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写《新生》,一共写了两遍。第一稿是在一九三一年八月写完的。我九月里把稿子送到小说月报社去,后来见到一九三二年一月号《小说月报》的“目录预告”,知道我的小说在这期《月报》上开始连载。我听见一位朋友说杂志已经印好,在装订中,却没有想到“一•二八”的炮声一响,闸北商务印书馆的厂房全给日本侵略军的炮火和炸弹毁得一干二净。当天的号外上就刊出这样的消息:纸灰飞满了闸北的天空。我看见不少人遭受了家破人亡的灾祸,仍然勇敢地站起来跟侵略者作斗争,我不会为自己这本小说感到痛惜。我说,我的精力是侵略者的炸弹毁灭不了的,我要把《新生》重写出来。
2、勇担重任当仁不让——华东解放战争中的舒同|纪念舒同诞辰114周年
3、王蒙与《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交谈
4、1923年,商务印书馆在此设第五印刷所。日军占领期间,厂房曾作日军军需仓库和马厩等。1954年,商务实行公私合营,总馆迁北京,第五印刷厂改组为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厂,先后隶属出版总署、上海出版事业管理处领导。1998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称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有限公司,隶属于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底工厂搬迁至青浦。2017年2月11日商务印书馆创办120周年之际,商务印书馆第五印刷所作为商务印书馆发展史的展示场所经修缮后向社会开放。
5、上海铁路博物馆展示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铁路进入中国后,上海及华东铁路一百多年来所走过的历程,突出反映铁路生产力的变化、发展。馆内分6个部分,有50余个展项,近千件展品。内有珍贵的铁路老设备、老器材和历史图片,还有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可让观众参与的科普项目。上海铁路博物馆室外的广场展区营造了一个早期铁路火车站的场景,笨重的蒸汽机车和木结构的月台雨棚显得饱经岁月沧桑。
6、一代才女张爱玲,她涉及面比较广,有小说、散文,有电影剧本,也有专业的文学论著。
7、惠雁冰2007年发表的《意识形态粉饰下的平庸—巴金随想录>》,这篇文章也算是彻头彻尾的《随想录》批判。但是,他在这里披露的还是他自己的文学观念,这个和巴金其人、《随想录》没有关系。他要巴金强化文学对生活的干预力度,甚至要巴金扩张历史本身的内涵,他还不允许作者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也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个人化的表述。作者从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出发的无理的责问,根本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8、不要把《随想录》看作单纯的事实反映、资料的汇编,要把它看作一部文学作品,从中读取丰富的内涵和魅力。批判《随想录》的人,他们都非常重视《随想录》作品本身之外的因素,比如作者人格的完善、有理性的社会批判意识等等,他们觉得《随想录》里面这些因素不足、缺席,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能看到的实在的东西。对这些人来说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来自于作品里面看不到的东西,如果这样的东西欠缺的话,他就认为作品是没有价值的。
9、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巴金写道:“少抱怨,多做事,少取巧,多吃苦”,看到这里,铁凝感叹:作为巨人的巴金先生,他的伟大正在于他是如此质朴,他是一个劳作的人,他以一个劳动者的信念看待自己、对待世界,诚如他自己所言:“我一生始终保持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正是因此,巴老的生命才如此辽阔,他的人格、他的信念持久地温暖着我们,感召着后来的人们。
10、而对于贾浅浅来说,“性”是她表达的主要方式,不仅写“性”,还写“性”的周边,比如排泄系统。“性”就只写“性”,排泄就单纯地排泄,哪怕是刁钻的高考出题老师也很难从她的诗里找到它的引申义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
11、《索桥的故事》是巴金先生描写四川都江堰安澜桥的一篇散文,被收入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
12、不少市民纷纷驻足观看闪烁着精神之光的一份份手札,感受一代人的风华。“巴金先生一生重视友情,爱护朋友,也得到朋友们的爱戴。从他们之间不同时期的通信中,能够看出朋友之间肝胆相照相濡以沫的情谊,能够看到他们意气风发的年月,一言一行总关情,在冷漠的岁月里,友情温暖了人生照亮了生命。纸短情长,欣赏这一封封珍贵的书信,时常让人不禁热泪盈眶感动至深,岁月流逝,它们又是历史的记录,珍贵的文献,让我们窥见历史的背影。”策展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说。
13、本书内容分为三辑:甲辑是对巴金生平、思想等关节点的考察,从具体的史料谈到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在大时代的所作所为;乙辑谈一谈作为编辑家巴金的贡献,作者相信历史将会证明,编辑家巴金对中国新文学发展的贡献丝毫不逊于他自身的创作;丙辑,作者选了一些历年来关于巴金的对谈和接受采访的文字,这些文字直接、坦率,不拐弯抹角,特别是接受媒体的采访,还能够看出社会和公众更关心或期待了解巴金的哪些方面,是单纯的个人写作所没有的。
14、对于刚才介绍的文章,用严厉的调子一一进行反驳的,就是巴金研究界的前辈,陈丹晨先生。他认为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风马牛不相及的故意刁难。我觉得陈先生的观点还是比较公允的。陈先生的反驳虽然冷静、客观,富有说服力,但这个说服力从哪里来的?因为陈丹晨先生到底是一个过来人,经历过荒诞和残酷的年代,不仅如此,还经历过之后风雨变换的年代,深刻地体会到《随想录》批判对象的可怕,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阅读《随想录》的时候,应该留意到这个问题的所在。我认为陈先生还重视《随想录》的内容,看重写什么、说什么,而相对轻视怎么写、怎么说,换句话说,他还是看重事实的重量。
15、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沉默集》、《神·鬼·人》、《电椅集》、《将军集》、《沦落集》、《小人小事》、《发的故事》、《长生塔》等;
16、从这个角度,我们来尝试列举下中国近现代、包括当代文学界里文笔最好的作家,这跟他的作品的长短量多少以及社会赋予的荣誉声望没有完全的关系,不是直接可以对接的。文学才情,文笔牛人,才子们。、钱钟书。
17、中长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8、分享|巴金在上海的“家”:贝勒路天祥里·康益里四号
19、文洁若:“我觉得,假若巴金不认识萧乾,巴金还是巴金,但假若萧乾不认识巴金,就不一样了。”
20、这就是文字功底,文字的魅力。小中见大,日常生活琐事,写得无不精细妙道,读起来令人不禁莞尔,抚掌大笑。逗趣,有意思,三尺陋巷也尽得风流,岂不妙哉!
21、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1922年2月,在《文学旬刊》发表诗歌《被虐者底哭声》12首,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以长篇小说成就最为声誉卓著。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后连续发表《雾》《雨》《家》《春》《秋》等长篇小说。出版大量译著,包括《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一个家庭的戏剧》(赫尔岑著)、《处女地》(屠格涅夫著)等。1953年,出版反映抗美援朝的散文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
22、我今天的内容里面,故意强调《随想录》比较复杂的,比较偏向于丰满的叙述的技巧、策略,但《随想录》还是属于散文类的,所以与年轻的作家不好比较。三十年代,巴金的小说和同时代的日本文学作品小说比较的话,还是看出来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别。对于现实社会,围绕环境的意识还是非常强烈的,巴金非常重视自己的理想传达,对于为文学而文学的、纯粹以艺术观念来强调文学价值的作家来讲,显得比较陈旧或者古老、过时。巴金年轻时的一些小说作品,幼稚的、不成熟的地方当然不少,这个要看怎么样阅读,怎么样分析,从哪个角度来阅读,阅读的方式决定了这个作品的价值或者可能性。我们应该有比较丰富的、丰满的阅读,才能够把作品里面丰富的东西读出来。我觉得哪个年代的小说都有魅力的,还是有研究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用一句“非常陈旧的过时的或者19世纪以前的小说”的说法来解决。
23、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24、我想请教,有人评价巴金《随想录》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远远要超过他以前的《家》《春》《秋》等,不知道您怎么看的?
25、海子是个浪漫精神骑士,是个海洋里的精灵。文笔非常干净,洗练,饱含深情。
26、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巴金也是公认的杰出小说家、散文家和翻译家、编辑家、出版家,著有《激流》三部曲、《寒夜》及《随想录》等作品。为了纪念他和朋友们同时走过的岁月,“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集中展出了巴金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叶圣陶、冰心、沈从文等40余位友人及其家属的往来手札,这些友人、作家均在上海工作或生活过,可谓是上海现代文学圈的一次感性亮相。
27、本书收录的内容,是《巴金全集》未曾收录的巴金先生1950—1984年的出访日记,这些日记多写于巴金先生随身所带日记本上,是他在此期间社会活动和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记录了巴金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和公务活动,能从中读出巴老的情感遭际和思想演进,借助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友情的珍重、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的向往,现根据原稿整理(首次发表),每部分日记之后,编者附录了巴金先生当时所写的文章,以利于读者将之与日记相互参证。
28、一九三一年春,巴金应友人之约,开始着手撰写从法国马赛回国途中开始酝酿的长篇小说《春梦》,他一章一章地写,连载时把题目改成了《激流》,开明书店出书时又改了名,它就是后来被译成了几十种语言文字蜚声海内外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家》了。
29、萧乾(1910—1999),记者、作家、翻译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篱下集》,长篇小说《梦之谷》,散文、随笔集《人生采访》《八十自省》《未带地图的旅人》等多种。另有译著《好兵帅克》《尤利西斯》(与文洁若合译)等,有《萧乾全集》和《萧乾译文全集》。
30、年轻的一代没有亲身经历的体验,如果有的话,也只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这恰恰是我今天强调的一点,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或者经验、体验、记忆的话,是读不出《随想录》的魅力的。把《随想录》这样一部作品完全还原为事实的汇集,无异于把《随想录》的价值变为狭窄的东西。《憩园》在叙述方面是非常复杂的一部小说。黎先生这个人是介入到一个比较封闭的世界里面,他介入的那个家庭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隐情。小说本身故事情节的结构,还有故事展开都是以解密为动机的,怎么样介入、到哪个深度,《憩园》里面隐藏着一些谜。这个叙述方面非常有魅力,把读者的兴趣延续下去的技巧非常丰富。一方面,《憩园》小说结构圆满,但另一方面巴金非常忠实于自己当年的思想,宁可牺牲一部作品的完整,还是要遵循自己的理想。他的思想方面的一种斗争,恰恰集中在这样一部作品里面,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憩园》是一部杰作。
31、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巴金文学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绝对自由追求的价值观,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所接触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32、《怀念萧珊》是巴金的一篇优秀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作者怀念的是自己的妻子,汩汩的情感从心灵之源不断涌出,向读者倾吐自己心头难以排遣的哀思、痛苦与愤怒。通篇文章只是对生活琐事的回忆和怀念。甚至把对痛苦的记忆也看作是一种寄托感情的凭籍。因此,他能在文章中写了妻子默默的死,以及死前那一双美丽的眼睛。作者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这种艺术境界在他中年以后创作中才逐渐成为自觉的追求。这篇散文从艺术特色到遣词造句,纯出于感情的自然流露,以文字的本色来反映生活的本色,不雕琢、不虚饰,无拘无束,笔到情至,是新时期散文创作中的一篇优秀的悼亡之作。
33、(《家》中外版书影,图片源自巴金《我的家》)
34、从最早的1936年2月4日鲁迅致巴金书信起,展出手札时间跨度近60年。手札涉及的内容,既有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又涉及大量日常生活。封封手札展示众多文学大家们之间交往的细节,都是来自于作家本人的一手史料,并且大部分属于首次展出。这些令人遥不可及的璀璨星辰之间,相处起来是如此和谐温馨。纸短情长,或急或缓的笔迹间倾诉着彼此深长的想念。手札中有真情流露,有思想交锋,纸上传递的是作家群体对艺术与精神的体悟;封封信件更是文化的绵延,将中国文人交往的传统生生不息地实践在笔端。
35、 “书之爱——巴金与书图片展”共展出56块展板,分为“读书之乐”和“藏书之趣”。“读书之乐”回顾了巴金先生受书籍的启蒙和影响,向心目中各位导师学习,在书中找到了奋斗的信仰,并不断激励自己走过黑暗岁月的历程。 “藏书之趣”展出巴金先生的藏书清单、购书单和买书经历,并在他汗牛充栋的藏书中选出代表性的书籍供观众赏鉴。
36、一个伟大作家的生命,永远存在于作品之中。巴金,永远与读者同在。
37、巨匠轶事|关山月:忆当年,我与傅抱石联袂《江山如此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