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去的爱情,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在的爱情是一把锁配多把钥匙,或者是一把钥匙能开无数个锁。
2、木心代表作:《琼美卡随想录》《西班牙三棵树》《温莎墓园日记》《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2014年2月14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温故》第二辑纪念专号,首次发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灯
3、无奈找不到那么多可爱、好听、好吃、好看的,那么,我知道什么是好的。我在“文革”中不死,活下来,就靠这最后一念——我看过、听过、吃过、爱过了。
4、但《都柏林人》好读的多,也确乎美好。一生只写四本书的人,每一本书都是心血。《都柏林人》我最喜欢的是《阿拉比》,《往生者》。
5、因此,本书旨在刺激、扰乱和迷惑读者,让显而易见的东西变得奇异起来,也许还会让奇异的东西变得显而易见。”
6、木心曾说:“我的美术馆应该是一个一个的盒子,人们可以听着莫扎特音乐从一个盒子走到另一个盒子。”可惜他最终没能看到这些仿佛漂浮在乌镇元宝湖水面上的一个个盒子。只是在临终前,看着美术馆的设计图,有些迷糊的喃喃道:“风啊、水啊,一顶桥。”……
7、这次的新书数量有30+,主要涉及小说、历史、人文社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查看哦~
8、穆斯林,是指信奉伊斯兰教的神安拉的人。《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著名作家霍达所著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我国回族一个穆斯林家族跨越六十年的历史兴衰和家族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描写了几段交错复杂的爱情纠葛,具有民族史诗的品格和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地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并于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9、“心灵/心智(mind)是什么?我是谁?纯粹的物质能思考或感受吗?灵魂(soul)在哪里?面对这些问题时,人人都会陷入困惑之中。
10、咱们中国的经典史学著作也很多,绝对能拓展眼界,但译文版读起来没有文言文版那种韵味,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社会阅历才容易体悟,不符合题主要求的容易理解,因此不推荐。
11、书中探讨的赋税、政府补助、公共建设、贸易保护主义、就业等问题对于今天人们的经济决策依然有启发作用。
12、汤显祖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杜丽娘与柳梦梅至情至深。良辰美景奈何天?我写:你要享受良辰美景,就当是为我。
13、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14、秦文君1971年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林林场插队务农,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第一部中篇小说《闪亮的萤火虫》,1982年开始其文学创作。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
15、在别人看来这是无底深渊,而对于木心来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或许,你也能读出几分木心的孤峭。
16、从世界政治局势出发,诊断资本主义面临的困境。地区、阶层和国家间的鸿沟造成严重的撕裂。
17、木心的学生陈丹青说,阅读木心的作品,就是在阅读自己,是在反省和顿悟中找到那个最好的你。从《素履之往》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木心的文字朴素自然,感情真挚动人,思想冷静而深邃,在通俗易懂、不事张扬的叙述中,给人以浩瀚而深远的哲理凝望。
18、不读《史记》不知史。我最喜欢的是《史记》里写项羽等的篇章,直觉那才是司马迁的性情所在。读《史记》,不止读史,也读文。其文浩浩荡荡,或如春日艳丽,或如夏日热烈,或如秋日明媚,或如冬日冰寒。
19、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20、顾城身上有太多不食人间烟火之气了。纯粹之人,纯粹之诗,纯粹之文。因而有无限之美,因而有无限之悲。这里没有说他的诗,而是他死之前唯一的一本小说《英儿》,小说也有诗的味道。
21、咏梅:我在大概11年的时候开始做公益,那时候有一个项目是给盲人读书,就专门在电脑上下了一个软件,我自己录,自己剪接,专门去学。完成之后,要把一个完整的东西交给那个机构,结果就是半途而废,首先是在选书上,我没有经验,我选了一本特别厚的书!结果呢就是一开始就不顺利,我就放下了,放下我说等一等,结果就各种事情忙来忙去,一直就耽误了,所以我心里头有一个结,我觉得这事情没有完成。
22、荷马、莎士比亚、拜伦、哈代、福楼拜、巴尔扎克、司汤达、纪德、尼采(哲如诗)、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23、这首不算长的诗篇,却似一股深流的静水瞬间冲开你的心门,让你心底涌起无限柔情,眼前划过一幅幅写满岁月流金的镜头,这些慢镜头会引领你在某种回味中,一点点寻找自己的精神原乡。开篇的“记得早先少年时”把记忆拉回故乡拉回童年我们中国人常有“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之说,许多人的人生选择都是从少年起步的。而在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人生里,都会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叫回忆,甚至许多人觉得,就连月亮也是少时故乡的月亮最美最明。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