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2、别人能写书,还好卖,是因为他有数十年的积累:包括人生经历、职业经历、专业能力、案例储备、写作基础,那是厚积薄发。
3、还有很多朋友说:你好厉害呀,25天就把一本书写完了,我也马上准备开始写!(写书的名人名言)。
4、黄侃教学不拘一格,给“黄门侍郎”留下深刻印象。他常常利用郊游吃饭喝酒的机会,畅谈学问,海阔天空,于闲谈中给学生莫大启发。他讲学也是天马行空,没有章法,讲到哪里算哪里,但又处处都是学问,非一般人能理解。学者程千帆对此也有同感:“老师晚年讲课,常常没有一定的教学方案,兴之所至,随意发挥,初学的人,往往苦于摸不着头脑。但我当时已是四年级的学生,倒觉得所讲胜义纷纭,深受教益……”
5、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高尔基
6、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约·诺里斯
7、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8、谁知好景不长,黄侃回北京女师大教书,与一苏州籍的彭姓女学生秘密结合,此事被黄绍兰的好友侦知。黄绍兰闻讯,欲哭无泪,因为婚书上男方的姓名不真,又如何对簿公堂?更可悲的是,她与黄侃生有一女,其父恨她辱没家风,一怒之下,与她断绝父女关系。
9、黄侃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过人。有一次,有人请他代写一篇碑文,约好五六天以后来取。等一连过了4天,他都没有动笔。直到第5天,取碑文的人来了,他才让弟子研磨铺纸,并吩咐把纸打好格。格打好之后,他挥毫一蹴而就,连上下款带正文刚好写到最后一格,居然一字不差。
10、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11、73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12、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对联集锦》(写书的名人名言)。
13、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4、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5、有个学生替黄侃拿皮包时发现里面有本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打开一看,惊奇地发现那本书页发黄的书上,“勾画圈点得太特别了”:只见书头蝇头小字,密密麻麻、挨挨挤挤、摩肩接踵。有朱笔写的,有墨笔写的,还有各种各样只有他自己才认识的天书符号。全书9353字,每个字都有他自己的讲法。对于别人的讲法,有的他肯定,有的他否定,也都鲜明地记在书上。
16、1914年2月,章太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遭到软禁,先囚于北京本司胡同,继而,又被移到龙泉寺,并派巡警守门,后又被软禁于东城钱粮胡同某宅(北京4大凶宅之一)。在钱粮胡同的居所,章太炎可读书写作,亲友和弟子也可前来探望,但就是不给他出门的自由。
17、黄侃在中央大学任教授,从不对学生提及当年革命事。他的学生绝少知道他和黄兴曾是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有史家认为,黄侃为《大江报》撰写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社论,是武昌起义的序曲。黄侃去世后,潘重规才醒悟他为何不言当年革命事,潘重规写道:“他认为出生入死,献身革命,乃国民天职。因此他觉得过去一切牺牲,没有丝毫值得骄傲;甚至革命成功以后,不能出民水火,还感到深重罪疚。他没有感觉到对革命的光荣,只感觉到对革命的惭愧。恐怕这就是他终身不言革命往事的原因吧!”
18、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9、•写一件你失去了、永远不可能再得到的东西。
20、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乌申斯基
21、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22、 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
23、其父黄云鹄,字翔云,进士出身,曾做过四川盐茶道、成都知府,后官至四川按察使,为清二品大员和著名学者,—生著述甚多。黄侃3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4岁就延师教读。黄侃聪颖好学,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才气。
24、2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5、Email: mayang@eeo.com.cn
26、书是无言的老师,教会我们做人。——作者:冯钟泳
27、黄侃学问既大且博,经、史、子、集几乎无所不通,尤其在音韵、文字和训诂方面学问精深。黄侃学问大,脾气也大,这一点颇为时人诟病。周作人曾说,“他(黄侃)的国学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他的脾气乖僻,和他的学问成正比例,说起有些事情来,着实令人不能恭维”。而这些“怪异”行为,在黄侃的老师章太炎看来却是一种真性情的表现——“俾倪调笑,行止不甚就绳墨”,堪比魏晋风流,难能可贵。
2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9、生活的意义寓于美和追求生活目标的力量,而且,应当使生活的每一时辰都有崇高的目的。高尔基
30、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3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颢
32、13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3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3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5、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36、30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3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8、立品直须同白玉;读书何止到青云。《对联集锦》
39、16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英国)
40、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4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4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3、 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44、73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45、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46、就在众多弟子中,有三位弟子关系特殊。一位是黄菊英,黄在武昌高师任教时的学生。1923年,黄菊英在武昌高师毕业,同年黄侃与黄菊英在武昌黄土坡结婚。黄侃娶了自己的学生,和鲁迅许广平、沈从文张兆和一样,在民国学界文坛轰动一时。一位是黄焯,黄侃的侄子。黄焯作为黄侃学术的继承者,积累了黄侃论学及批校古籍的丰富资料,陆续整理出版。黄焯以其堂叔黄侃为榜样,“五十岁以前不著书”,所以他的著作皆在70岁以后结集而成,并陆续刊行于世。另一位是潘重规,成了黄侃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