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2、《易经》侧重点讲的是变化、怎么变化,变化的方法、步骤以及变化的各要素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则、规律。
3、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处)《道德经·第八章》(译文)至上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居处于众人所讨厌的低处,所以,水的性子很接近于道。
4、虽然他的公司运作还算正常,但是已经出现了很多隐患和漏洞,所以他希望我能够改变新气象。(道德经老子的名言)。
5、 译:对别人所畏俱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对此有一颗敬畏之心。
6、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道德经老子的名言)。
7、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变化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来的。
8、老子乃至道家学说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给孔子的“理想国”开辟一个精神逃脱的小路。孔子的现实世界实在是太刚性、太无聊、毫无生气、毫无创造性的地方,从肉体到精神完全束缚在极端虚伪、极端压制的繁文缛节当中。为什么要这样?只是让皇帝保住他们天下的稳定,各级官吏完全处于高度的紧张戒备状态,即便如此,仍然免不了贬官甚至杀头的下场。一旦被贬,官员们就可以在道家学说中找到精神的寄托:不是纵情山水之间,就是舞文弄墨,或者学神仙。在这方面,道家是灵魂一个很好的出口。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11、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2、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1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道德经》
15、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
16、包括他的思维模式,包括与人怎么共事,接触。这些东西如果你始终保持有一个距离的冷静心。
17、上等资质的人在听闻知晓了道以后,立刻会勤勉地去学、去做;中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会半信半疑,认为可有可无;下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就会大声嘲笑,大加讽刺。但如果这等人不嘲笑的话,就不算是真正的道了。
18、飘风:狂风。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用来比喻来得凶猛,去得也快。
19、了解、通晓别人的人算是很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有智慧的明白人。战胜别人的人算是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时有本事的强者。
20、时间大概过去半个月,我发现其中有两三个刺头特别的阻挠,这几个人的职位正好在我下面一级,
2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22、注: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不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23、第一章的中心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是“道”,怎么去实施行“道”。
24、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5、(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26、(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27、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8、老子名言: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9、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30、解悟:最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漏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31、 译: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32、那一刻我感觉怪怪的,但是我知道这是必须要经历的阻力。
33、虽然问题有时候会出现,但是我总是想着曲则全这三个字,一般该在面上讲的就在面上讲,
34、老子对孔子说: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35、全然就是接纳所有的事情,接纳所有的因缘聚散。
36、再大的树木,也是从一颗小树苗开始长起来的;再高的塔台,也是用泥土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不断努力,哪怕每次只做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若能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37、我们先说说“谷神不死”这句话,这在《帛书》甲乙本里写的是“浴神不死”,沐浴的“浴”,我们现在念(yù),但实际也是“谷”字。这个“谷”是左边三滴水,即水冲出来的这种山之间的低洼的部分叫“谷”,所以叫“浴神”,也就是说这种空虚的、中空状态的属性,它的灵验是永存的,是一直存在的,叫不死。
38、(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39、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40、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4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2、老子名言: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3、(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44、(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45、(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46、(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47、(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4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摘自《老子·道经·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