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两句话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关于“不挑食”,季老风趣地说道,常见有人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令人发笑。以这种心态而欲求长寿,岂非南辕北辙?
3、这本书向我们讲述的就是108个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故事虽然不长,但却很有韵味,让我这个“小书迷”兴奋不已!
4、我读过历史,不怀疑国力强大能使某一种语言和文化地位攀升,识时务者自然要紧跟其后。
5、当年4月,他亲自张贴告示,在北大饭厅为上千名师生作了一场关于人口问题的演讲,“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1957年他在人代会上作了“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核心主张是“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普遍推行避孕,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通过人口控制,降低消费,增加积累,扩大生产”。这个发言后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马寅初最经典的一句话)。
6、通过读了《世界名人的故事》这本书,我明白了学习和工作要有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正像那首歌里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愿我们以牛顿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勤奋好学,成为祖国的栋梁。
7、马寅初逝世后,《人民日报》1982年5月23日刊登的新华社新闻稿也明确说:
8、教育的魅力不只是要求好教师,而是每个教师都要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求你去创造。教育的魅力是创造的魅力,是创造生命发展的魅力。
9、在这个寒假里,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寒假读《名人故事》有感。其中,令我深受启发的一本书是《名人故事》,这本书里的一个个故事,让我百看不厌、受益匪浅。
10、八月十六日报告悉。中央同意北京大学d委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报告及决定。(马寅初最经典的一句话)。
11、除了于漪老师的教育故事之外,书中还讲了一系列教育大师散发出迷人教育魅力的动人故事,古代的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董仲舒、郑玄、颜之推、韩愈、柳宗元、朱熹、王守仁、黄宗羲、王夫之等,近现代的有蔡元培、陶行知、马寅初、钱梦龙等等,以及一大批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关爱学生、投入教育的感人事迹。这么多的教育故事铺排开来,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教育魅力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
12、 正当人口学者们同其他学科的研究者们齐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之春唱和时,作为政治风向标的《人民日报》刊登了社论《这是为什么》,号召全国人民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
13、这本书里有45位科学家,如古代建筑师李诫,数学家苏步青,祖冲之,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物理学家童第周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是数学家苏步青。
14、我曾经非常想要学习滑冰,觉得这项运动特别的帅气,便央求妈妈给我买了一套滑冰的装备开始学习,可是学习的过程却极其的痛苦。学了没几天,不仅没有学会基本的滑动,甚至连最简单的站着保持不动都难以做到,反倒是摔得全身淤青,渐渐地便萌生了放弃之意。又过了几天,情况还是如此,可能是摔怕了,看着新买的滑冰鞋再也没有了喜悦,而是将它猛地丢进一角,再也没有拿出来。和爱迪生相比,自己实在太渺小了!
15、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季羡林,以98岁高龄告别人世。
16、如何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在品读《教育魅力》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7、读完了这则故事,半晌,我都无法言语。马寅初读书意愿之强烈深深地震憾了我,也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让我对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有了新的理解,也引发我重新去审视自己的学习观。马寅初不能读书宁可去死。而我呢?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工作来的钱全用在了我身上,兴趣班、零食、玩具、名牌衣服……可我还不领情,觉得这是我应该得到和享受的。就像对于读兴趣班,我认为父母是在扼杀我的精力和童年,却不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习上也是三心二意,对于老师和父母反复指出的缺点——不抓紧时间、动作慢,也是“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或者听的时候觉得惭愧,有道理,却从未真正想过如何从根本上改正这个缺点,让自己更进一步!
18、他以笔为武器,唤醒了无数中国人,被后人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19、这首明白如话的《食粥》诗,是陆游74岁时写的。诗的中心意思是,食粥可以使人长寿(即长年),赛过神仙。
20、季老有个“三不主义”的养生之道,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就是九个大字:不挑食、不嘀咕、不锻炼。
21、(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2、记得我曾两次拜访季老,他在我带去的册页写过成语“闻鸡起舞”,还写过朱熹的一首七绝:“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3、不会做这些的,均被列入“老实”、“呆子”、“不识时务”不开窍愚昧人之列。
24、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仕途屡遭贬谪,因为主张抗金而受排挤,一生壮志难酬;和唐婉的幸福婚姻横遭长辈拆散,情揣刻骨铭心的精神创伤;晚年闲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生活拮据,缺衣少食,几近“苦行僧”。然而,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饱尝世态炎凉、宦海沉浮的陆游,却享年86岁,是我国古代诗坛罕见的“诗翁寿星”。
25、首先是要“管住嘴”。《皇帝内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白岩松常说两句话:一句是“任凭‘三高’食品美味,我却独爱蔬菜”,一句是“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作为健康宣传员的白岩松,平时当然也喜欢美食,但他更爱吃粗纤维杂粮,而且保持一定的“饥饿感”。他认为,在进餐时“管住嘴”,才能带来健康的生活。
26、“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很有意思,为什么呢,因为两句话,没有一句是对的,这个也是的科大粉天天挂嘴边的一句话。
27、1979年7月9日,中共北京大学委员会根据6月13日中央关于“解决马寅初问题”的指示,向教育部d组并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请示报告》。根据报告的复印件摘录如下:
28、“若无他故,我必活百年。”这是我国著名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家马寅初先生说的一句“狂言”。事实上,马老生于1882年,卒于1982年,正好百岁高龄。
29、读着读着,我想起了以前刚开始学葫芦丝时,吹的力度老是掌握不了,我差一点就想放弃了,可妈妈却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你不能因为碰到一点点挫折就想放弃,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你肯努力,成功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30、所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个名字霸气北大校园,清华校园
31、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经典文章
32、北大对马寅初先生的批判,分1958年以前和1959年底以后两次。前一次,看来还比较着重于就学术范围内谈的,批判他的“人口论”、“综合平衡”和“团团转”等问题的思想、观点;后一次则已超出学术讨论范围,错误地扣了许多政治帽子,如:“用学者幌子搞猖狂进攻”、“一贯为帝、封、资服务”、“攻击‘三面红旗’”等等。这后一次批判主要是根据康生的两次“指示”(1959年12月15日陆平同志传达的记录和同年同月23日康的信)搞的。
33、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现代作家)转引自1981年7月16日《文学报》
34、潘序伦将现代会计的复式簿记方式及其理论引入中国,奠定了中国现代会计学的发展道路;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并创立了一个闻名中国的会计品牌——立信。
35、而且目前也没有出现中国工业大学,中国理工大学,当然又几个专业性大学(比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中国医科大学等)。
36、这些现象我个人认为问题的根节在于当今的世风,全民的不学无术、浮躁、急功近利、为名利不择手段的博出位造成的。把一个由于某些个人原因偏离正常轨迹流浪的人因经常读书被一夜打造成“哲理大师”纯粹是愚弄国民的智商。而这些个联手打造的网络推手们则从中牟取巨额利益,一时间网络大小V和主播们纷纷蹭VIFI、丑态百出地尽显在世人眼前,这种丑恶的风尚又进一步恶化社会的风气。
37、甚至连研究赵树理的人也被嗤之以鼻,看低三分,被目为不识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