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羽: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2、前面提到,关羽失荆州,原因是诸葛亮不待见关羽,因为关羽做事的风格可能不让诸葛亮满意。
3、第三次来到隆中后,他如愿在草庐里见到了诸葛亮。
4、诸葛亮心胸开阔,足智多谋,谦恭有礼,忠心耿耿,不以貌取人,更不轻视敌人,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诸葛亮治国治军的能力,助世爱民的品格,谦虚谨慎的作风,为后世各类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可以说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和军事实践。
5、曹仁是曹操阵营中少有的文武兼备的将军。在樊城之战,被关羽水淹的情况下,还能死守,一直等来徐晃,最终打败当时威震华夏的汉寿亭候关羽。(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6、他需要的,仅仅是执行,而且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试想,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培养人才吗,不但有才能的人不愿意受过多的制约和唯唯诺诺,而且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被消磨殆尽。
7、在马谡的使用上,同样暴露出诸葛亮用人的问题。
8、声明:本公众平台发布的新闻及文章有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你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9、可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却让他自己“事无巨细”、“皆专之”。没有充分的信任和授权,没有建立良好的制度去管理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想扭转乾坤。
10、根据小编阅读《三国演义》的经历来说,诸葛亮的主要人格特征是:足智多谋、足智多谋;忠贞不渝,全心全意为天下和人民服务;待人真诚,知人善任,谦虚礼貌;心胸开阔,不以貌取人等。诸葛亮,字孔明,名卧龙,三国时期蜀汉的宰相,接触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战略家、作家、书法家。
11、刘备欲起兵伐吴,赵云就面谏:“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学士秦宓面谏:“陛下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诸葛亮为了救秦宓而上了一表劝刘备放弃伐吴,“苦谏数次”后再次率百官在校场谏阻。
12、诸葛亮就像一棵树,深深地扎根,不停地汲取营养,期待有朝一日能长成参天大树,国之栋梁。
13、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14、徐庶就不是这样了。他这个人是“举重若轻”。
15、曹仁虽然轻敌,但他绝非酒囊饭袋之辈。第二仗,曹仁给徐庶摆了一个八门金锁阵。结果被徐庶窥破阵眼,破了此阵。
16、二是知己知彼。“空城计”可是诸葛亮的“代表作”哦!在司马懿大军兵临城下,自己只有千余名守城士兵的紧要关头,诸葛亮先生却独座城头悠然抚琴吟诗,弹笑间,强兵不战而退。这是有多么的了解对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使出如此高超计策。
17、后来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使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
18、能接纳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能放手锻炼新人,能勇于承认自身不足,能积极反思总结,善于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等等,在这些方面,都是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19、赤壁之战中,孙刘军队一举打败了曹操,迫使曹军退回北方,为三分天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20、第一仗,曹仁派吕旷、吕翔做为先锋前去厮杀。
21、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么以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导致他“用人也疑,疑人不用”,手下人要么窝火,要么窝囊。
22、他读书有个特点,对于一般的书籍只是观其大略,而对于治国安邦的书,他经常反复琢磨研究。
23、杜甫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4、他主张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他五次北伐,稳固了蜀汉政权。
25、后果之就是在诸葛亮伐魏不再朝中的时候,朝中基本上处于空转的状态,造成宦官传播流言、搬弄是非,数次生事而朝中几乎无人阻止,而诸葛亮能做的仅仅是将生事的宦官处理掉而未能加以制度上的约束。治国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国力储备,没有人才储备,连年征战,蜀国的人民幸福吗?
26、但战争岂是儿戏,稍有不慎便是败局。诸葛亮在守荆州的安排上不妥当,可以说关羽之死、荆州之失,主要责任在诸葛亮是不容置疑的。
27、《三国志》中曾提到法正,“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28、谈这么多,只是想让一个被神化的历史人物回归一点他本来的面貌,虽然我们无法穿越回去确认解读的正确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以史为鉴方能知兴衰,以人为鉴才能明得失。
29、司马懿早就料到诸葛亮欲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而举荐郝昭在陈仓道口筑城把守,城中只有三千守军。
30、能接纳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能放手锻炼新人,能勇于承认自身不足,能积极反思总结,善于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等等,在这些方面,都是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31、诸葛亮便是这样的人,他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他施展宏图大志的平台。
32、在别人看来,诸葛亮是自不量力,更是眼高手低。其实,诸葛亮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厚道,从不谄媚取巧。
3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诸葛亮不把心思用在研究敌人、研究战况、,而是“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与处理内政时的“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一样,这样的主帅,怎么可能制定出料敌制胜的作战方案?
34、这个安排是非常妥帖的,也足以证明对荆州的重视程度。
35、诸葛亮在草屋就有“隆中对”的高深理论,足不出户就知天下大事。被刘备请出草屋的诸葛亮更是如虎添翼,在新野第一把火就把曹阿满派来讨伐刘备的夏侯惇烧得七窍生烟。赤壁之战前的“草船借箭”玩得曹操怀疑人生。如果没有诸葛亮借来的东风烧了曹操的战船,“赤壁之战”鹿死谁手还不好说。
36、诸葛亮,又称“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努力工作,然后死去”。诸葛亮性格的最大特点是谨慎。诸葛亮在离开茅舍之前,对世情了如指掌。只有当他遇到明主,他才能告诉刘,他对世界形势的分析后,刘三次访问的小屋,并赢得了刘的重用。诸葛亮的第二个特点是忠诚。诸葛亮在心中遇到明主刘备后,一直尽力帮助他,帮助刘备建立了三分之三的局面,使原本软弱的刘备势力在混乱的局面中站稳了脚跟。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以忠心和勤勉协助刘。
37、临行前,诸葛亮踌躇满志,他即对北伐充满信心,又对少主刘禅放心不下。
38、他用自己的余生,去报答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伯乐——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