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刘长卿(相和歌辞·从军行六首)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一身事。古代关于战争的诗词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5、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6、“我”与他立定了誓言——无论生死,都要与那个人永不分离。(表现战争的诗句)。
7、昭王更热中于南征,“昭王南巡守不反”(《史记·周本纪》),为征服诸夷付出了生命。但是从这时期起周天子的声威大振,诸夷便开始臣服。铜器铭文记载,周天子讨伐了诸夷中的一个邦,结果有26个邦都来朝见。
8、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9、以战争直接为题材的战争诗是《诗经》中的重要一类,同时也是《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歌类别之一。
10、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1、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赏析: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13、总而言之,反映周王朝与西北戎狄之间战争的《采薇》、《出车》和《六月》等前三篇与《采芑》、《江汉》、《常武》等反映周王朝和东南荆楚徐淮战争的后三篇在基调和思想感情上完全不同。
1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杜牧《赤壁》)。描写古代战争的古诗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6、唐代的边塞诗像一部慷慨激昂的交响曲。从形式上看,有五言,有七言,有短制,有长篇;从内容上看,有的抒发慷慨之情,有的铺叙异域之景,有的歌颂将士英勇,有的谴责战争残酷;从风格上看,有的诗风淡远,有的诗风豪放,真可谓是百花齐放。
17、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令狐楚《少年行首·其三》
18、(参考译文)山峰险峻层岩峭,高高上耸入云霄。山重重来水迢迢,日夜行军多辛劳。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19、他们或者描写边塞风光,或者描写战争场面,或者批判唐军将领,或者表达征夫思妇之痛,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古诗当中,不乏豪迈诗作,但也有不少直面战争残酷,表现战争凄惨的古诗。尤其是本文要说到的这首古诗,字字泣血,可谓唐诗三百首中最凄惨的战争古诗。
20、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21、云何舒国步,持低副君忧。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22、注: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23、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2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5、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杜甫《悲陈陶》
2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7、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关于战争的成语或词语和名言、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腹背受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硝烟弥漫、
2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9、《采薇》是写士卒出征玁狁胜利归来,一般说来这样的题材本应充满欢乐和喜悦,可是实际恰恰相反。诗中不见任何欢乐和喜悦,却是充满了忧愁和哀伤,这种情绪在诗歌的末章达到了高潮:
3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1、“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3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3、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示儿》
35、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36、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3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战马都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射箭的弓弦像炸雷一样响。
38、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39、 当时清军刚刚渡江,南京陷落,江南各路抗清义军揭竿而起,在“王子”(指监国绍兴的鲁王朱以海)和“将军”(指统帅江南各路义军的江南总兵吴兆奎)等的率领下,各路义军彼此呼应、同仇敌忾、军威雄壮、声势浩荡,于是诗人对反清复明的胜利充满了希望。诗的最后用汉末讨伐董卓的臧洪的典故,歌颂为复兴故国而慷慨投身于战斗中的大批义士。全诗洋溢着炽烈的家国情怀和激昂的士气。
40、诗歌表现宣王不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的霸主,而是以德化安抚天下的明君;召虎也不是只能征战的武将,同时也是善于经营天下的文臣。为了实现“式辟四方”,“王国来极”的远大抱负,他们君臣一体,和衷共济。
41、 本词以凄苦幽怨的笔调描写妻离子散的人伦惨剧,表达了战争浩劫给人民,尤其是妇女带来的抑郁悲苦。陈维崧词学苏、辛,又承继了白居易“新乐府”精神,冲破“诗庄词媚”的畛域,常常笔涉时事,反映明末清初的国事,具有“词史”的意义。本词就是这类代表作。记兵燹破坏之苦、抒民生多艰之哀,均可存史。
42、高骈(叹征人)心坚胆壮箭头亲,十载沙场受苦辛。力尽路傍行不得,广张红旆是何人。
4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4、 本文所谓的“明清世变”的时间范围从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到1683年清朝收复台湾。这段时间是中国古代史上动荡甚大的一个历史时期。李自成起义、明亡、清兴、三藩之乱……战火四起,中原板荡,兴衰无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均陷入严重的失序状态。这四十年间,文人们历经变故,在他们的诗文中留下了深刻的沧桑印记。战争诗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分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战乱危亡给当时的文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从他们的诗作中,可以见证动荡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世人心态。虽然在战乱和清代“文字狱”之后,关于明清世变的诗文遭到了大规模的淘洗,大量佚失,但我们今天仍能从各种古籍资料的罅隙中看到,文人们“以诗存史”而留下的丰富历史图景。
45、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46、(《左传-曹刿论战》)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4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48、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49、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50、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
51、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边草》 ——邝露《峤雅集》
52、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任意,恢复元气:接连。讨伐有罪。
53、如果有像汉朝那样的龙城飞将,那么就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54、比喻战争结束:“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鼓衰力尽鼓。
5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6、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57、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虞姬《和项王歌》
58、从“从金伐鼓下榆关”到‘力尽关山未解围’十二句,具体描写了战斗的整个过程。这里有逶迤不断的行军阵容,有萧条凄凉的边塞景色,还有对敌人的猛烈进攻和战士的血洒疆场的细致描摹等等。语气逼真,描写及其生动。富于形象感。特别诗人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运用及其鲜明的对比,感情激烈地谴责了边塞将帅的腐朽生活。
59、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唐杜甫《前出塞九首选一》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