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2、寒食尚赊花水近,妻孥煎去到天明。——梅尧臣《依韵和戏题》
3、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4、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5、清和时节如寒食,昨日街头人卖饧。——胡仲弓《卧听》
6、注释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后来即于清明前一日为寒食。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明朝(zhāo):明天。子推:介子推,春秋时人。他曾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回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赏赐功臣,竞忘了他。介子推即与其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文公遍寻他不见,便焚山求索,结果被烧死。后人为纪念他,于寒食节日不举烟火。
7、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8、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9、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10、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11、(解释)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在诗人看来,介子推其实是寒食节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对于天下寒士来说,“寒食节”几乎每天都在过,因为生活逼仄,每每断炊,哪里来的烟火?
12、这是最知名的一首寒食诗。诗中描写了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13、下里又寒食,寒居犹去年。——赵蕃《又呈庆伯》
14、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15、(解释))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译文)无花无酒的清明真没兴致,无聊寂静像山僧一样的落寞,幸而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火,独对南窗点燃蜡烛读起书来。
16、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17、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雪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18、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19、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温庭筠《寒食前有怀》
20、腊月江天见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司空曙《岁暮怀崔峒耿湋》
21、今天是寒食,远离家乡的杜甫走在乡村小路上,轻烟冉冉,日色晖晖。地处偏僻,这里没有一个好友,真叫人悲伤。
22、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明·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23、第三句,第四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虽然没有写风的实体化,但是我们连读到轻烟的时候,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是风的作用,实际上这里反而不是指的风,而是指的天子的宠幸。
24、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25、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唐·宋之问《途中寒食》
26、寒食空江曲,孤舟渺水前。斗鸡沙鸟异,禁火岸花然。——卢纶《舟中寒食》
27、作者这几句诗就是最妙的解说词。今昔的强烈对比,怎不惹起诗人无限的惆怅呢
28、光风千日暖,寒食百花燃。——韩翃《送蒋员外端公归淮南》关于描写寒食节的诗句古诗(篇二)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李清照《怨王孙·春暮》
2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0、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