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学语文的时候,不是要求学生查字典,理解每一个生字词的意思吗?这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由?(不求甚解教案)。
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3、第四段揭示了“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一是读书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求甚解教案)。
4、(1)《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5、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6、邓拓在谈《燕山夜话》的创作时曾说:“我常常想到、看到、听到一些东西,觉得有了问题,随时就产生一个题目。写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
7、7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8、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9、作者简介: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论著及随笔杂文等30余种,另有三卷本行世。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曾参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等书。
10、①远处看,山顶是明显的有座宝塔,要是走近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11、明确:因为有六个“一”: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教师介绍: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12、(说明:思辨的第一步就是慎思。《礼记中庸》里早就提过治学的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慎思,就是谨慎地思考,周全地思考。也是辩证地思考。此文明确体现这一点。作者开篇针对一般人的观点,谨慎地思考它的可信度和局限性,思考它的适用范围和角度,并通过语言表达的严密体现其思维的严密,彰显了思辨的力度。)
13、明代黄宗羲《张仁庵古本大学说序》:“道暗读书不甚解,任怀得意,融然远寄。”比朱国桢的提法要确切得多,因为陶渊明的原文,下面接着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都没有把“不求甚解”作为事情的结束,而是说没有再去在字面上多作分析,把困惑之处仍旧记在心上。一旦遇到其他的诗文,或生活中的某些感受,有了新的感悟,触类旁通,就把悬疑解决了。这就是陶渊明所说的“每有会意”,黄宗羲所说的“任怀得意,融然远寄”。
14、文献法。组织同学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同学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15、给三首《诗经》作品,请同学们判断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
16、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过分,古义,过多的。今义,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限度。
17、备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程度,以及兴趣爱好,并做到从本班学生的年龄、年级特点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8、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1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20、《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21、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焦急的心情,降调。)
22、紧抓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的效益加以提升。
23、学生初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24、《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身的看法。
25、(1)学习本文的论述思路:先摆出错误观点,指出错误,再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论述。
26、上课要衣着整洁、精神饱满、严肃和蔼、从容稳重,课的组织要严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组织教学贯彻全课始终,使课堂保持良好的组织纪律,课上的偶发事件,要根据情况恰当处理,不要打乱课堂教学。
27、 “秦灭之后,我国先秦典籍多已散失。汉兴之后,国家采取多项政策,使儒家经典陆续面世。由于时代变迁,今古文不同等原因,这些复出的典籍如果不加以注解便不易读懂。于是汉人纷纷用今言注释古文,尤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阐明经义往往微言大义,愈来愈冗长。
28、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9、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30、既是课文对不求甚解论述的进一步强调,也更深化了文章内涵。
31、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
32、第三环节:配乐故事表演组:分角色几人一组看图合作准备故事情节,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顺序进行故事表演。本次活动后,我准备进行以下延伸活动:
33、晓玲正在做笔记,她的同桌阿珊正在玩小虫,看见晓玲那么认真,便做了一个恶作剧,悄悄地把小虫放进了晓玲的衣领里,___,直刻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34、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35、在第三自然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指出方山子并非寻常的隐逸之辈,两次邂逅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36、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举世瞩日的风云人物。当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统先生不无感慨地表示:这完全得益于中学时代的一次总统模拟活动。
37、⑵“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38、所谓“不求甚解”,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东晋诗人陶渊明读书就倡导于斯,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这样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9、“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40、学生叹曰: 李 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41、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42、生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括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43、……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44、书法家: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45、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高雅的艺术情趣,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46、课下的备课更要充分,更要认真,不打无准备之仗,课件的制作,ppt的使用,做到少而精,课堂语言尽量做到不重复、不罗嗦。
47、再说,读《山海经》有深切体会,写了诗,是一种情况。另一方面,读其他的书,有了深切体会,却不一定写诗。他的《饮酒二十首之五》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指对生活中的感受而言,当读书时,情况基本上应该也是如此,有时感受到了“此中有真意”的“真意”,也可能一时之间没有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48、既然如此,那么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呢?“不求甚解”究竟该怎样理解?文章是怎样一步步论述的?
49、(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定语后置,应“吾累者之世事”)
50、自牧归(kuì)荑(tí),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1、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我相信,只要我本着“以学生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原则,用心去教,定会有所收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篇2指导思想
52、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53、精巧的构思:课文用绝大部分篇幅,铺陈古今中外关于理发的种种掌故,似乎真要做一篇《剃光头发微》了。文章到最后,才点明主题是嘲讽那些滥用职权者,卒章显志。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本文构思十分精巧。
54、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第一遍课文,统计花费的时间。
55、“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56、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鸠同时起获。
57、当代的殷南写过一篇《我所知道的王静安先生》:“研究一样东西,等到感觉沉闷的时候,就应该暂搁开,做别样的工作,等到过一些时,再拿起来去做,那就可以得到一种新见解,新发明。否则单调的往一条路上走去,就会钻进牛角尖去,永远钻不出来的。”我又觉得和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而且讲得比较透彻了些。当然,我也由此更确信“不求甚解”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思考问题的一种过程,或者说经常遭遇到的一种情况,有其积极性,乃至必然性、规律性,而决不是“浅尝辄止”,更不是思想懒汉的自我辩解。
58、 会意:会心。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59、 今天听了戴老师的一节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慨万千。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虽然也认真投入,但相比起来,实在有相当大的差距,很多教学环节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都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今后我必须多多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将所学应用到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60、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训。指导学生学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以便为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61、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62、学生自选几例仔细涵咏品味,体会语言中讽刺与幽默的意味。
63、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64、 好读书 不求甚解 开卷有益
65、教师把同学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竞赛,激发同学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掌握文意。
66、第一部分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67、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
68、明确:第一段,简要交代自己更号的情况。第二段,通过主客对话,表明更号“六一”的原因。第三段,总结了自己想退隐的三条理由(“三宜”)。
69、同学们肯定听过不少由古诗词改编而成的歌曲,刚才大家听的那首歌曲就是由一首诗改编而成,同学们知道是哪首诗吗?(《蒹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蒹葭》这首优美的诗歌。《蒹葭》是选自《诗经》的一首作品,也是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首《诗经》中的作品,因此在学习《蒹葭》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关于《诗经》的概念。
70、第四部分(第7---8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71、(8)“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2、、初听故事:深入童话中的角色,初步体会大树和小鸟的关系调动幼儿的兴趣。
73、任何一组句子都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话题,或者叙述一个事件,或者说明一个事物,或者阐明一个观点,或者表达某种感情。衔接的语句和上下文间要保持话题统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