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2、(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这说的是国风中尽管多有慕色生情的文字,但不涉淫邪,不至放纵;小雅里常常描写战士庶边行役之苦,却不会逾礼越矩,恶言乱上。总而言之,所有的情感都是出自真挚的胸怀,没有不正当的思想,循规蹈矩,有礼有节。(孔子有哪些经典的诗)。
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传统的解释以为这章直接讲仁礼关系或礼文关系,但这实是误解了原意。子夏引的三句诗翻译出来是:“‘笑得甜甜的秋波流连天生丽质(如出水芙蓉------素)光彩照人(最好的文采----绚)!”“素”,指美人胚子。“绚”指“文采”,“素以为绚”指“素”本身即是“绚”,有如張祜诗《集灵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杨妃外传》:“虢国不施朱粉,自有美艳,常素面朝天。”孔子就此进一步点出,画得最好(绘事)也比不过天然的美(素)。天然美是第一位的——“绘事后素”。“后”者次也第二位也。子夏领悟了,说:“评论诗,也是礼在后吧?”孔子说:“启予者商也姑可与言诗矣!”能给我启发的就是子夏了!这就可以谈诗、评诗了。黑格尔论抒情诗,说:“一纵即逝的情调,内心的欢呼,闪电似的无忧无虑的谑浪笑傲,怅惘愁怨和哀叹,总之,情感生活的全部浓淡色调,瞬息万变的动态或是由极不同的对象所引起的零星的飘忽的感想,都可以被抒情诗凝定下来,通过表现,变成耐久的艺术作品。”“抒情诗的这方面的乐趣,有时是来自心情的一阵清香,有时由于新奇的观照方式和出人意外的妙想和隽语。”孔子之强调“言诗”以“素”(情感、内容)为先,文饰——“礼”为后,正是对抒情诗之内在本质之深刻体会和把握。(孔子有哪些经典的诗)。
6、历史留下的直接记述太少,两派都以自己的论点去解释那几句简约的文字,并从各处搜求旁证。但都缺乏可以确立己说的充分论据和圆满论证,又都竭力排斥对方观点,掺杂师法门户的宗派偏见。
7、康德说:这是一种自然的合目的性,背后预设了一种秩序观念,所以有人把它理解为“形式美”,或“在形式感基础之上的对真理的领悟和启发”(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我则认为若通过理性的抽象已经剥落了性情。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纯用直感,一悟到底,大美无言。
8、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1、(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2、虽然有汉廷与郡国的重视,但战国之乱,秦火之厄与秦法之病,以及秦末之乱与楚汉之争,都使得存世的古籍稀少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可能还有另一种原因在发挥作用,即民间的持书人,此时未必相信官方的诚意,而世上也可能确有历劫存余的古书,但出于各种考虑,持书人并不愿意将其拿出来交给官方。但是,终究还是有了极具价值的发现。
13、孤青似竹更飕飗,阔白如波长浩渺。能方正,不隳倒,
14、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15、杏林之中,孔子置琴膝上,抚弦吟唱,就在这悠扬的音乐声中教会了弟子们诗三百,何异于神仙雅会?
16、(孔子名言名句)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7、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译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21、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22、(译语)有志者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23、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4、孔子的经典名言100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5、--------------------------------------------------------------------------------
26、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27、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28、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0、这两首论述时空观的小诗很富于哲理性,分别在1795年和1799年发表于《文艺年鉴》上。
31、最后,“中国”与“中国人”之文明品性与文化身份的反思。我是谁?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严重依赖我个人的生命记忆。同样,何谓“中国”?这个问题的回答,就要严重依赖“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记忆,尤其是其文化意识觉醒期所形成的那些早期文献所保留下来的“根期”(root-time)族群记忆。进而,如果仿照犹太大哲施特劳斯“我们为什么还是犹太人”的发问,我们也认真问一下,如今,“我们为什么还是中国人?”则无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在以诗书为核心的“五经”之内,任何想绕开“五经”而对这个基础问题进行思考的努力,必然都无法进行。因为,正是在以“诗”“书”为核心的“五经”系统中,以“华夏”自任的“中国”(及“中国人”)的“根期族群记忆”,获得了系统的保存,并且将华夏之所以为华夏的已经自觉的文化意识,进行了卓越的凝聚与沉淀。孔子身后的诸子之丸,与夫两千多年悲欢离合的历史文化,其实都游走在这张“诗书”的盘中。即便如今的你想要走出它,也必须先了解它才行,因为它的灵魂与影子,至今还在运行在你我的族群血脉之中,并浸透在你我的文化意识之内。
32、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3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3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35、王弻说孔子“体无”,“以无为体”,境界比老子高。套用王弻的话,孔子的心灵是“以诗为体”。与之相比,古希腊人心灵以“理性”、“逻辑”为体,诗也是史诗,讲事讲人逃不脱的“宿命”。中国文化心灵是诗的、艺术的、抒情的心灵。孔子的“诗论”是中国这种文化心灵集中而自觉的表现。
36、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37、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8、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9、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40、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起,学者扩大了视野,开始在较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上,研究春秋时古文献和《诗经》流传的情况,研究孔子整理古文献的思想和方法,全面探讨《诗经》和孔子的关系,以此为题的专论达数十篇之多。由于以新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审视,使这一公案取得更大的进展。总括近十余年的研究,基本认识如下:
4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2、翻译: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43、想参与中华书局与京东图书联合举办的“传统文化月”活动,
44、智者乐,仁者寿。是可忍,孰不可忍?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5、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6、(译语)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7、《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48、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4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0、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51、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52、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53、曲阜兮遗墟,先师兮阙里。神仿佛兮如在,涕潺湲兮不已。穷天地兮一人,揭日月而照临。生无万乘之位兮三千这徒心服而四来。嗟愚陋之不明兮仍商赐之为疑,羌纷纷其妄作兮悖道违义而弗自知。顾六艺之折衷兮取舍纵横而协于道,后世苟轻肆于胸臆兮必遽贻于诟病。三纲立而五教明兮实治世这宏矩,履厚地而载高天兮胡一日之可舍,宜万龄这庙貌兮春秋不乏其时祀。合仁义以为冠兮结忠信而为佩,集道德以为裳兮服文章而为带。列笾豆为左右兮苹藻性而洁肥,酌玉醴以为酒兮错琼瑶而为粢。升堂而北而兮望冕旒之巍巍,惟神明之降鉴兮洞精神其来歆。
54、 孔子说过《诗经》的精神,在于“思无邪”(《为政篇》)。自由的想象力,却能够凸显合乎礼义的自由意志。发乎情,还要止乎礼。孔子劝勉弟子们学《诗经》,主要是透过吟诵、品味,激发人的情意、考察人的得失、了解合群的道理,并且抒发内心的忧怨。就近处看,可以侍奉父母;从远处看,可以事奉君上。还可以从中认识很多鸟兽草木的名称,增加自己的见闻。
55、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56、一言以蔽之,所谓孔子“删诗书”者,孔子选诗书也;所谓“删定六经”者,亦即选定六经也。何况,在孔子教学的时候,以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这些文献并不叫“六经”。“六经”是基本上汉人发明的名目。
57、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58、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59、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0、——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61、孔子教学,不托空言,要选教学资料,就从《诗》、《书》、《易》、《礼》、《乐》这些古传文献中选取。古传之《书》历来认为是政治档案,总量自然是极为丰富的,不能都讲,于是孔子就从中选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或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选出来(抄下来?)做教学资料。古传之《诗》,无论是周期性的王室采风,还是雅颂的制作,最终也是海量的文献,所以有“三千”之说。所谓“三千”,云其多而已,并非实数,《礼记》里面这种用法很多见。《诗》很多,于是也要选择那些更具有代表性的拿来讲解传授。《易》、《礼》、《乐》的情形应该也差不多。古传说“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而《论语》里面也自己作证说“子自卫反鲁,雅颂各得其正”,所“正”的,恐怕不止是“雅”、“颂”的文本,应该还有音律与仪节。因为卫与鲁,都是周天子的至亲之邦,保存古代文献是比较丰富完整的。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待的时间最长,文献方面的诱惑,可能是其中的缘由之一。如今《尚书》中保存的康叔封卫时的周初文献,大约可以算是一个佐证。
62、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63、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64、(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65、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