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寿遥期到百年,到来鸡犬亦欢然。忍心满座称觞客,饮血茹毛不一怜。
2、 3尿屎渠、脓血聚,算来有甚风流趣?世人恣情耽色,动曰因缘,非也。业境相随,互为流转,夙生魔障未消,还来亏损其德尔。
3、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4、5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恶能害身,痴是无明能引起五蕴炽盛而苦了身心。要终止苦而达至安详快乐,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识。(因果佛经经典名句)。
5、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佛说阿弥陀经》
6、《譬喻经》中记载一个造塔、供塔得以随心满愿的故事:古印度阿育王时期有一人名为迦罗越,具大福德,有任何需求愿望,应念即至。其家舍为七宝所成,快乐无极。阿育王遣人往其家中察看,回来禀明国王,以手东指,空中无量七宝即时雨下,再指南、西、北三方,亦是如此。
7、 世间一定是有因果报应的,现在受的苦,遇到的人,都是报应,一辈子还报,再种下因果,世世相传。
8、1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赞已德,隐他人好事,令他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七自赞毁他戒)--《梵网经》
9、 2弥勒菩萨戒杀诗 劝君勤放生,终久自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10、 听过无数话,看似都很有道理,但我最信两句:一个物以类聚,一个因果报应。
11、2吾常曰.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者。此之谓也。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见贤思齐.当仁不让。岂肯因循怠忽.以致一错而成永错乎哉。有血性汉子.断断不肯生作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矣。勉旃勉旃。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可.否则便与孝道相背。虽曰修行.实违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须以净土法门利益劝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临命终时.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高预海会.亲炙弥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间之孝.孰能与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则化功归己.而亲与自己之莲品.更当高增位次矣。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欲孝其亲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12、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诫酒肉慈慧法门》
13、2一切诸佛菩萨的名号、一切咒语,都是阿弥陀佛的一部分。阿弥陀佛是全体。所以「阿弥陀佛」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我过去讲《心经》,讲到后面,我就知道什麼是大神咒,什麼是无上咒,什麼是无等等咒。「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14、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15、 三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16、2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17、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8、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楞严经》
19、他女勾尔入他室,尔莫从他暗相逐。他妻诱尔同他宿,尔莫与他私相熟。
20、 八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21、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
22、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了然。人心只一拳,别把它想得太大。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一事无成,那就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关注得太多。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做人纯粹点,做事才能痛快点。——紫云轩
23、 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2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25、 二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6、1复更思维,此身空寂,无我我所,无有真实,性空无若苦若乐,皆无所有,诸法空故。我当解了,广为人说,令诸众生,灭除此见。是故我今虽遭苦毒,应当忍受。--《大方广佛华严经》
27、1见怒能忍,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害众生。--《法句经》
28、 当发菩提心 广济诸群生是则供正觉 三十二明相
29、四种往生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得往生;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终时见到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苦逼,于狂乱中,忽然遇到善知识教他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即得往生;无记往生是人于平日发心皈命于佛,到临终时,虽然心神衰弱而成为无记(非善非恶),不能念佛,但是乘著他以前念佛的功德而得往生;意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虽然不能出声念佛,但中意念阿弥陀佛,一样可以往生。
30、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1、官词口舌,水火盗贼,恶毒瘟疫,生败产蠢,杀身亡家,男盗女淫,近报在身,远报子孙。神明鉴察,毫发不紊,善恶两途,祸福攸分,行善福报,作恶祸临。
32、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33、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34、 2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
3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6、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地藏菩萨本愿经》
37、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8、1施者、受者、财物不可得故,能具足檀波罗密。--《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39、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感觉很不错的佛经语句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40、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41、六祖坛经 ▏地藏经 ▏心经 ▏楞严经 ▏金刚经 ▏
42、 三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43、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一切悉清净
44、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傅翕
45、 五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46、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47、1若佛子,自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需,一切给予。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第八悭惜加毁戒)--《梵网经》
48、创作朝代:唐朝扩展资料我国古代佛经大多从天竺流传而来,其中唐朝玄奘法师的贡献可谓最大。
49、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50、 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51、1往生西方阿弥陀佛世界,这是很重要的,今生我们不往生,后面就是百千万劫的沉沦。
52、‘善男子!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何以故?一切因缘及所生法性空寂故,是故我说名为法身。若有众生解了如是因缘之义,当知是人即为见佛。’尔时观世音菩萨及彼诸天一切大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53、1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54、35愚人的心攀缘外在,随外在的变化而起伏,怎能称自己为自己的主?智者保有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评断而改变自己的心,因此他是自己的主。(因果循环的佛语经典语录二)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55、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56、二十年后,孟婆把她带到轮回门前,说:“你站在这儿看着,但不要说话,你等了二十年的人,要来了。”女子激动的站都站不住了,好不容易平复下情绪,紧张的站在那里等着她爱的人出现。终于他走过来了,原来他得了病,没有治好,四十出头,又死了。他走到她和孟婆面前,孟婆把忘情水递给他,他拿起就要喝,女子急了,说:“你忘了你说的话吗?”男子看了她一眼,把手中碗里的水一饮而尽,接着走进了轮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