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以食为天,与饮食有关的四川方言词语很多,如:
2、蔬菜类:干蔬菜110克,或新鲜蔬菜500克。
3、吃了省钱的瓜,要害绞肠痧 谚语,不要贪图便宜。
4、吃,四川话发音为cì,川中有的地方发音chī,也有发音qī,如汉字‘欺’的发音;川北有的地方发音qīa,如汉字‘洽’的发音;川西有的地方发音为cē,与‘策’发音相近;旧时四川的“上五县”彭县、郫县、崇宁(今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灌县(今都江堰市)及彭县(今彭州市)的人,无论生活在场镇,还是乡村,都使用特殊的“卷舌音”,发音cher,而且“石、室、食、吃”这些古代入声字都如此,不仅“翘舌”,而且舌尖后卷,近乎“儿化”。
5、10崖鹰吊鸡——飞起来咬(崖鹰就是老鹰,喻宰客狠心)
6、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7、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但仍可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而歇后语也叫俏皮话,起到谚语简明、直接的效果。
8、二姑娘拜年---只有你的席坐,没有你的话说
9、有些“脑筋活络”的日军官兵,整天为了当上中国地主、富农的“干儿子”而努力奋斗,说穿了就为了蹭饭吃。而一些中国地主、富农为了自家少受袭扰,也乐于这么做。
10、(附注)夹:兼且。旧时日本产的铊表质量差劣,行走的声音很响,而且不准时。比喻人满口答应却不见兑现。
11、所以说,歇后语加进了盐分,说出来幽默风趣、生动活泼,语句富有张力,有很强的地域性。在这个层面上说,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丰富了祖国的语言。
12、厦门人从来宝爱丝丁鱼,无论红丁、白丁、黑丁。老厦门用它煮线面,敬奉老人,饲小囝子。
13、汉沽百里盐滩,阡陌纵横,盐池遍布,许多与盐相关的歇后语层出不穷,三句话离不开盐,句句在理,一针见血,妙不可言。
14、说菜太咸了,就说:打死卖盐的了——太咸了。
15、川菜中最出名、最大众化的一道菜是回锅肉。回锅肉是将坐墩儿肉或五花肉煮到7-8成熟,冷后切成片,然后加佐料炒熟,称之为回锅。于是,在四川有事情没有做好,要重做,就称为“回锅”,或者叫“吃回锅肉”。文革后人才断代,为了快速出人才,教育部决定将文革中“毕业”的70届学生召回大学进修,完成文革中未完成的学业,称之为“回笼”,在四川则称之为“回锅”,或“吃回锅肉”。这些人在文革中耽误了学业,分到基层“凉办”多年,如今回校“回锅”,就成了抢手的“回锅肉”了!
16、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乐”,一边吃喝起来。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
17、调味料:浓缩酱油20克、食盐12克、味噌粉40克、砂糖15克;代用品为酱油0.1升或味噌75克。
18、其实,日本文化是极为鄙视“上门女婿”的。在日本,上门女婿必须改姓女方家的姓,公开声明效忠女方家,与自己家断绝关系。如有违反,全社会就会把这人当作不守信用之人,这在日本比死还难熬,绝对没他的好。可河南商丘1个日军中队长不但自己倒插门,还派手下几个鬼子到老泰山家当长工。老泰山吃饭管饱,还发些零用钱,结果没被派上活的鬼子那个羡慕嫉妒恨,就甭提了。
19、“……三年自然灾害,可把我饿惨了。浑身都膀了。两条腿,棉花条。别说一百多斤,十来多斤,我也扛不动。我们家还有一辆自行车,凤凰牌,九成新。我妈跟我爸说:‘卖了吧,给孩子来一顿!’丰泽园!我叫了三个扒肉条,喝了半斤酒,开了十五个馒头,——馒头二两一个,三斤!我妈直害怕:‘别把杂种操的撑死了哇!’……”
20、吃稀饭要搅,走溜路要跑 谚语,凡事要因势利导。
21、图为日军野战伙食,饭盒里除了米饭,就只有几块梅干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