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2、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3、昔今这种对比古诗里还是常见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其实白居易在对比中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
5、张九龄是唐朝开元时期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挤,贬谪荆州,望月怀远,写下此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开篇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7、交过子时是明日,搀先半夜赏中秋。方回《中秋前夕三首稍穿疏树残光碎》
8、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9、 作者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作者进行一系列对比:
10、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11、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齐已《中秋月》
1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唐高适
1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5、“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显然这圆月在诗人眼里不圆,这种发问折射了诗人由外在之物的中秋明月到内在的之情的孤寂凄苦。
16、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17、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明月带来的凄苦怅惘失落之感。
18、《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9、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20、《送人游吴》(唐)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21、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2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3、月亮在古代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
24、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
2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26、望中秋,无五日,月还圆。张孝祥《水调歌头舣棹太湖岸》
27、读者在一片朦胧的月色中,仿佛见到了李白忧郁的目光;“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2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29、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30、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3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2、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惟生哀我未平复,为我力致美肴膳。
33、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
3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
35、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6、这首诗描写了在一个沉沉的暗夜,为温馨友谊的灯光照亮生活的一角。又一次,杜甫全家逃难山中,遇到大雨,饥寒交迫,狼狈不堪,当深夜路过彭衙、来到朋友孙宰家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面: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3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8、秋空给人以深深的思索,您留给我的瑰宝是哲人的深思明辨,还有那从容出世的信条。
39、《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40、诗读至此,不禁为之动容,白居易是如此变幻的再现自己的悲苦感,也不禁惊叹诗人诗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4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42、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杜甫《月夜思乡》
43、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4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47、中秋待月陆龟蒙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48、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苏轼《念奴娇·中秋》
49、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50、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51、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52、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53、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霜月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54、桂枝明月祝福贺,音好花开成佳缘。月赋谢庄-月赋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
55、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56、昔今这种对比古诗里还是常见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57、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58、 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59、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中秋寄远》
60、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61、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62、张九龄是唐朝开元时期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挤,贬谪荆州,望月怀远,写下此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感情真挚,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开篇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63、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