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并非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2、很多孩子在做完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做完一题,马上就奔下一个题,不能及时回头检查,修改。要让孩子养成即时检查的良好习惯,答案写完,马上再读一遍试题和答案,因为做某题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还存在于当前这道题的范畴,更便于确认语句是否通顺、完整,书写是否正确,也更能提高答案的准确率。
3、③我当了作家,渐渐懂得了祖国的悠久历史。________
4、②练习7口语交际——学会转述(书上第119页)
5、读( )( )“( )( )”:( )( )、( )( )、( )( )。
6、感觉 啼叫 蚕卵 衣裳 又黄又瘦 茧子 蛾姑娘 飞翔
7、短文介绍了 、 、 这几种动物的母亲关爱子女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明白了
8、 示例:姐姐有个习惯,凡是一放学回家,她都会去认真写作业。
9、 妈妈接过试卷看了一眼高兴得两眼眯(mī mǐ)成了一条缝赶紧围上围裙说妈妈给你煮两个大鸡蛋慰劳慰劳你那顿饭吃得特别香。饭后,我要妈妈在试卷上签字。妈妈有个习惯,凡是她签字的卷子,她都要认真检查一遍。
10、早晨,我们乘车到香山游览。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一下车,我立即( jí jì)奔向山脚下,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 )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 )罩(zhào)住整个山林。
11、水淋淋( ) 兴奋( ) 小心( ) 长( ) 细( ) 经常( ) 柔软( )
12、
13、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14、综上,“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句,作者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野花朵朵绽开在草丛间,随风摇曳忽隐忽现的美丽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及春日花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A挨着、靠着 B同意 C按照
16、 A.参差不齐B.差强人意C.成绩差D出公差
17、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看,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儿红了……”
18、晚饭以后,夜幕降临,一片寂静,只听见凉风吹过满山竹林,哗哗作响。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满山的蝉儿‚吱啦‛一下呜叫起来,整齐得仿佛有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于是,夜空中就只充盈(yíng yín)着这‚吱啦啦、吱啦啦‛的合唱曲了。粗听,一成不变,平淡乏(fá fán)味;细品,却也五花八门,饶有兴趣。有些“叽哩喳、叽哩喳”;一会儿,这边山头的蝉儿嗓门提高了三度,似(shìsì)乎有心要形成二部和声;一会儿,那边山头不知哪只蝉儿在伙伴们的烘托下突然领唱起来,颇有争当一流男高音的气概。如此这般此起彼伏,倒也让人生出一番仿佛置身于音乐大厅的陶醉来。
19、班级将举行一次即兴演讲会。用五分钟时间做准备,然后当众演讲。
20、下列对文章《雨的四季》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1、《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道理,则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与高瞻远瞩的胸怀.
22、根据“像眼睛,像星星”可知,作者将遍地的野花比作“眼睛”和“星星”,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23、地里长满了(庄稼)。吃饭时,我们要用(筷子)。
24、D.作者写冬天的水色,先写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其鲜亮色彩,再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