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我了解,爱情呀,就是人最高的自私境界。任何的爱情都是“我”爱你,因为有“我”,“我”不爱你就不爱你,所有都是为了“我”,不是为了爱。……我常常告诉年轻人,情、爱、欲是三个层次。一般人青年时都是欲,都是一点荷尔蒙,拿儒家的观点,都是“气之炽盛”,身体情绪的变化,荷尔蒙的变化,内分泌的变化,完全是“欲”。所谓“我爱你”“不爱你”,那是听肉体上荷尔蒙的指挥……爱,就真不容易了,爱跟欲不一样时,那才是真爱。……情,这个就难了,那就很高了。情是已经离开了欲,离开了爱,才谈情。
2、Philosopher:你会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就爱一个人吗?
3、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有趣的分析:从前是男性的双头人,他们被分裂后就会本能地寻找男性作为自己的伴侣,即男性同性恋,同理解释女性的同性恋。而那些原本是雌雄同体的“阴阳人”,他们就会本能地寻找那个被分裂了的“异性的自我”——这,就是“爱情”。就这样,阿里斯托芬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爱是人类出于本能寻找失去的另一半自我。(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
4、此时的尼采还尚未发觉莎乐美身上的独立精神特质,只是兴奋地向自己的朋友和妹妹表达自己陷入恋爱的幸福。欧维贝克是个典型的善良的中产阶级,在大学里教授神学,但他并不介意尼采对于神学的反叛立场,而是包容着这个孤独不安的灵魂——事实上最后也是欧维贝克去都灵,把已经疯了的尼采带回德国的。此时的欧维贝克已经结了婚。尼采在结束与情人的会面后,回到了巴塞尔,就去找了欧维贝克,向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情:他喜欢这个女孩,希望和她结婚,但是他自己又是个贫穷的退休教授——难道这不可以通过变卖自己的作品来解决吗?还有就是结束自己的漂泊生涯,重新回到大学寻求一份教职,毕竟家庭的生活要求的是安定。虽然他自己鄙视肉体结合的婚姻,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恋人的名声,一纸婚约还是有必要的。
5、知道吗,最可悲的爱情,并不是像两条平行线一样遥遥相望,而是像两条交叉线,相知后又渐渐远行。
6、爱情的辩证法对于人的自我牺牲的无条件要求,使得一个人的爱很有可能会是单向的:我爱一个人,但他/她不爱我。但是由于这个人的爱是真正的,所以他不计条件地无私付出——情感上的专情,物质上的资助,时间上的陪伴……他或许并不在乎,接纳自己的爱的,究竟是回音壁还是无底洞。
7、赌气证明的爱,如果你爱上了一种类型的人,但是父母却觉得他(她)不太适合你,这就激起了一些人的叛逆心理,觉得一定要证明一些什么来进行反击,这个时候,你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理智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平静下来,认真辨别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和这个人相爱。
8、露•莎乐美是个聪慧且富有冒险精神的少女。她把梅森伯格带给她的尼采的作品都看了,似乎理解了里头的思想。同时她还聆听着梅森伯格对于尼采的赞美:才华横溢、为自由而牺牲一切的严峻的哲学家、孤独而敏感……总而言之少女们对于成熟大叔应有的期待,哪怕是尼采那本来是缺点的孤僻性格,都让梅森伯格给粉饰成了“为哲学献身的高贵表现”。莎乐美产生了对尼采兴趣,同意了这次见面。
9、而尼采——比《当尼采哭泣》里的他自己——要悲惨得多。现实中的莎乐美并没有为伤害了他而感到愧疚,也没有为他请一位心理医生来治疗他的心伤,留给他的只是落荒而逃,逃回自己那古怪而孤独的哲学世界中,之后还有六年多的孤独漂泊生涯在等待着他。
10、人与爱情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爱情的起源问题。爱情从何而来?为什么会产生?这是爱情哲学思考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西方哲学家大多是从对“人”的基本认识出发去解释这一问题的。他们把爱情说成是人的本性,或者认为爱情出自人的本性。这样就把爱情的起源归结为人性之必然,使人与爱情紧密地联系起来。(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
11、 或许悲观的存在主义哲学流派又要反驳,说尽管人们努力地想要去把握并且设法控制他人的自由,但是,倘若被爱者变得宛若如提线木偶,那么,爱者则会重新陷入孤独之中。因为在爱情之中,人们总是渴望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归己有,人们所真正想要占有的,是一个作为自由的自由,而并不想要像占有一个物体那样占有被爱者。然而,“我”对于“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的爱情又会使得“我”“注定要迫使他人行使他的自由,以建立我的存在”4
12、Philosopher:那就是说,爱一个人就意味着对这个人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了?
13、如果他的爱基于这个原因,是不是意味着如果这个原因不再存在的时候,例如你出了车祸而不再有吸引力了,他也就没有理由爱你了?如果你的美丽一消失,他的爱也就消失了,这是真爱吗?如果你的爱人爱你是因为你的美丽,那他到底是真爱你还是仅仅爱你的美丽?
14、Student:对这个事情我也想不清楚,所以我才问你的。对我而言,说我喜欢某个人非常容易,可是说我发自内心地爱某个人却非常难。所以在我看来,爱情和喜欢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这种差别也可能像钱够花和成为富豪之间的差别一样。赚够维持生活的钱不难,可是要成为富豪就难得多了。
15、YoungMan:你说得好像你对爱情比我知道的更多似的。对我来说,这部分是爱情最重要的部分,我认为这就是爱情的全部。即使这不是全部,这也是爱情最重要的部分。
16、动人心弦的爱情经历并不会为一个哲学家带来声望,但这却没能影响他们那别具一格的浪漫。为大家整理的几位哲学家,或多或少都曾为情所陷,但他们对爱情的见解却独具只眼。
17、爱她,看见她笑你也高兴吗,看见她哭你也难过吗。喜欢整天黏着她吗,爱她,就是她一刀捅你你却担心血溅到她身上弄脏她衣服。但你却只是不敢说出口,只是逃避,如果你真爱她,就去大胆的去追吧。
18、阿里斯托芬是从讲故事开始他的发言的。他说,最开始的人类,并不像如今我们所见的那般只有男性和女性,除了这两性之外还有一种性别叫“阴阳人”:既是男性又是女性(阿里斯托芬同学准确地预言了当今人妖的出现……)。而且,当时的人类身上的一切构成都是双套的:两个头四条手臂四条腿,每个头上则也是各自一套完整的眼耳鼻嘴……除了生殖器官之外,其他的器官全都“双倍”,类似于今天时代里的“连体人”。还有就是,他们的身体是圆形的,他们如果要走或者跑的时候,会把身体卷成一个球飞速向前滚(火影里丁次的肉弹战车之术?)……
19、存在一种秩序,使得诸元素能够和谐共存,甚至能展现出一种美的秩序——厄律库西马库将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称之为爱。事实上这并不是他的专属理论,而是古希腊哲学家们一致寻求的哲学理想。准确地第一个将这种力量命名为“爱”的人,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恩培多克勒——世间万物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组成,而促使这些元素自由组合成世间万物的力量的,便是“爱”与“恨”:“爱”使诸元素聚合,“恨”使诸元素分离,元素的聚散离合即是我们所见的事物的生灭变换……这非常符合我们对“爱与恨”的印象。早期的哲学家们,就是用这些感性的词语,理性地为世间的运动给出解释——其背后所体现的,便是人类对于“爱”个字所赋予的美好意义与力量。
20、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才能说得出来的话语。也许我们可以说,出于自己的哲学理想而把自己从世俗的幸福中放逐了的尼采,是自私而不值得可怜的。确实如此。换作任何一个别的女人,在面对哲学家尼采的求爱的时候,也许都会三思。莎乐美的拒绝中虽然有一种“对于男人的征服”的自私,但也同样有人之常情的对于幸福的考虑(毕竟后来莎乐美确实也结婚过)——为这样的一个人将自己的人生搭进去,显然过于不值。
21、疯子:可是呀,你又如何向他人证明你手中的指南针与地图,便真的就是指引我们在这世界前行的地图呢——三言两语还是无法解决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的矛盾:超验与经验的断裂。大家都在寻找着那在万千岔路中通向幸福的唯一的“路”,不是么。
22、Philosopher:你会没有原因地欣赏一个人吗?
23、然而知识分子的聚会与就是常人不太一样。正当大家坐在了餐桌前,准备开始享用美酒时,医生厄律克西马库却说,一群知识分子坐这里喝酒还伤身实在是太没有层次了,但是不喝酒好像又没了消遣,不如我们来进行哲学式的问题吧(黑人问号???)……然后众人一致同意了他的意见,最后他给出了今晚的主题:赞美各种神的诗人很多,但是很少人赞美爱神,于是我们今晚就讨论“爱”吧。就这样就有了传世的《会饮篇》。《会饮篇》最后以苏格拉底的情人阿尔基比亚德对苏格拉底的赞美,作为对这次讨论主题“爱情是对永恒不变的精神的追求”的升华,结束了这场对于爱情的讨论。
24、“永别了,亲爱的露,我将和你诀别。希望你好好保护自己的心灵不被相似的行为侵袭,同时祝愿你在别处受到欢迎,虽然你的品行在我看来已经无药可救。我没有读完你的信,我已经读得太多了。”
25、人本主义哲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曾经说过,真正成熟的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在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3将所爱之人的言行抑或态度作为获取或审视自我认知的行为,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削弱甚至损害了个体的完整性与独立性。爱情让男女双方心甘情愿、情不自禁、不知不觉地以对方作为自我认知的决定因素,却又恰恰是因此,让彼此一步一步地失去独立性和完整性,也因此而削弱了个体自身的吸引力,破坏了个体与其所爱之人之间的平等与自由,使得二人的爱情仿佛永远都不能达到成熟的状态。
26、所以真正的爱情是困难的,因为它要求两个善良并真正理解和爱着对方的人同调地付出(而现实中太多人遇见的只是一方付出一方占有的不平等);但是真正的爱情也是超越了常人所害怕的那种“付出了没有回报”的顾虑的,因为它是一种人的本质的更高的自我实现。
27、YoungMan:实际上不总是好事。有时候爱情的感觉是苦涩的。比如当你爱一个人,而她却不爱你的时候。但你却情不自禁,这是苦涩的爱情。当两个互相爱慕的人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们的爱情也可以是苦乐参半的。
28、在斐德罗看来,“爱”这件礼物是如此神奇,它能让人超越自己的渺小与有限,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所喜爱的事物,或者人,而奋不顾身——一个人可以因为害怕被爱人看到自己的懦弱而鼓起勇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在命运之神开出的“一命换一命”的条件下,阿尔刻提斯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患了绝症的丈夫的命,最后善有善报被赫拉克勒斯将灵魂从死神那里救了回来,与自己的丈夫再度团聚……
29、对于某种美好品质的爱恋——这便是鲍萨尼亚所认为的。在论证开始,他首先提出了“两位阿佛洛狄特之神”的说法,认为有两个爱神,一个是由天本身诞生的年老的爱神,一个是由宙斯和狄俄涅所生的年轻美丽的爱神,这两位爱神给了人类分别以不同的爱。其中,后面这位由宙斯生的爱神,鲍萨尼亚称她为“地上的阿佛洛狄特”,她带给人的爱便是我们熟悉的肉体上的情欲——既可以是男女间的肉欲,也可以是男男之间女女之间的(emmmm):即单纯的肉体上的性爱。在鲍萨尼亚看来,这种爱驱使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肉欲而不择手段和对象,只要那个人能实现他的肉欲的愉快,他就会去追求那个人。
30、○郑万玲 南开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士,南京大学法国文学硕士。
31、我知道,你会将你的光芒洒向世间的每一个生灵,
32、中世纪后期,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基督教禁欲主义受到冲击,人的问题重新提起,爱情的哲学思考日渐活跃,近代西方哲学家对爱情的思考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摆脱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桎梏。以法国启蒙学者为代表的哲学家们直接诉诸于人的感性,从人的自然欲望是合理的这一前提出发,为爱情争地位。这样就使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又回到了爱情自然欲望说的老路上去了。他们认为爱情原本是人的欲望,是人的生理本能。但是,他们都不绝对排斥理性在爱情中的作用,并且认为爱情中感官的欲望应该受到理性的节制。这是他们高出古希腊、罗马先哲之处。与他们不同,另有一些哲学家则从理论分析入手为爱情“正名”,他们重新审视爱情的理论界说,提出爱情就是对我之外的现实存在的具体的人的感情.这样就把爱情从天国又拉回到人间,使爱情从中世纪对上帝的爱成为了对现实的人的爱。
33、爱情是一门艺术,人们要学会爱情,就得像学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艺术和技术一样的行动。
34、有的人把心都掏给你了,你假装看不见,因为你不喜欢;有的人把你的心掏空了,你假装不疼,因为你爱。
35、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找对了人,他纵容你的习惯,并爱着你的一切!
36、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37、真心爱你的人,不会对你忽冷忽热;真心追你的人,不会跟你玩暧昧;真心要娶你的人,不会胡乱承诺。
38、YoungMan:如果爱情经不起你的哲学分析,恐怕这并不意味着爱情有什么错,这只能说明爱情对于你的哲学分析来说太复杂了。我相信爱情,而不是相信哲学。
39、 文中还有一句话我感触也挺深的,“我们太孤独,内心不充盈,只能靠想象一个人的形象来填满自己的内心,失去时只会更孤独与空虚,更添几份失落与焦躁,这就会让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再也不会找回以前那个自己了。”事实上,也是挺多这样的现象,在心智不成熟的学生时代,失恋带来的打击挺沉重的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以前高中舍友失恋前后判若两人,从不抽烟不喝酒变成了一天烟酒不离,情绪上也从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变成了麻木和不思进取。现在想想,也许是执着的一方把对方看得太重了,以至于情陷不能自拔。凡事还需看开点,先把自己的内心充盈起来先,心智成熟时,看待这些情感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了,不要让其他人来填满自己内心,毕竟每个人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趁年轻好好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强大。
40、YoungMan:我不太确定我是否会赞成这个说法。
41、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
42、出于一种纯粹的对于对方的爱恋而付出,这是我们熟悉的恋爱中的人儿们会有的姿态。然而广义上来说,它的本质是执着某种信念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事物,这是拥有智慧的人类能达到的最高尚而幸福的事。
43、YoungMan:从逻辑上来说,两种可能性都有。可是从经验上来说,我们知道爱情通常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
44、你发现这个人特别有吸引力或亲近感是有一些原因的。可是一旦爱情产生了,它就独立于原来的理由。即使那些原因发生改变了,或者其他人身上具备更强的这方面特点,爱情也不一定会改变。所以爱情不是基于原因的。
45、牧师: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寻到的路的最后不过是悬崖峭壁——等待那些不信靠上帝的人的最终结局,仍然是地狱而已,与他此生是否行善并无关联。
46、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爱情的产生与个性的人的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美好的爱情是美好人性的体现,对于爱情的执著追求,事实上是人类对于自身美好本性的追求。所以,“爱情是人性的同一语,爱情的秘密就是人的一般秘密”。对于爱情的思考必然要联系到对人性的思考,只有从人出发揭开人的秘密才能揭开爱情的秘密。西方哲学家从对“人”的基本认识出发来考察爱情,这一基本方向应该说是正确的。
47、YoungMan:我认为即使一种爱情观必然会导致某种荒唐的结论,你也不能否定这种爱情观。也许爱情就是荒唐的,生活就是荒唐的。
48、你仰视苏格拉底,可我却认为他就是一个奇怪的老头。这是因为我们看做是优点的东西不一样,或者我们对不同的优点重视的程度不同。但是我可以说,我们欣赏某人总是有原因的。如果没有原因就一定不是欣赏。
49、YoungMan:完全正确!你要么有这种感觉,要么没有。有时候你开始没有这种感觉,可是后来却发现你实际上有感觉。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有这种感觉,可是过后却发现其实那不是真的。你没法欺骗自己。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和迅速地辨别出我们是否有这种感觉。
50、本文节选自《哲学家与爱:从苏格拉底到波伏娃》导论部分
51、Philosopher:如果你说的是正确的,爱情是一种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感觉,那么看起来我想获得爱情的话,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合适的人出现。
52、如果,有些人和你在一起,本就是为了满足他的需求,而不是有多爱你,多心疼你,那你趁早远离吧。
53、《存在与自由的重负—解读萨特〈存在与虚无〉》,杜小真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09页。
54、萨特还主观认为爱情具有欺骗性,而且自身天然地携带有不安全感。根据他的观点,“我”与“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之间的关系是处于冲突和矛盾之中的。“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在不断地力图控制“我”的自由。爱情对于自由的控制使得爱情具有了欺骗性,因为“我”作为受控制的一方会觉醒,并进而试图从“我”与“我”所爱之人或“我”的爱人对于“我”的控制与支配中解放出来。如此一来,爱情便充满了冲突。控制、支配与反抗、解放二者间的张力又会给爱情带来某种不安全感。
55、Teacher:现在让我们再看看爱情和同情,这两者是不是一样的?
56、如今的牧师只比教堂执事大一点儿,任何他人都是权威,所有的差异和权威都在某种具有共性的疯狂中、或者说在同甘共苦中被调和了。在无人真正拥有权威、无人能够以此方式令他受益、或者真正能够把被保护者带走的情况下,别的方式反而会更成功。因为有一点是确定的,当一个傻瓜自己走开之时,他会带上其他很多人。
57、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差别是类别上的差异,这还是程度上的差异。如果你有够花的钱,并且还有更多、更多、更多的钱,然后你就成富豪了。我喜欢一些人,另一方面,当我爱上什么人的时候我会把他放在一个不同的类别里,我不会把爱的人和喜欢的人这两类人混为一谈。
58、因为我自己的谬误只有我自己才能发现;只有当我自己发现它的时候,它才被发现,就算在此前全世界都知道也不算数。
59、显然这是个很糟糕的决定:毕竟李对莎乐美同样怀有情愫;即便李出于高尚的道德人格替尼采表白了,相信没有哪个女孩会愿意接受一个连亲自表白的勇气都没有的男人的。
60、我从不属于你,我才能真正属于你。当我开始拥有你的那天,也正是我开始背离你的那天。非伟大的两颗灵魂不足以拥有真正的爱情,所有的自嗨与秀,都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
61、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每一次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62、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长久,有些爱情从一发生就注定了短命,当然,你也可以维持,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隐患,这种隐患是先天性的,很难通过什么努力得到改良,就好像鱼在水里游,鸟在天上飞一样,什么样的品种决定什么样的轨迹。
63、Philosopher:我的意思是说,你关于爱情的观点暗示了你不需要去学习如何爱别人。你既可能有那种感觉,也可能没有。如果你没有对别人的那种感觉,那么你做什么都无法使自己产生那种感觉。如果你对别人有那种感觉,那么感觉已经产生了,所以你也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去发展这种感觉了。
64、然而世界之大,又有谁能够幸运地找到那在另一头迷失着的另一半自我呢?即便那个自我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够回想起自己古老而模糊的记忆,将其认出来呢?那些幸运地在初次相遇就触电般地认出彼此的人儿们,我们称之为“一见钟情”;剩下的对于更多人而言,往往都会经历无数次的聚与散,在一段欢愉与心伤后告别一个又一个的人——可能在最后,有的会选择遵循“寻求一个人类结合”的本质规定而找个能过日子的人进入婚姻;有的可能会失去希望不再去寻找,选择孤独一生的命运。
65、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的、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66、Sage:我相信我已经说清楚了。爱情是一种理想,我认为这种理想无法完全实现。我并没有说这种理想不需要付出代价。但是如果你看不出这种理想的吸引力,那我也就只能为你难过了。
67、Teacher:如果喜欢总是与一些优良品质有关,这些优良品质是喜欢的基础,那么喜欢是基于理由而产生的。可是想想看,一个爱自己孩子的母亲,她是因为孩子具备某些优良品质(这个母亲眼里的优良品质)才爱这个孩子的吗?
68、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69、首先,从爱情产生的自然基础来看,爱情根源于人类自然需求,爱情的发展有赖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这一改造的结果,不仅仅使自然“人化”了,而且也使人的本能社会化了,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爱者的水平决定着爱情的水平一样,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人离开动物界越来越远,本能的作用在人越来越弱化,而属人的东西却越来越丰富,爱情的发达程度就越来越高。其次,从爱情产生的社会现实条件来看,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方面通过社会化的途径,将文明融入人格体系,积淀为社会心理,转化为人的自觉意识,从而从主体的角度推动着爱情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步,都对爱情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力,并从客观上为这一发展开辟道路。
70、从巴门尼德开始,所有的古希腊哲学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反对感性世界,因为他们都看见了感性世界的流变不居——一如男女之间的热恋,可能转眼间情欲过去之后两个人就会分道扬镳。男女间的情爱固然是美丽的,但是终究也无法永恒——这样一种“美”,哲学家们都不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美”。
71、从“人”出发,西方哲学家在对爱情本质进行思考的同时,对爱情的价值也进行了颇多的思考。在这里对于爱情本质理解大相径庭的哲学家们,对于爱情价值的认识却表现了更多的一致性,尽管一致性的基础和立足点不尽相同。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了爱情存在的意义 ,认为爱情对于人是有益的。以精神需求为爱情基础的哲学家们称爱情为精神的“滋补品”,认为爱情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加崇高,品格更为优秀。以生理需求为爱情基础的哲学家则视爱情为合理地满足人的自然欲求的渠道,认为正是爱情才使人的天性得以实现,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72、Philosopher:可是他为什么爱你而不是爱别人呢?如果爱是没有原因的,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爱什么人是随机的?我们爱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优秀的,而是因为我们下定决心去爱他。如果基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爱情不可靠,那么没有任何原因作基础的爱情就更不可靠了。
73、与这一进步相伴,近代西方哲学家中不少人把爱情与婚姻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提出了爱情是婚姻基础的思想。爱情不等于婚姻,婚姻也不等于爱情。在人类历史上,婚姻的产生远早于爱情,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互不相连,所以,在西方古代哲学家那里尽管对婚姻的论述颇多,但他们并没有提出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代以来,首先是梅叶在批判基督教禁欲主义时指出,基督教所提倡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黑格尔以“婚姻是伦理性的爱”这一命题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最后,费尔巴哈明确提出:男女的互爱是婚姻的基础。这样,不仅为爱情存在的意义找到了最终的归属,而且使爱情的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爱情之于人类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究其根本,是因为它是人类两性结合的合理途径与基础。人类之所以需要爱情,追求爱情,正是因为只有有了爱情,人类的婚姻生活才能成为理想的真正的人的生活。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费尔巴哈说“生命的生命便是爱”。
74、YoungMan:爱情是一种很难界定的东西。它是一个谜。我们所知道的就是爱情是一种感觉。
75、以上我们简略地概述了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哲学家对爱情思考的线索和主要观点,这些思考在爱情认识史上不同程度地做出过贡献,其中一些思想和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和深刻的。当然,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他们的思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错误或缺陷。所以,对于西方哲学家关于爱情的思考,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并且通过反思得出我们关于爱情的结论。
76、这段奇妙的恋爱发生在1882年的初春——一个适合恋爱的好季节。尼采的朋友梅森伯格在听到尼采关于自己单身的抱怨,这位善良的中年妇女便是给尼采安排了一场美妙的邂逅:彼时芳龄二十不到的俄国少女莎乐美便是梅森伯格为尼采物色的恋爱对象。
77、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