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2、理由:君子能够做到友爱亲人,仁爱百姓,能够仁爱百姓,因而能够爱惜万物。以此为座右铭可以在自己有浪费食物或者恶劣情绪的时候,及时地控制住自己,告诫自己要善待他人、惜粮惜物。
3、解释: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4、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5、读书太多最容易成为自以为是的无知者。——卢梭
6、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7、(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9、(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0、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11、(5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的读书名言)。
12、(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5、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1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0、孟轲的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具有“善端”,也就是有为善的倾向。这些“善端”是天赋的,为心中固有的。因此,又叫“良知”。孟子的名言
2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美]巴罗
23、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5、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呀!
2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7、译文: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28、(5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9、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3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1、即使将所有的印度宝石跟我的藏书交换,我也不乐意。——吉本
32、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33、 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3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35、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7、释义: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38、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9、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40、诸侯之宝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41、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2、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