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母爱,这是我听过最朴实的表达。生命伊始,生命终结,在这之间,我们尝尽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因为有了这中间,这人生才得以圆满。
2、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3、只知道它从指隙间溜走留下一只空空的手老得握不成一把拳头只知道额头它烧了又烧年轻的激情烫得人心焦焦掉的心只剩一堆灰为了有一只雏凤要飞出去,颤颤的翅膀向自由不知道永恒是烈火或洪水或是不燃烧也不回流(余光中的诗歌主题)。
4、《守夜人》是余光中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的自选自译诗集,1992年首版于台湾,收诗65首;2004年,新收17首诗,于中国台湾再出新版,序言中写道“诗兴不绝则青春不逝,并使人有不朽的幻觉”
5、 让我们沿着余先生诗歌创作的足迹,一一采撷那些曾经盛开的诗文珍宝,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6、《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7、《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8、夫人范我存是余光中表妹,第一次见面是在姨妈家。当时余光中17岁。相遇仓促,再加上两人都很害羞,所以并没有说上几句话。不久,范我存便收到了表兄寄来的一份同仁刊物。可笑的是,余光中从未问过表妹的真名——收信人上写的竟是表妹的小名:范咪咪。
9、(27)汪森《词综序》,施蛰存编《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748页。
10、评论、翻译,他也通通在行。除了翻译十四行诗、现代诗等诗歌,《梵谷传》(梵谷=梵高)是他最有名的翻译作品
11、作家慕容莲生曾在人物随笔《每朵莲都像你》中这样描写余光中和范我存的生活:
12、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13、余光中写的不是问题答案而是诗,他借助的不是概念的渲染或逻辑的推理,他的本领在于独到的意象的捕捉和象征暗示的呈现。由“霞光”没入“暮色”、“灯光”没入“夜色”和“星光”没入“曙色”的自然景色,联想到生命之归于永恒和年寿之有时而尽,《天问》全诗以“天色”为中心意象,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对自然界是写实,对生命是象征,围绕这一中心意象,诗人写了三种不同的天色,这自然界的三种天色在前三节中如果还只是一种比喻,只具有平面的意义,那么,由于第四节的人生哲理的提升和照耀,它们也就被赋予象征的和深层的意蕴了。
14、著名诗人余光中于今日逝世,得知这一消息,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遗憾。提起余光中,大家总会想到那首著名的《乡愁》。走过近一个世纪岁月的余老,在《乡愁》之外,更是以一枝笔去诠释他理解的生活。闲暇时,或看戏,或写文,为的是一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执念。但作为一名艺术家,余老的艺术造诣不单单在文字方面,余老认为艺术都是相通了,他对音乐也有自己的看法,甚至在余老一生中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都被拿来作为音乐素材。你知道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