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首词写于李清照53岁那年,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四处漂泊,尝尽了人生的艰辛,词中将人生的凄苦艰辛写到了极致。
2、遵循满足自身和他人,满足目前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种认知方式,更是一种崇高的信仰。
3、黄昏之后,一个人在东篱边喝酒,菊花的暗香溢满衣袖。不要说相思不销魂,西风吹起帘幕,那人比菊花都要瘦了。
4、萨提亚的理论框架里对情绪的处理会分成几个步骤:
5、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6、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对他人的评价,也许是惊鸿一瞥的留痕,也许是被言语所感的触动,也许是长期交往下的评价,反过来说与身边之人的交往也会在他人心中投射出“他人之我”,这种评价结合了自己的行为和他人三观的判断,在心理学里曾有哈哈镜的比喻来形容这种现象,同一个行为在不同人心中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正如哈哈镜中的高矮胖瘦,各种奇妙的形态,但是都缘于镜子前面那个唯一的我,因此多听听这些评价,既有助于了解多方位的自己,也有助于了解他人。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是哈哈镜中变形最少的人吧,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通过他人之我来寻找人生知己,得之乃人生之幸。
7、如果我们的下一代根本看不到我们曾拥有的自然,他们又如何懂得要求一样的自然呢?——芥子问
8、这首词写于宣和二年,其时,赵明诚出守莱州,李清照居青州。
9、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耐人寻味,我是谁,是让你找准自己的定位,让你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你对自己的定位越准确,你就越清楚你需要做什么和你需要怎么做,清楚了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你会由内而外的产生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会促使你前进,会让你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10、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把经济、社会与环境割裂开来,只顾谋求自身的、局部的、暂时的经济性,带来的只能是他人的、全局的、后代的不经济性甚至灾难。
11、哲学理论对是否真理的求属程度,其实被称为真理或谬误的东西,并非完全的真理或谬误,一个真理论可以同时包含着真理和谬误,且有不同量。
12、生活中有风平浪静、有快意人生,自然也有波折四起,甚或四面楚歌,不可避免的会有情绪上的起伏,而情绪对人生的影响之大往往超出想象,因为情绪起时,会悄悄的转变自身的语言、行为、对事情的应对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转变是很难自知的,如愤怒时容易说出伤害人的话,做出冲动的决定,把事情推向更糟的局面,沮丧时越发消沉,更少的行动带来更多的失意。
13、哲学看起来抽象而高深,其实,哲学最终是为人们更好地生活服务的,因此,哲学的本质就是生活的艺术。
14、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考虑的完全是人的问题,以人的自由意志为核心。
15、(2)中国语言哲学的尴尬——根本不具备学科地位。中国语言哲学研究不应以西语哲为本,而应立足于“中国语言”,以解决“中国问题”为目标。中语哲可从“书”、“言”、“意”和“象”入手建立自己的语言学;中西哲学对比研究远远不够。作者主张中国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应以中国问题出发,总结历史经验,借鉴西方新知,共同塑造中国的语言哲学。
16、它的问题核心是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和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这与其相应的三个问题。
17、(读书小札)语义波理论及其在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和建构中的作用
18、这首词无一写直言相思,却通过描写词人周围的环境、以及词人的活动,渲染出相思的氛围,最后通过“人比黄花瘦”这一鲜明的形象,写出相思的刻骨销魂。
19、它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考虑的完全是人的问题,以人的自由意志为核心。
20、(读书小札)语篇研究:跨越小句的意义(第二版)
21、伴随工业文明的进程,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和有毒化学品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接连出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22、这株海棠花,并不是直接被风雨摧残了,而是在一夜的急风疏雨中成长变化。
23、柏拉图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24、在古代的希腊,人们同样有着类似的愿望,人们希望为这个不断变化的大自然找到确切的方法,以便预测自然的变化。最早的解决方案不是哲学,而是神话。人们把大自然用神话的形式加以解释,从而理解其中的必然性和稳定性。比如,希腊人特别推崇“命运”,即使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也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所谓的命运实际上就是某种必然性的表达,通过命运的预言,人们希望来预测不确定的事物。
25、(学术观点)我译“红楼”——Minford教授
26、爱情中的少女,是最可爱的,这种想看又害羞,害羞又想看,极致地体现出少女在爱情中酥痒的感受。
27、在这样的语境中,现时的人类(也就是我们)首先要代表自己,定义自身现时的发展需求;同时,又要挪步到谈判桌的另一边,代替自然、以及我们的后代来表达他们的发展需求。(希望这段表述能够让你们理解芥子的脑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