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2、不是没有感悟,只是不解的太多了,所以就先行写出。
3、以上的问题,我希望我可以自己考证,我也希望我的前辈或者是后浪告诉我我的不解。
4、背叛亲人、伴侣、爱情甚至祖国。直到再也没有什么能背叛时,她将陷入一片空虚。(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5、特蕾莎是可爱的小镇姑娘,在酒吧当女招待。初次见面,偶然邂逅,托马斯便对她产生一种无法言说的爱意。
6、所以时常,我都认为爱情是厚重的,是可以承载生命的重量的。人活着,都是要承载一定重量的,至少得承载我们自身的重力,它让我们能够坚实地踩在这片大地上。
7、但永恒轮回其实没那么难理解,其实就是提出了一种假设:人的生活会循环往复。这是个细思极恐的假设,这意味着,在你的人生中,如果你做错了一个选择,那么这个错误会永远重复下去。尽管你能从1岁活到100岁活上个无数遍,但是你永远没有办法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永恒轮回真的存在,人生得多沉重啊。然而我们现实生活,相对于永恒轮回的生活中好像就没有这么恐怖了,我们的生活不但不会永恒循环,而且只有一次。但是问题又来了,就像托马斯想:
8、而kitsch到底是什么?“kitsch是把人来生存中根本不予接受的一切排除在视线中”类似于上帝之子雅科夫之于大粪这个荒诞的类比,雅可夫在二战期间被德国人俘虏,和一群英国军官关在一起,共用一个厕所。英国人不满他将厕所搞得又臭又乱,诉诸于集中营的德国军官。然而,德国长官拒绝讨论粪便的问题,雅可夫备感羞辱,以扑向电网的自戕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
9、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
10、托马斯常常想起特丽莎对朋友Z的评价,然后得出结论:自己的爱情故事并不说明“非如此不可”,而是“别样也行”。
11、我被打动并进入的那刻是从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开始的。这一章很奇妙,没有它,小说依然完整,但是有了它,你觉得自己竟在小说中有了角色。
12、 甚至要说,他们做爱远远不具有事后睡在一起时的愉悦.托马斯得出结论:同女人做爱和同女人睡觉是两种互不相关的感情,爱情不会使人产生性交的欲望(即对无数女人的激望),却会引起同眠共寝的欲求(只限于对一个女人的欲求)
13、作品主要讲述了托马斯与萨丽娜、特丽莎之间的感情生活,它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把读者带入了爱情和性两者间。
14、“灵与肉的冲突显示了人们对把握自我的无能为力,它突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悖论,即人不愿在灵肉中分离,却只能以灵肉的妥协和调和某得现实的安宁。”
15、有时候,我情愿看些能消磨时间而且有趣的不大用脑子的小说,精神之欢喜,好过思辨之无聊。看类似于这样的小说,人容易变得神经兮兮,自以为是深沉,看透人生,其实只不过看了本怪小说而已。
16、 千万不要通过这个观点(随时勃起)来追寻倍受无能折磨的人类那永恒的梦想。(永恒的梦想是什么?)
17、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后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早以前就读过。当时看到这样的书名,立即就引起了我所有的兴趣。尽管当时看得很努力,但是我相信除了这个书名,书里到底讲了写什么,还是有些困惑,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却深刻地刻在了心里。
18、人类自产生以来,就面对着两个宇宙:无比辽远的外宇宙和无比深邃的内宇宙。对两个宇宙的探索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但在不同时期,这两类探索在人类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迥异,人们因此也就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作品形式来表现这种理性的探求。
19、食色,性也。不高也不低的本能需求,不需自责、不必自满。
20、而不会照镜子、不寻求意义、每天重复几个简单动作就知足,遇到就会认定主人一生的动物,这种简单的二元论世界却可以有大把大把的幸福。而特蕾莎自己的一生,纵然一直为一个男人疯狂的费尽心机,辗转难眠,到头来真正完全拥有他的时候,却只能是坟墓那头的一堆尸骨。
21、人类的不幸恰恰来自对变化的渴望,而看不到重复的可贵。
22、《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的作者米兰·昆德拉解释说“有些事只发生一次,而只发生一次的事,根本上就从未发生过,这便是生命中的轻了”;生命中的重,指的是那些一次次浮现,又一次次让你感知人性的脆弱和自身的渺小的事物。通常这句话是被用来形容人生的悲剧、厄运的降临之类。
23、可以看得出来,托马斯并非一个单纯的浪荡子,而是一个对生命慎之又慎,常常严肃而深入地思考它,真正认真生活的人。而无数在生活重面临选择的人也该跳出选择本身,来思考这个困扰着托马斯的问题。
24、 所有人都对他微笑,所有人都希望他写反悔声明……他们对懦弱者心存一份喜爱,要是没有这些懦弱者,勇敢将会立即变成一种徒劳之举,谁也不欣赏。
25、 人在抛弃掉一些东西之后的状态就是“生命之轻”。但在人们不经意或义无反顾的抛弃某些东西的时候,焉知被抛弃的不是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东西,而往往在抛弃后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每一次的反叛都使我们离最初的反叛越来越远”,小说中“萨宾娜”这个人物就代表了某种决绝的反叛者或反抗者的形象。现代生活中我们不断追求“前进”、“进步”、“创造”、“发展”,现代人匆忙的脚步、疲惫的身躯时时提醒我们要“轻装前进”,于是“抛弃”似乎成为生活和生命的必须(现代生活的主旨就是“抛弃”),比如对于“传统”、比如对于“历史”(不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又比如对于无用的“道德”。但实际上在抛弃掉这些东西之后(所谓“包袱”),我们发现我们实际抛弃掉的是“自我”,是自我的丧失。生命顿时失重,生活方向迷失,这样的绝对无负重的“轻松”状态却是人所不能承受的。人就像希腊神话中有着悲剧意味的西西弗斯,沉重的背负、无望而执着地重复努力,这似乎是苦难的最好象征。但他的生存意义或价值,最终看来反倒是负重本身。我们试想,如果西西弗斯一旦摆脱了负重的宿命,或幡然醒悟于负重的“无意义”,继而毅然决绝地抛弃掉那压在背上的巨石,那他也就不成其为“西西弗斯”,而这神话故事本身就会瞬间暗淡了光彩而彻底被我们遗忘----因为他本身就没有“意义”。
26、所以萨宾娜只能以进为退,她在背弃的世界里寻找爱和美。时代的媚俗,和特蕾莎的噩梦一样,对萨宾娜而言,是最大的恐惧。
27、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魇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后来他们死于一场车祸。
2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
29、时局动荡,后来托马斯甘愿放弃体面的工作和情人,带着特蕾莎和狗去乡下,离群索居。
30、“对天堂的渴望,就是人不愿意成为人的渴望。”
31、他笔下的爱情小说如此,托马斯与特蕾莎的故事亦如是——
32、永恒轮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一重复加重,二无瞬逝的减罪)灿烂轻盈(不信轮回。)而在一个真正的男人本可立刻采取行动的时刻,他却在责怪自己犹犹豫豫,剥夺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瞬间的一切意义。
33、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
34、因为爱就象众多帝权:一旦他们建立的信念崩溃了,自己也就随之消亡。
35、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36、在轻与重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且保持平衡。
37、开始读的时候,删去无法感悟的文字,追求情节的起伏跌宕,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托马斯、特丽莎、萨宾娜、弗兰茨的情感的纠结而废寝忘食,泪眼朦胧。再读,思想上饱受的折磨……以致之后多次拿起这本书,总在想如果没有准备好受难,何必要打开它。打开也毫无意义。不如省下时间去读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说,还能够从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已经爱上这本书,也就把它放在床头,时而在夜深人静时,尝试着与它对话,撩拨心灵的弦。
38、 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
39、卡列宁是一只忠实的狗,它曾经产下两个羊角面包和一只蜜蜂。当然这是特蕾莎曾经一个荒诞也唯一快乐的梦。特蕾莎从小家庭不幸,童年的那些心灵创伤在成长的岁月中又逐一渗入经脉,不放过任何一个器官,细胞里都是羞辱和背叛的汁液。无论特蕾莎做什么,母亲都会讽刺嘲笑并恶言相向。家庭对于特蕾莎是一种从懂事起就想逃离,但无论逃到哪里,这层巨大的阴影都会罩在心上,无处可逃的咒符。她生命中所有失败落寞的时刻,母亲那种“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的脸总会准时挂在天边。
40、“恐惧是一种撞击,是彻底失去理智的一瞬间。恐惧没有一丝美的痕迹。”但一直在托马斯这里追求美与爱的极致的特蕾莎,直到陪伴自己多年的卡列宁死在自己怀里,她才忽然顿悟,原来卡列宁才是自己生命中那束爱的强光。而托马斯是习惯黑暗的人,光对于他反而会尴尬不适,就像一个多年不照镜子的人,突然和镜子里那个自己迎面撞上,反倒成了最陌生的人。
41、托马斯由轻变重的过程,正是特蕾莎不自觉由重变轻的开始。
42、生命,我多么喜欢的词语。写文章时候,我爱使用生命这个词,来显示自己在思考。生命之轻,何其忧伤的的词语。生命轻飘飘如羽毛,被空气托起来,无法控制自己的飞翔方向,难道不让人伤感吗?这让我想起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那飘飞的羽毛,是不是暗示生命之轻?生命之轻,竟然无法承受?!哲学意味多么浓啊。
43、们,意识不不到生活的荒谬性,“反认他乡是故乡”,
44、生与死之间或许不是灵与肉的分离,而是重聚。曾经抓不住的一切,在死亡面前,你都可以永久持有。这是轮回的重还是轻呢?
45、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46、第二个女人是萨比娜,她比托马斯还要“轻”。萨比娜也有许多情人,对她来说,每个情人都不过是过客,当然也包括托马斯。
47、人类的博爱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之上。”(此处很想讨论一下当下时事,怕被群殴,认怂)
48、 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可是,当国家_,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人要是天生就具备了“轻”的一切条件,又会怎样呢?弗兰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出身良好,才华出众,有稳定的事业与家庭,颇有名望。该有的都有,而且来得很容。易。但是,他觉得生活太“轻”,他同样不能忍受,他强烈地向往反抗,向往在苦难中挣扎奋斗呐喊的那份激情。于是,他糊里胡涂地参与_、_、呼喊,令人难堪的是,一切努力像堂吉阿德愚蠢地与风车搏斗一样,结局徒劳无益,令人啼笑皆非。这几位年轻人“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透过种.种幻觉,米兰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我想起了《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49、重读这本书的冲动是缘于一日午间的小憩。我躺在办公室的长沙发上,习惯性摸起一本书,随意翻开其中的一页,准备稍读片刻后休息,于是就遭遇了那篇关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书评,模糊的记忆之门也就随之缓缓地开启了。
50、是的,我们知道,黑暗终究会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我们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但是,当下的痛苦是这样的令人窒息,现实的重负压得人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很多人往往等不到黎明,等不到春天,就永远沉寂在黑夜与冬季了!
51、不能承受之重的“重”泛指,人生的诸般苦事:如压迫、压抑、被侮辱与被损害、荒诞的遭遇、饥饿等一系列导致人精神或肉体痛苦、难忍的或抽象或具体的事物,超过了生命可以承受的度。
52、在轻与重之间,也让我产生了很多不解,很多疑问。而这些压抑在心中的疑问,似乎,在阅读的时候,已经让我心领神会。却不敢去诘问自我,不敢去追根溯源。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这些不能承受的轻打败的。它就像是某种空气中微弱的粉尘,却让我们不经意的吸入到灵魂深处,从而让我们一生都受到它的影响。
53、离婚时,他心情愉快,就像别人庆祝自己结婚那样。这种奇怪心态让他看清自己——一个喜欢自由的人。
54、这次读得很慢,下意识地追随着旧日的足迹,字里行间的思索代替了情节的追寻。尤其是开篇的第二段,整本书的灵魂,是每次打开书都会反复咀嚼,并陷入良久沉思的。
55、 我们都觉得,我们生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无足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的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我们都坚信,满腹忧郁、留着吓人的长发的贝多芬本人,是在为我们伟大的爱情演奏“Esmusssein!”。
56、萨比娜是一个永远都在离开的女人。她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固化”。她喜欢托马斯,是因为托马斯是男版的她。她会因为托马斯违背了自己寻花问柳的“原则”与特蕾莎结了婚而把他的袜子藏起来,让他穿上女袜回家,以作惩罚,但她也终身将托马斯和特蕾莎看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57、如果他们能在一起呆得更久一些的话,他们是能够开始理解对方用语的。他们的词汇会象害羞的情人,慢慢地、怯生生地走到一起去。
58、他陷入了困境:在情人们眼中,他对特丽莎的爱使他蒙受恶名,而在特丽莎眼中,他与那些情人们的风流韵事,使他蒙受耻辱。
59、 这显然不过是晚宴或鸡尾酒会上的信口胡言,但他有时候会想起,二十多年前她曾以自杀相威胁,当时对他所说的话,竟然完全相同。
60、托马斯和特蕾莎相爱相杀,分分合合的一生,在恐惧太远或太近和又迫切渴望永恒爱情之间,一直在找一种最舒服的妥协。
61、读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看这本书一定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6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面看是一部爱情故事,骨子里却是一本概念小说,机智、诱人、严肃,充满情感,是一部开阔又复杂细致的作品。它里面交织着政治与哲思、肉欲和灵魂、趣味和深度……对于性爱与政治之间巧妙的交互作用进行娴熟的叙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
63、车祸的前一夜,托马斯和特蕾莎,同村子里的朋友们在一个小酒馆里纵情歌舞。特蕾莎对托马斯诉说,是她造成了他的不幸,放弃一切和她来到乡下。托马斯说,你难道没发现我在这里很幸福?他说他获得了最终的自由和解脱。而特蕾莎也因她爱的人终于化身为童年小屋里的那只野兔,她把它捧在手心,在脸颊摩挲,终于摆脱了所有的恐惧和忧虑,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64、托马斯看似追求轻飘飘的生活,但却被特蕾莎沉甸甸的爱牢牢的系在生命的长凳上。放弃了他所追求的不同女性的身体,放弃了他用来研究世界的“手术刀”,他与特蕾莎结婚(这在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看来都是及不可思议的),一路追随着她,跟随她去到最僻静的乡村,做了一名运输司机。连他自己都无法理解,“怎么能这么快就做出决定”“是不是在这决定背后,还藏着什么更深刻的、超出了他理性思考范围的东西”?
65、明白了这个“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我们活着的这段人生,其实是举轻若重的。
66、意识到自己完全无能之后,他像挨了当头一棒,但又有一种奇异的镇静。
67、正如书上所写:“这些偶然巧合,唤起了她的爱情,成为了她一生取之不尽的力量之源。”
68、如果说特蕾莎是托马斯的孩子,那么萨宾娜就是托马斯心里的一个纹身。他无论如何不会忘记的女人。
69、托马斯这一类的男人,自以为洒脱,用简单粗暴的态度一分为二地对待灵与肉,却忘了生命根本:
70、托马斯之所以深深理解着萨宾娜,是因为他们都是媚俗的自觉抵制者。媚俗用作者的话就是“它是掩盖死亡的屏风”。托马斯,一个用外科手术的思维来对待人生的一生,他的生存目的就是要反抗从众。直到他被特蕾莎以爱之名的裹挟,不断缩小着生活的半径和精神驰骋的疆域,他垂老的手再也拿不住手术刀,他依然在抵抗,不是对特蕾莎爱的抵抗,而是对整个媚俗不堪的时代。
7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600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