问题,我们再用几句简单的话来总结儒家和墨家的不同之处。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一直在处于退化的进程中,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永远不如过去,而未来则不如现在,所以我们要接近最好的年代,唯一的做法就是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以免继续恶化下去。
71、但是儒家后来却被统治阶级利用来宣扬所谓“天子”。但是,墨家一直坚守。墨家讲究科学的思维。墨家认为人们应该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实践为基础去观察这个社会。
72、正如樊迟追问孔子一样,我们也要追问一下墨子:何为兼爱?或者说,兼爱的源头是哪里?
73、在物理方面涉及杠杆原理。在光学方面最值得一提,有小孔成像的实验研究。墨子说光源如果不是点光源,由于从各点发射的光线产生重复照射,物体就会产生本影和副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有本影出现。接着,墨子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
74、后期又凭借着战乱频发的战国时期的大背景,这个精于研究器械制作的思想学派吸引了许多关注,亦或者是因为在诸侯争霸的社会中,人们的包容性更强。
75、最后中途站在了儒家的对立面上,其在社会中的文明程度曾经甚至威胁到儒家思想的生存与发展,引发了孟子与墨家思想的论辩。
76、据说墨家的刑法当中规定杀人的人处以死刑,如当时担任墨家巨子的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然秦惠王已经饶恕,但还是按照墨家的律法将他处以死刑。
77、墨家是相反的解决方案,是消灭群己界限,主张完全消灭人,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什么是群己界限呢?人和外部社会的关系,就是群己界限。墨家是以削人而止乱,把人弄没了,只是为了能让大家不争,彻底把目的和手段弄颠倒了。
78、高高手:公是为民的,公不肥已,反之民不推。偷多了还自称伟大,只是想偷长久偷更多。一聊就是词语,怪不得人家秀外文。
79、这也是墨家在中国彻底消失的原因,这个结局,也是由墨家的性格特点决定的,他们追求侠肝义胆的理想人格,敢于为共同的理想而甘愿献身。
80、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
81、从先秦来看,最盛的“儒、墨”两家到后来伴随“道家”慢慢地兴盛,而墨家却默默消失,到了汉代墨家已消亡。这种现象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变革因素,也有墨家自身因素。
82、再举例说明价值评判的标准问题。在“代孕”这个问题上的支持与反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之所以争论激烈,因为涉及善恶评判的标准问题。若是说有需要,则赞成,这是目的论。若是说,看看后果再说,这是效果论。若是说,当顺服上帝的教诲,这是神义论。若是说看看古往今来各国的法律规定或专家哲人怎么说,这是知识论。——墨家朋友若希望从墨家里面找答案。偏向于1或2的,理应“合其志功”;偏向于3的,理应“义自天出”;偏向于4的,理应“言必三表”。三种路径,各取所好,皆不会太偏。熟悉墨学的朋友,自能理解目的论与效果论,也能理解神义论与知识论。中国古典学派中,只有墨家有比较完整的神义论,就是义自天出,莫若法天,上天兼爱,以这些基本原则为基础进行推演,可以评价何谓仁义。神义论适用的基础是共同的信条,在缺乏信仰的地方,可接受性相对较差。而知识论,则更具有可接受性。
83、所以,墨家肯定走不远。但是,我们非要让墨家思想走得远一点儿呢?
84、这样发展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类似欧州出现的神权高于皇权的局面。
85、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墨子“止楚救宋”故事,这是墨家学派倡导“兼爱非攻”“酷爱和平”思想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墨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道主义色彩与科学精神。
86、在儒家看来,为什么有的人封官加爵呢?而其他人就没有呢?因为他德行高,他功劳大,天子赏赐给他的就比较多,这个做法同样也很讲理很公平,大家都服天子,天子论功行赏,人人都是凭本事生存,凭本事吃饭。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这也是很公平的。
87、墨子这个观点等于和皇帝抢老百姓的忠心,这是历代皇帝不能忍受的,更不能让皇帝忍受的就是天说了什么,天满不满意的解释权在于——墨家的掌门人巨子。
88、可见,墨家在当时世间的能力,有点类似我们现在世界上的诸多“和平组织”,却在规模和影响力上超越这些组织。
89、两千年以前,墨家《小取》是具有开创性的逻辑学专论。也是中国古典思想史上的唯一一篇,没有之一。墨家辩学,佛家因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三者比肩,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东西,各有优劣。正如布言兄所说,墨辩逻辑是相当完整系统化逻辑,完整性并不比亚式差,只不过儒式思维盛行,没有深入研究,亚式逻辑也是几篇论文被后人整理出来,主要谈了三段论。数理逻辑是二十世纪初主要从欧陆发展起来的,同一时代,先秦墨辩并不落后,落后是后来在数理逻辑方面中国没有推进。
90、道家儒家和法家,都认为天是自然的那个天,认为奖善罚恶的思想根源都是来自于,天对万物的生杀予夺。而唯独墨子认为,天是一个存在人格意志的天,还能派鬼神下来赏善罚恶。
91、与其他诸子百家的其他学派不同,墨家的学术团体由士人和工匠共同组成,是两种知识传统的有机结合。
92、救助弱国,上刀山下火海,这些弟子也在所不惜,非常可怕。为了让其不在民间传播,不少国家甚至抵制墨家学说。
93、这就是墨家的节用和节葬思想,简单的说,人活着时,不准好好活,死了的时候,也不准好好死。可见,墨子虽然讲兼爱,但是却主张让人极端的不爱自己。谁都爱,但是唯独不能爱自己。
94、非攻是说,狮子不能吃羊,羊也不能吃草。套用在人类社会中,也是这样的法则。我们来举个例子,来说一下墨家思想的日常运用。比如,大家都饿,我有饭吃,是给自己吃,还是给别人吃呢?墨家认为,不应该分自己和别人,应该给别人吃,饿死自己也无所谓。这就消解掉了人我之别。
95、孔子的仁,虽说是一种博爱,可以推至平天下,但也是等差之爱,实际则可以推至到爱自己。
96、所以,孟子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把孟子的这句话抄全了,则是: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97、尊卑有序,西汉《礼记》当中的这则思想,便是继承孔圣人处。在春秋战国这等未开化的半奴隶半封建社会,连号称“圣人”孔子都跳脱不开尊卑的枷锁,其它贵族焉能跳出?“淳于髡”、“百里奚”,身份低贱之人,无论你多有才,都是贵族眼中的奴隶。
98、再有就是决定社会主流思想的权力最终还是掌握在统治者手中,而墨子的思想那大都是在劝阻统治者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
99、这些观点很常见,但却是错误的,是因为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才导致的错误认知。
100、墨子一生著述颇丰,虽然也有弟子之言参杂其中,但是,绝大多数还是墨子亲自著述的。墨子也广收门徒,虽然远不及孔子的三千弟之多,但是,据说也在数百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