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由,教你知道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2、 父母付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对子女的提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性,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是美德。
3、孔子说:“说话花言巧语,待人假装和善、百般讨好,这样的人最不善良。”
4、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孔子的一句名言是什么)。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一句名言是什么)。
6、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7、“做人哪里需要能言善辩呢?伶牙俐齿,左右逢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种人只会用口头上的甜言蜜语来征服他人,却不会付诸实践、做好实事,最终只会让人厌恶。做人,脚踏实地就可以了,哪里需要能言善辩、花言巧语呢?”
8、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1、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推崇“言有信、行有果”,但是否定“必”,孔子还说过“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这个意思。“必然”和“自由”是对立的,孔子既然崇尚“自由”,就肯定会反对“必然”。孔子一生的磨砺都是在不断地解放自己,孔子追求的是自由之路,这也是圣人成圣的必经之路。
1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上学习,喜欢学习不如快乐学习。”
13、译文: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孔子说过关于守信的名言
15、只要躺在床上就叫“寝”,不管你有没有睡着,睡着了才叫“寐”,不管是《诗经》中的“寤寐思服”,还是《国语》中的“归寝不寐”,都明确区分了这两层意思。
1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7、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18、 表面上看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会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19、作为中华传统的文化精髓,我们孔子的名言流传至今,对我们的人生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和启发。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孔子名言100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人名言栏目!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们而不会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却不团结人们。”
21、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作为鲁国大夫,却公然违抗这一规定,将各自封地的城墙修建得远远超出了标准。
22、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3、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4、译文: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25、“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2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27、真得了道的人,忘了自己有道,那个有钱惯了的人,身上从来不缺钱,听说今天又赚了二十个亿,“哦,今天又赚了。”听听而已,并没有觉得欢喜,钱来了也同“鱼相忘乎水”一样。如果穷人中了奖券,或得了两百万,七天七夜睡不着,镇定剂都没有办法。我们这里也有做大生意,有大资本的人,他听了笑了,可见我很懂他的心里,就是这个味道。可惜很多人好像没有这个经验,等到慢慢发了财,就有这个经验了。
28、南怀瑾老师:孔子的学费问题(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检讨的)
2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31、译文: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3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3、《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3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35、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自省——认知;宽容源自于理解;忠诚自己、善待他人。
3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7、他们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他们都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称为“三桓”,且世世代代都是公卿,在朝中根基颇深,是鲁国实际的掌权者。
38、我确定这前半句是《论语》中的话,可这后半句似乎不是孔子他老人家说的吧?
39、译文:当他父亲活着(父在,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于父之道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40、孔子来到卫国后,卫灵公十分优待孔子,经常向孔子讨教强国之道,孔子也趁机将自己的学术推销给卫灵公。但是在听过几次孔子的言论后,卫灵公便对他的这套理论不感兴趣了。在他看来,孔子所宣扬的“仁爱”并不能帮助他达到目的。
4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2、 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勇敢有时候是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自信与镇定。
4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44、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46、 孔子带给我们的是大地上生长的信念;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