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处)“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诗经•小雅•大田》(怙恶不悛的读音及解释)。
2、叕(zhuó):①连。缀②.短,不足:“圣人之思脩,愚人之思叕。”
3、(来势汹汹)láishìxiōngxiōng动作或事物到来的声势盛大的样子。
4、(释义)形容翅膀的张开合上,也形容嘴唇等,一张一合地动。
5、《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6、在“广揽”中,西蜀的一个故臣引起了司马炎很大的关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阳人。生下六个月时丧父;四岁时,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刘氏扶养成人,西蜀时,官居尚书郎,是个不大不小却很重要的官。
7、(成语释义)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亦作“讳恶不悛”、“怙恶不改”。
8、皂丝麻线(读音):zàosīmáxiàn释义:比喻不清不白,关系混乱.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我在家中,我自照管着他,有甚皂丝麻线?”
9、走马章台(读音):zǒumǎzhāngtái释义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出处:《汉书·张敞传》:“然倘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10、邯郸学步(读音):hándānxuébù释义: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把原来会的东西忘了.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11、(出处):《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12、(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13、执迷不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hímíbúwù,形容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14、出处:《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15、掂量(diān、不是读成diàn)
16、(镶嵌)xiāngqiàn①以物嵌入,作为装饰。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③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17、作舍道边(读音):zuòshědàobiān释义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出处:《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
18、沆瀣一气(读音)hàngxièyīqì 释义: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19、枕石漱流(读音):zhěnshíshùliú 释义:旧时指隐居生活.出处:《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緜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隽生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缊袍,偃息于仁义之途,恬淡于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真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
20、对于~、民愤极大的罪犯;我们应予严惩;不能手软。
21、(释义)多用来形容建筑物、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单字解释:鳞:鱼鳞。栉(zhì):梳篦的总称。梳篦(shūbì):理发的用具,齿稀的称为“梳”,多由木、竹、角、牙等原料所制。比:整齐地排列。
22、 ——清•钱泳《履园丛话》
23、 沆瀣一气,读音为hàngxièyīqì。
24、释义:牙齿上下对不上,比喻意见不合。比喻不平整;参差不齐。不相投合,抵触。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不顺达。多指仕途。谓别离。
25、前赵的国君刘濯,本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夺取了汉刘渊建立的政权,建都长安,威震一时。
26、陟罚臧否是一个成语。泛指对下级的奖罚或提拔,赏罚褒贬。出自《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7、(释义)绵绵瓜瓞,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
28、魈,弥猴的一种,尾巴很短,脸蓝色鼻子红色,嘴上有白须,全身呈黑褐色,腹部白色,多群居,也指传说中山里的鬼怪;
29、(出处)宋江觉道这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水浒传》
30、怙恶不悛的罪犯能够沉思冥想他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道路。
31、(顾名思义)gùmíngsīyì从名称就可以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32、(读音):(è),(wù),(ě),(wū)
33、 茕茕孑立,读音为qióngqióngjiélì。
34、火龙黼黻(读音):huǒlóngfǔfú释义:常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出处:《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