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尔顿是明智的,是聪明的,他看透了社会的本质。他的朴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虽然他的有些思想还比较幼稚,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但他反抗现实、向往美好世界的纯洁的一面是不可忽视的。
2、这些也就是当初穆航不让我看这本书的原因,他说我看了会对主人公的世界观展示完全赞同的态度,如果见到了主人公,我会跟他一见如故,但事实并不会如此。
3、如果你了解他谎言后的绝望、粗口中的愤懑,如果你能了解他神经质举动下纯洁的心,如果你了解他面对世界的孤独与苦闷,即使你不能理解他,只要能了解到一些,你也不会认为他叛逆。他的心非常柔软,却过于冷静,他说的话令你笑,但同时鼻子有点酸,他爱着你时,非常温柔和安静,他鄙视你时,是在鄙视你身上的他自己,而他对一些人真正的讽刺,足可令人警醒。
4、这让霍尔顿十分惶恐。因为他并不知道他真正喜欢什么。
5、在与老路斯聊天时,霍尔顿得知这位聪明又极懂性问题的家伙竟然和一个快四十岁的中国女人在一起。这让霍尔顿很是奇怪,于是霍尔顿继续深挖,发觉老路斯竟然开始对东方哲学有了兴趣。
6、我也期望能做个像霍尔顿式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用心去守护身边的人,但是我也只能是想想罢了,我们都在忍受着这个社会,我们要为了事业而放下自我的理想;
7、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刚刚赢得了二战的胜利,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在这样的时期,“纽约”就是美国实利主义社会的一个代表。
8、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这个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50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开始向往平庸。
9、后来,霍尔顿的父母回来了,他吓得躲进壁橱,等父母离开,他赶紧溜出家门,半夜拜访了自己的英语老师——安多里尼。安多里尼是霍尔顿很尊敬的一个老师,即使他总是给霍尔顿讲很多他并不感兴趣的人生哲理。
10、我一直在脑子里想像很多小孩在麦田地什么的玩游戏。有几千个小孩,没别的—没别的大人,我是说,除我之外。我就站在这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他们不看方向的话,我就得从哪出来把他们抓住。我就整天干这种事。我就当个麦田守望者得了吧。我知道这很疯,但这是唯一一件我想做的事了。我知道这很疯。
11、在“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的音乐声中,霍尔顿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他在一片广阔的麦田里看着孩子们自由玩耍,自己则守在悬崖边,只要有孩子奔向悬崖的方向,他就帮他们扭转方向,防止他们受伤。
12、霍尔顿那副骂天骂地骂空气的派头,以及他蔑视正统、拒绝虚伪的做法,赢得了美国很多中学生的喜爱。
13、他知道他一定会被这个污浊的世界改变,可是他还想努力保护纯洁的孩子。这是属于青春最后的倔强。
14、二战期间,塞林格应征入伍后参加了诺曼底登陆行动,并参与了“赫特根血地”战役,而就在此时,塞林格却陷入了严重的战争心理创伤,一度接受心理治疗。此时,他已完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前六章。
15、斯宾塞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人到七十古来稀,生病是难免的,霍尔顿想通了这些以后,便坐下来。斯宾塞老师劝诫霍尔顿:人生是一场按照规则进行的球赛,所以,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重。
16、我们从这个故事当中可以看出他生动描写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孤独与愤世的精神世界,也是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充分的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17、他讨厌室友斯特拉德莱塔,认为他和琴的约会只是在胡搞,亵渎了自己有好感的女孩。
18、李敏,1962年出生,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谷主麦家说:读书像交友,一本好书会让我们的心灵少一分孤独。读书的长度是需要锻炼的,当你每天多增加一点阅读量,你自然会习惯。
20、霍尔顿的历史老师斯宾塞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便写了一张便条,要霍尔顿去他家一趟,霍尔顿到了他家之后,立刻有些后悔了,因为,斯宾塞老师的家里到处充斥着药水的味道。
21、时间还很早,霍尔顿还不想睡觉,于是,他换上一件干净的衬衫,去了酒吧。霍尔顿坐在出租车上,他忽然觉得这个司机或许知道那些鸭子的事情,于是,他问司机:“你知道在中央公园浅水湖里的鸭子吗?冬天湖里的水都结冰了,你知道他们去哪里吗?”
22、霍尔顿偷偷溜回家,幸好他的父母都出去了,他叫醒菲苾,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理想。霍尔顿的理想就是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群小孩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霍尔顿就站在悬崖边上,他的任务就在那守护,要是有那个孩子往悬崖边跑来,霍尔顿就把他们捉住,保护着孩子们,这就是霍尔顿的理想。
23、《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限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并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
24、美国的五十年代是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二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冷战硝烟又起。一方面科技发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们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无力改变的社会大背景下,过着混混噩噩的生活。于是,"垮掉的一代"出现了,霍尔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抽烟酗酒,不求上进,但是,他还不至于沦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为在他心底,一直还存有美丽而遥远的理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25、我觉得我要做的是,我要假装是聋哑人。这样的话我就不用跟别人进行什么破对话了。如果别人想告诉我点事,他们就得写在一张纸上给我……我要赚钱建一个自己的小木屋,余生就在那度过……我要定个规矩,谁都不能在这做什么虚伪的事,谁要做谁就滚。
26、霍尔顿惊呆了。他愿意自己卑微地活着,却不愿意菲芘失去快乐。
27、霍尔顿决定一个人去西部谋生,逃离这个可怕的城市,但他想在临走前和妹妹再见一面,却没想到菲比也要离家出走。他开始劝说妹妹不要冲动,不能跟着他一块去,但是妹妹菲比很倔强,什么也听不进去。
28、他酗酒、逃课、滥交女友······但他真是这样一个不中用的人吗?不,他只不过是看不惯现实,只能通过一系列行为来发泄心中的苦闷罢了。可是,人们在一开始却无端地判定他没有前途,这本书还被禁止阅读。实际上,霍尔顿比他们看得更远,他知道当时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势利的伪君子,只是教导一些所谓的基本信条。而霍尔顿呢?追求光明的理想,敢于反抗黑暗的现实。他其实有许多优点,和老师眼中的霍尔顿相差甚远。
29、每当有人追问《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含义时,塞林格都只说一句:“没什么可说的,都在书里。”而塞林格的儿子马特·塞林格也说:“父亲就像霍尔顿,我仿佛能看到父亲裂变成无数个自我,出现在不同的小说里。”
30、原来,所有的愤世嫉俗都是表象,背后其实是对成长的焦虑和无能为力。
31、在整本书中,不乏真正关爱他的人。但是,想要真正走出困境,还是要靠自己。
32、而整本书最让我触动的,也可以给无数青少年指引的,是下面这段话:
33、这也说明了当时的孩子已没有了目标,只是在盲目狂奔,不知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追求什么、向往什么。他们想要成功,却找不着方向,就像作者生活时期的一些人,他们试图反抗却找不着光辉的理想或远大的目标,最终只好作罢。而霍尔顿认为自己是清醒的,他要阻止那些疯狂乱跑的人,他要阻止那些误入歧途的人。当然,我也看出霍尔顿是爱孩子的,他对已故的弟弟艾里念念不忘,他对自己的妹妹菲苾犹加喜爱,最终也是菲苾的童真唤醒了霍尔顿的心,使他留了下来。
34、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会更美好!
35、霍尔顿在妹妹的学校里,看到有人在墙上写脏话,便愤怒地想涂抹掉。他说自己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想保护幼小的孩子们。他认为成人的世界是肮脏不堪的,他要避免天真的孩子堕入到这样的世界中去。
36、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年轻时也超级迷恋本书。他回忆说,当时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读过《麦田里的守望者》,简直就无法与同龄人进行交流。
37、那天去书店,我从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书,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我拿起这本书时,我没有想到这么薄的一本书会对我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都很出色。
38、当朝阳升起,他们只是淡然一笑,继续为生活卑微而努力地活着。
39、看着这个纯真的孩子,霍尔顿说出了那段著名的宣言:
40、斯宾塞先生似乎挺关心他,但是并不关心他的尊严。他把霍尔顿写的信念了出来,虽然霍尔顿请求他不要念。
41、这家宾馆住着都是一群变态的人,霍尔顿也许是这地方唯一的正常人了。
42、“守望”就应是一种习惯、一种智慧,同时也更就应是一种境界,一种态度。
43、霍尔顿还告诉菲比他将要在第三天离家出走,去西部谋生,靠自己生活,不想念书,不想再面对那些虚伪的人。而在听说霍尔顿要去西部时,菲芘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零用钱都给了他。怕他自尊心受不了,还说:“你全都拿去好了,你可以还我。”
44、你一定得认识到自己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一定要对准那个方向出发,要马上,你再也浪费不起多一秒的时间了,你浪费不起。
45、都有过敏感、怯懦、脆弱而易激动的青春岁月,即使走向社会多年,也会有人在虚伪与肮脏的社会泥泞中无力地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