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客有为周君画荚者,三年而成。君观之,与髹荚者同状。周君大怒。画荚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此荚之功非不微难也,然其用与素髹荚同。
2、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1
3、(韩非讲求实用,言论再动听,不管用也是没用的。)
4、(道德上的颂扬和贬抑应该和赏罚一致,这样赏罚的效果最好。)
5、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6、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7、 年轻人执起毛笔,往金颜料上湛了湛,便朝龙目点去。左睛刚点上,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金龙全身顿时金光大放,刺得人睁不开眼睛,众人已然惊骇不已,待右睛点上时,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龙吟,纸上的金龙徐徐破纸而出,如画上一般夭矫腾空而起,长吟一声便直冲云霄,瞬间消失在蔚蓝的天际。众人瞠目结舌,仰头望着金龙消失的方向,难以置信,可事实摆在眼前,却又由不得不信。
8、一个国家也有恶狗,有道德有才干的人,身怀绝佳的治国方略与理想,想去帮助、开导大国君王,而那些大臣就像恶狗一样,龇牙咧嘴挡道咬人。这就是君王受蒙蔽受控制,而有道德有才干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啊!
9、(故事)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问人曰:“此是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曩者曰车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也?此女欺我也!”遂与之斗。
10、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
11、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韩非子·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12、 "龙。"杨明韩眼中精芒闪过,道,"我要你画一条金龙,傲视苍生的金龙,画好了自然有你的好处。"
13、(故事)范且曰:“弓之折,必于其尽也,不于其始也。夫工人张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一日犯机,是节之其始而暴之其尽也,焉得无折?且张弓不然,伏檠一日而蹈弦,三旬而犯机,是暴之其始而节之其尽也。”工人穷也,为之,弓折。
14、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8
15、(故事)孔子曰:“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
16、《韩非子》的寓言中,多以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或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为主人公,以这些人物的言行和经历的事件为例证,借以阐述与之相近的道理和思想。
17、术之不行,有故。不杀其狗,则酒酸。夫国亦有狗,且左右皆社鼠也。
18、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1 2
19、(死抱教条,不顾现实,不因时而变,极为愚蠢。)
20、次日,他来到田里,也不干活,只是偷偷地躲在一边,守卫着那棵大树,等待第二只兔子撞上。于是,等了一天,什么都没有等。
21、对此,大概有三个不同的版本说法,都是阴谋论,也都不是无懈可击。
22、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3
23、(画鬼容易,画犬马难,因为犬马常见,人们有“像不像”的评判标准,而鬼没有。同射者皆如羿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4)
24、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5、(故事)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6、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1
27、在君王那里,说不清道不明、挥之又不去的猜忌往往能促成杀心。
28、在故事中,蝉做了什么?(出露珠)却忽视了什么?
29、情境二:超市买牛奶可以赠毛绒玩具,可是毛绒玩具不单卖,小明就全买了,因为小明喜欢的只是那个毛绒玩具。
30、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4
31、(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是人性,利益。)
32、(时过境迁了,对古代的做法不能盲目效法。)
33、那个鲁国人问:“为什么?”劝他的人说:“编草鞋是为了给人穿,而越国人不爱穿鞋喜欢赤脚,织白绸是为了做帽子,而越过人不爱戴帽子喜欢披散着头发,你要到了不能用你长处的国家去,想不穷做得到吗?”新编: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个人对他说:“你到越国一定会穷的。”
34、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35、那我们找找吧,他们错在哪里?分析。出道理,齐读。
36、“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断是非。”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37、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8、国家富裕,军队强盛。《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
39、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二篇寓言。主要人物是谁?干了什么事?
40、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41、(君主被臣子无数的眼睛盯着呢,不能暴露自己的意图,不然就会被臣子利用。)
42、 这一看之下,杨明韩睡意全无,拍案而起,连声叫好。只见那金龙夭矫腾空于茫茫云海之上,张牙舞爪,神韵极为逼真,身上每一片鳞甲都似乎湛射着金光,一眼望去更是意气风发,不可一世,芸芸众生,为我独尊。杨明韩惊喜连连,视之为尤物,不停的抚摩观看,爱不释手,目光游到那龙目上时,大吃一惊:"这龙,龙的眼睛呢!"
43、(孔子认为上行下效,统治者对民众的教化作用是巨大的。)
44、(用古人的办法来治理变化了的世界,就像守株待兔的宋人一样,是愚蠢的。)
45、比赛前田忌按照孙膑的主意,用上等马鞍将下等马装饰起来,冒充上等马, 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比赛开始,只见齐王的好马飞快地冲在前面,而田忌的马远远落在后面,国王得意地开怀大笑。 第二场比赛,还是按照孙膑的安排,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国王的中等马比赛,在一片喝彩中,只见田忌的马竟然冲到齐王的马前面,赢了第二场。 关键的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和国王的下等马比赛,田忌的马又一次冲到国 王的马前面,结果二比田忌赢了国王。
46、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47、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其喻义为:只要是金子,总有发光之时.原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其喻义为:防范于未然之时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管仲、隰朋师老马与蚁《韩非子·说林上》其喻义为:老马识途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三人成虎《韩非子·内储说上》其喻义为:众言可成真原文: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其喻义为:假的可以混淆,但假的终究是假的.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国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48、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⑦,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⑧,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49、 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围墙冲毁了一段。他儿子说道:“爸爸!快修好这堵墙,不然小偷会从这缺口进来。”邻家老头看到倒塌的围墙,也好心过来劝说:“你们的墙塌了,快修好它,不然会遭小偷的。”当晚,果然遭小偷,偷走了不少财物。
50、 杨明韩率先回过神,朝那纸上看去,画中的金龙已经不在了,只剩下空茫的云海。一时间摸不着头绪,大脑一片空白,茫然地望着年轻人。年轻人歉然一笑,耸肩道:"草民说过,点睛的话龙就活了。"
5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非子《韩非子》寓言的艺术特征《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的思想他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以“法”为中心,结合“术”与“势”的政治观反对复古、主张革新的社会历史观《韩非子》的散文特色韩非之文具有冷峻峭刻、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的特征,自成一家,独具特色。直言畅论,个性鲜明如《说难》论述对人君谏说之难,顺之以招祸,逆之而致祸,稍不留神便命丧身亡,列举谏说的种种困难,提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种种不同的进言方法,对社会和人君心理进行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缜密透彻,犀利峭刻,入木三分。韩文中的长篇大论,如《显学》、《五蠹》、《孤愤》等,都写得波澜壮阔,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短篇则往往就一个问题深入论述,辞旨简洁爽利。《难一》、《难二》、《难三》、《难四》中的28个短篇,借评论史实批驳不同意见,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驳论辩难,仍然是其冷峻文风的体现。《韩非子》以论辩的透彻,逻辑的严密,成为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文体多样,特擅驳论韩非之文,多属政论,但是形式多样,不一而足。如《五蠹》、《显学》为长篇专论,《三守》、《备内》乃短篇专论,《难一》、《难二》属驳论之体,《难势》、《定法》系辩难之文;以韵文为主者如《主道》、《扬权》,呈骈体倾向者有《功名》、《大体》,还有纲目式的经说文如《解老》,长篇式的专辑体如《说林》及内、外《储说》。这些文体有的是对前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的则为韩非所独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不小。在众体之中,韩非特擅驳论。广博譬喻,寓言大观《韩非子》说理散文,最具有文学意味的还是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的寓言故事。寓言在《战国策》、《孟子》中还只是偶一用之,在《庄子》中虽然连篇累牍,但是都为了阐明一个中心思想,寓言仍然是议论说理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文学体裁。韩非才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搜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题材的平实,使韩非寓言不像庄子寓言那样恢诡谲怪,但是韩非寓言在艺术上并不平淡,而是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如“棘刺母猴”、“滥竽充数”、“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画鬼最易”、“老马识途”等,都以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而广为流传,并且大都变成了成语典故。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韩非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宋国有个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它告诫人们:在给人提正确的意见时,要考虑自己与听者的关系,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主旨: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说不定害了自己。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燕王征巧术人。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翠羽。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有《自行矛盾》、《郑人买履》、《智子疑邻》、《三人成虎》、《宋人酤酒》等。
52、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53、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4
54、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楚王时,都掩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美人来见我,经常掩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装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郑袖的构陷,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郑袖精心设计的圈套,硬要追问个水落石出。郑袖窃喜时机终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说:“不久前曾经听她说过,不喜欢闻到王的臭味。”楚王一听怒不可遏,大声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来!”
55、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6、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儿子扯着娘的衣襟,又哭又闹,要跟着去玩。曾子妻被闹得没有法子,就弯下腰哄他说:“小乖乖回去吧,妈妈回家来就杀猪给你吃。”小儿子咽着口水,方才罢休。?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正拿着绳索在捆肥猪,旁边还插着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连忙跑上去拉住他说:“你疯啦!我是故意骗骗小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你怎么能欺骗孩子呢?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只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骗别人。做母亲的欺骗自己儿子,做儿子的不相信自己母亲,这样还有家教吗?”曾子说完,就一刀戳进猪的`喉咙里。
57、(故事)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58、 "怎么可以这么跟皇上说话。"
59、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其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躬之。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摩,然后极骋智辩焉。
60、公孙仪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说:“正是因为我喜欢吃鱼,才明确拒绝别人送鱼。假如接受别人的鱼,难免就会仰承别人的脸色。仰承别人的脸色办事,将会走上违法的道路,违法就会被罢免相位甚至入狱蹲监,这样一来虽然想吃鱼,未必还会有人无缘无故地送鱼给我,我又失去了俸禄,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如果我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就不致于违法而失掉相位,这样我虽然爱吃鱼,还有足够的俸禄,能够长期供给自己吃上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鱼。”
61、虞庆靠着能言善辩,很快地受到当时的赵王的赏识,当了赵国的大官。升了官发了财,虞庆就想着把自己的旧房子推倒了新建一所新房子。于是,他找来一群能工巧匠来帮他做房子。有一天,虞庆到新房子的工地去看新房子做得怎么样了,当他看到新房子的框架已经建起来了,但是虞庆嫌做得太高了,就跟工匠说:"屋顶做得太高了。"工匠跟虞庆说:"因为木头还没有干透,容易弯曲,而灰浆是湿的,潮湿的灰浆是重的,用没干透的木头来承担重的灰浆,木头就更容易弯曲了,房子会容易坏掉的。"虞庆说:"错!椽子干了就会伸直,而泥巴干了就会变轻。如果椽子和泥确实是能够变干,一天一天泥土变轻木头变干,即使时间久了,房子也不会倒塌的,你就按我说的做,错不了。"木匠听了,虽然觉得好象不大妥当,但是也找不到可以反驳虞庆的话,只好拿没干透的木头做椽子,做好了房子。
62、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能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63、这个作者一定很了不起,他是谁,你们知道吗?
64、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韩非《韩非子说林上》译文: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绸,他想搬到越国去。有个人对他说:“你到越国一定会穷的。”
65、卫女失去了丈夫也没了脸面,但她返回娘家时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所带去的嫁妆,有了成倍的增加。她的父亲不责怪自己教女不当,反而自以为聪明,认为这样可以使家里更富有。现在国家大臣做官的(做法),都是这种样子。
66、培养学生对中华古代文化的热爱,弘扬学生爱国意识。
67、①靖郭君:本名田婴,战国时齐国宗室大臣。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文(孟尝君)之父。齐湣王即位三年时,赐封田婴于薛邑,故称薛公,号靖郭君。城薛:城:动词,筑城。薛:春秋时诸侯国国名。战国时为齐所灭。地在今山东省滕州南。滕州市有“薛国古城”。②谒(yè)者: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③请者:拜访的人。三言:三个字。益:多。有于此:有,等候,等待。④亡:通“毋”。可译为“不”、“不要”。更:连续,接续。⑤荡:平坦。⑥阴:《释名》阴,荫也。荫庇。⑦隆:本义:高。隆,丰大也。—《说文》。⑧辍(chuò):中止,撤销,舍弃。
68、卫女听信了父亲的话,便私下积聚钱财。她的婆母毕竟更为老练,很快就掌握了卫女私下聚敛钱财的证据。虽然婆母也知道这类事情是一种普遍现象,只是觉得卫女积的太多了,因而把她赶回娘家。
69、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3
70、韩非子寓言故事:滥竽充数的故事中,虽然南郭先生的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但是我们也得看到他的优点,南郭先生是善于自我推荐的,这一点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71、(故事)郑县人有屈公者,闻敌,恐,因死;恐已,因生。
72、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
73、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6
74、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说法的出处不是野史,而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韩非列传》中对此事的经过有明确的记载:“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遣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