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个哲学史上跨不过的人物叫康德,当时写过几本书被后来成为“三大理性批判”,这三本也是叫我头发掉的最多的三本书,在《纯粹理性批判》里康德区分了两个世界:“物自体”的世界和现象界。叔本华呢可算是康德的迷粉了,不过他认为康德说的“物自体”的世界太虚幻了,要是“物自体”不能接触你怎么知道它存在?所以叔本华把康德那里的“物自体”替换为“生命意志”,但这种意志是可以被感受到的。
2、在这部题材丰富、视界浩淼的散文集中,约瑟夫·布罗茨基开篇便用深沉内省的目光审视了自己在苏俄的早年经历以及随后去往美国的流亡生涯。接着,作者用惊人的博学探讨了诗歌的张弛变幻、历史的本质、流亡诗人的双重困境等一系列颇具广度与深度的话题,思维的触手延揽古今,上及古罗马贤帝马可·奥勒留,下至现当代诗人托马斯·哈代与罗伯特·弗罗斯特,将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探讨与对诗歌美学的炽烈情愫糅合锻造为继《小于一》之后的又一部世所罕见的奇作。(叔本华和尼采为何歧视女性)。
3、译文君A:不愧是你,上半年凭实力挣的工资,下半年凭冲动还给公司。
4、“随着意志的地位上升多少等,知识的地位就下降了若干级。我认为,这是在我们这时代哲学气质所起的最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由卢梭和康德作下了准备,不过是叔本华首先以纯粹的形式宣布的。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哲学尽管前后矛盾而且有某种浅薄处,作为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来看还是相当重要的”。
5、叔本华说,世界的本体就是意志,意志可以客观化为理念(这种理念就类似于柏拉图那里的“理型”,所以叔本华的意志是要比柏拉图高一个层次的),那这种理型怎么成为个体呢?叔本华说是一种“个体化原则”,意志本身是充盈着的,满了就溢出来,因此这种“外溢”塑造了外在事物。
6、“有了他的悲观论,人们就不必要相信一切恶都可以解释开也能致力于哲学,这样,他的悲观论当作一种解毒剂是有用的。从科学观点看来,乐观论和悲观论同样都是要不得的:乐观论假定,或者打算证明,字宙存在是为了让我们高兴,悲观论说是为了惹我们不高兴。从科学上讲,认为字宙跟我们有前一种关系或后一种关系都没有证据。信仰悲观论或信仰乐观论,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气质的问题,不过在西方哲学家当中乐观气质一向就普遍得多。所以,有个相反一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一些本来会被人忽略的问题,可能是有益处的”。 (叔本华和尼采为何歧视女性)。
7、就像夹心巧克力,你首先看到的是外面的硬邦邦的略苦的巧克力块,但是等你掰开之后,就能看到里面流淌着的丝滑柔顺的巧克力浆,叔本华告诉你“里面这个流淌着的才是这块夹心巧克力的精华”。说的我都馋了,马上去买了大白兔奶糖放嘴里含着,翻了翻口袋、再看了看负债累累的花呗,不禁缩了缩脖子咽了口唾沫。
8、叔本华可能就从柏拉图这里借鉴了想法,他在这本书的第二篇中说:“我们生活存在于其中的世界,按其全部本质说,彻头彻尾是意志,同时又彻头彻尾是表象。”我们其实并不知道什么东西,我们只相信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东西,而你接触到的东西又只是作为假象存在着的。
9、我在家里的公司挂着闲职,经常在班加罗尔的街角咖啡屋待着。那天,一切如常,我举起一杯水,杯子却莫名其妙在手中破裂。妻子阿妮塔还没从娘家回来,确切来说,恐怕再也不回来了。她还在生气吗?发生了什么意外?盯着从指尖流出的血,我回想起阿妮塔衣橱里的秘密、小爹阴沉的脸、餐桌旁关于谋杀的玩笑……我僵住了,试图理清思绪,但脑中一片空白,只有四个字不断闪现:赶掐抅掐。
10、尼采:肯定人的欲望,认为欲望与怒火都是显性的情绪表达;认为人生的本质是强力意志;永恒是不断显现强力意志的生命力。
11、难不成就因为两段感情不顺,就留下这么大阴影?不是自己说要积极面对,迎难而上吗?这么甩锅,不就跟自己说的弱者没啥区别了吗?
12、罗素很看不上尼采这一点,揶揄他说—— 尼采“对妇女的谩骂全部是当作自明的真理提出来的,既没有历史上的证据也没有他个人经验中的证据以为支持;关于妇女方 面,他个人的经验几乎只限于他的妹妹”。 试着评价一下这两位—— 首先,叔本华和尼采的学说,不是无根无据地偶然出现的。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也与他两个的家庭环境有关——具体不详述了——而且家庭环境影响的作用相当大。
13、 2016年5月11日学术资讯,重点文章推荐
14、叔本华认为人生本是痛苦的,而这种痛苦来自于欲望。“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意志的本质是一种盲目的欲望和永恒的冲动,这本身就意味着痛苦是永恒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欲望的满足却一直总是暂时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便是痛苦,但即便得到了满足,新的欲望马上就会兴起。有句话叫“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要更多,这种欲求和不满足本身就是一种痛苦。想想吧,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就跟拜伦笔下的唐璜,得到一个女孩马上就去追求下一个女孩,要是在叔本华看来,唐璜怕是最痛苦的人了吧。
15、 日更第106/150天
16、很多男哲学家、男作家的女性观根本是不及格的。
17、叔本华的父亲是自杀去世的,据说是因为母亲出轨。
18、听他这么说你就像明白了什么似的,“嗖”的一下跳下去,海水最近极冷浪又大,跳下去一会就没了,这时候叔本华就会虔诚的说“主啊,我又帮一个人解脱了痛苦”。
19、如今的网友真是闲得蛋疼,他们不仅观看你的节目,欣赏你的舞蹈,还要关心和指点你的私生活,你多谈几个异性朋友,就是渣男,你不幸离婚,就“没人要了”,你不结婚不生孩子,就是“人生失败”,“晚景凄凉”,似乎公众人物的生活也得符合你的人生坐标,也得遵循一加一等于二的公式。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要冷嘲热讽!
20、叔本华认为人生分为四个层次:具有共同人性的群体;具有个性的个人;天才;圣徒。
21、关于叔本华,若问还有什么可以说的?那就是他对妇女的轻视了——这一点,尼采也和他一致。 (尼采)尼采,1844-1900。他大学时期,以研究古典和语言学显露才华。1869年还没取得学位,巴泽尔大学就提出给他一个语言学教授职位,他遂即接受。后因健康状况不佳,1879年不得不退职。1888年精神失常,直到去世。 尼采的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1872);《扎拉图斯拉如是说》 (1883以后);《善恶的彼岸》(1886);《道德的世系》(1887)。以及由他人汇编的书信集(1900以后)。
22、尼采这辈子深受女人的折磨。在家庭里,他不喜欢自己的母亲,更厌恶自己强势的妹妹。
23、尼采:代表作品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24、目前在欧美日本一些发达国家,选择不结婚不生子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越来越多,单身主义已成社会主流,难道他们都是失败者?都对自己的国家和社会无贡献?都要羞愧而死吗?
25、 师生关系与门派师承,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学术发展进程中,一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时至近代,当传统师生关系延伸为与西方“精神导师”发生关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使命使得中国学者在接受他们的影响时,会采取各自不同的路径。尼采和叔本华以其在哲学上的卓越成就,影响了一代中国学人。身处文化转型期的王国维和鲁迅,对这两位哲人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拿来主义”策略,分别实现着对于传统文化的再造和更新。
26、1961年出生的张宏民曾经在《新闻联播》这个岗位担任主播三十多年,2014年光荣退休。在他32年的主持生涯中,有着零失误的神话战绩,2009年,张宏民荣获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曾经被观众亲切地称为央视“新闻一哥”。
27、尼采的妹妹利用整理尼采著作的权力,任意增删、篡改尼采的作品和信件,编成了适合她自己口味的《权力意志》。她把尼采的学说变成了种族歧视的武器,也让希特勒成为了这一学说的信徒。其实,尼采本人是非常憎恨反犹主义者的。
28、离开了万千观众的瞩目,张宏民退休以后的生活过得怎样?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和好友下棋、做操、喝茶,热心公益活动,让他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惬意。杨丽萍也曾回应说自己并不是为了舞蹈而牺牲婚姻幸福的,她只是觉得她在过自己的人生而已。她已经名利双收,有足够的财力度过晚年,也不需要养儿防老。
29、引起热议的不是视频内容,而是评论区的一条评论:“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所谓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竟然点赞上万,很多网友甚至社会名人都加入了这场讨论,杨丽萍也因此遭受到了难以想象的网络暴力。
30、《新冠时代的我们》可视为意大利作家保罗·乔尔达诺的“新冠日记”,记录了新冠肺炎爆发初期意大利的社会状况,对人类共同体的命运做出了深刻思考。
31、今年6月,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发了一条短视频,视频中,杨丽萍白衣飘飘,面容和身材都保养得宜,享受着美味的火锅,没想到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32、国家也不愿意为育儿事业提供财政支持。托儿所的增设需要较多资金,于是国家选择强化育儿假制度,试图回避问题。即便增设托儿所,也是放宽政策,允许民间资本参与。而民营企业为了一己之利,以低薪聘用新手,导致优质保育逐渐消失。
3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34、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陋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然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络文字,并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了特别奖项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可这时,蜘蛛夏洛的命运却走到了尽头……E·B·怀特用他幽默的大文笔,深入浅出地讲了这个很有哲理意义的故事,关于爱,关于友情,关于生死……
35、世卫组织认为,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显示,“对于应对严重的流感大流行和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世界并没有做好准备”。
36、不知道,这位曾经的“央视新闻一哥”,得知此事以后会不会嘴角掠过一丝苦笑?
37、 《疾病的隐喻》一书收录了桑塔格两篇重要论文《作为隐喻的疾病》及《艾滋病及其隐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并批判了诸如结核病、艾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会的演绎中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了一种道德批判,并进而转换成一种政治压迫的过程。文章最初连载于《纽约书评》,由于反响巨大,此后数年中两篇文章被多次集结成册出版,成为了社会批判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