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心是谁?但凡初闻其名,初读其书的人,都会有此一问。当今市面,这几十字会是何种效应,木心当然知道,怎么办呢,他一再引福楼拜的话,叫做:
2、爱情,是性为基点,化出种种非性的幻想和神话——归结还是性,都说性征是性器,其实第一性征是脸。真不好意思,人类每天顶着性征走来走去。毛发,皮肤等等,都是性征。可见造物主用意之淫。
3、本书是近年十分热门的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的第一部年谱性质的著作,致力于将木心的生平行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分“卷首”“家世”“编年”“附录”四部分。“卷首”为木心的姓名、字号;“家世”汇集其家世背景及家庭成员情况;“编年”则为其一生之经历,涉及求学、任职、交游、创作、际遇诸端;“附录”收录木心自制的两份汉语年表和一份日语简历。
4、陈子善就曾推介木心,说他的散文实践证明了他其实是一位文体家,并肯定木心进入文学史是迟早的。上海作家陈村在读到木心的《上海赋》时,“如遭雷击”,他说:“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评论家李静称赞木心创造了成熟华美、丰瞻而高贵的文体,振兴了残伤的汉语。
5、也许凡事皆有定数。起初我是请另一位编委来做这件事的,但由于他当时工作颇忙,在专辑临近截稿之际犹迟迟未能动手,无奈之下我只得临时替补,自己来完成。这首先给了我一次在短时间内硬着头皮翻阅(不是通读)一遍木心已出大陆版作品集的机会,既是带着目的的阅读,就难免有需要细读之处,也就不时会有会心处。而最先令我感怀的则是那些相对写实的篇章。
6、笔者清醒地看到,目前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实在只是冰山之一角。一方面,木心美术馆中还有大量的木心手稿有待整理面世;另一方面,相关知情人尚抱着一种或维护或观望的缄默态度。个人以为这些都不利于木心研究的推进。
7、我不认为读了文学家的生平,果然能认知“那个人”,甚或有助于理解他的文学。生平、文学,不是核对的关系。一份处处求真的传记,可能布满——也许是——善意的错讹,即便再详实,也不可能破解卓越的小说、神奇的诗,何以卓越,何以神奇。
8、“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句是木心最有名的一首诗,诗中用从前的慢节奏与一个愈来愈快的对世界的感受相比,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木心的诗近乎古典趣味。对蒙田和纪德的激赞我也是心有戚戚。他读书涉猎广泛,不动声色中用典极多,常建构在其他作品语境上再行延展。很有几分本雅明「引言写作」的味道。如果趣味正好投契,会非常过瘾,反之亦然。木心写作风格讲究字义结构,常常用很简单的文字达到令人称奇的余韵,书的装帧也和他的语气惊人一致,足见设计者匠心。再看这首《毋与哥德言》(木心先生编年事辑)。
9、诗:《如烟之姿》(长诗)、《非商籁体的十四行诗》(100首集)、《蛋白质论》(短诗集)、《十字架之半》(短诗集)
10、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也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11、7)愚夫的背后必有一位愚妇--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12、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 马 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先生编年事辑)。
13、11)当听到纪德说“爱爱,不爱单个的人“--我已吃了一惊。以为他窃听了我内心的自白。当歌德说”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我太息,以为能做到的只有这一步,而这一步又是极难做到的......--木心《鱼丽之宴》
14、在这五年中,木心以开阔渊深、 左右逢源的国学与西学为根底, 尽可能将自己置于世界性的文学 景观中,如数家珍地娓娓道出个 人的文学的回忆。
15、想比于今天的微信、QQ、快手等即时通迅软件,从前的那份期待,简直是妙不可言。
16、要说近些年来国内最受人瞩目、形成文学现象的作家,恐怕非木心莫属。但要说近些年来国内争议最大的作家,恐怕也非木心莫属。这个国内一经出版作品,就引起一阵旋风的“局外人”,自成名以来,就争议不断。
17、我不是学者,我该从自己与木心的漫长交谊中,退开几步,放下己见,顾及众多爱木心的人,而春锦所做的一切,正是念在日渐增多的木心读者。
18、17)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木心《素履之往》
19、近时木心遗稿拟将出版。在数十册小小的本子里,不下十次,他零碎写到某段往事,同样简洁。譬如抗战期间避难嘉兴的一段:
20、80年代木心申请赴美签证时,因不符合出国条件而遭拒绝。他早有准备,出示了自编画册。美国人看后说:“你画得这么好,我怎么可以不让你去美国,美国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美国人都很优秀,像你一样,你应该去美国。”奇遇般地获得签证。
21、9)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木心《琼美卡随想录》
22、遗稿中另有两组更“庞大”的名单,一份应是上海艺专的同学姓名,另一份,是他寄身近三十年的工艺美术工厂员工。锻炼记性吗?我想,晚年木心是在不断反刍行将过完的一生,而当转头面对外界,就那么几十个字。
23、♥ 高晓松:我主要教育女儿心安理得地混日子
24、秦文君1971年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塔林林场插队务农,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第一部中篇小说《闪亮的萤火虫》,1982年开始其文学创作。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
25、这一部别具一格的著作连着木心合集相继为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陈伴随着丹青、孙郁等知名人士典雅的推崇,让木心踏入群众视线。视其诗书画作,平常人都是有眼前一亮的震撼人心,世外高人之感。惜乎传统式的文学类讲解意识,无法可循木心的著作。
26、这一认识,随着我对木心作品的深入阅读,变得愈加坚定起来。后来我才得知,最早发现木心这一秘密的是台湾学者郑明娳。她说在木心的散文中,“总是流露出极度的个人色彩,强烈而鲜明的‘我’随处可见”,但他又“建筑了一些堡垒,把内心深处的东西潜藏进去”正是因为存在这种有意的“潜藏”,了解木心的生平际遇及其当时的思想状况,就变得尤其重要。
27、3)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辩已忘言。欧陆文化精神的整体表现是忘言犹欲辩。--木心《即兴判断》
28、(张宇豪)木心读者,90后作家,又名张殿豪,著有长篇小说《商羊欲雨》和《侯爵》。
29、13)说了等于不说的话才是情话。干了等于不干的杯才是圣杯。静了等于不静的夜才是良夜。--木心《十四年前一些夜》
30、人们心灵深处的诗意,仿佛早已被各种有形的物质欲望塞得满满的。再也回不到从前的那种“慢”,再也找不回那裹在淡淡的烟火里的诗意平凡。木心先生其人本身,就象一首意境优美的辽阔诗篇木心先生80年代初期,孤身一人长居美国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直到2006年9月,79岁的他才返乡安居,于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病逝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31、20世纪中国画家中,画作第一个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美国耶鲁大学也收藏有他的33幅水墨画。△木心美术馆
32、♥ 发现狗狗和自己越长越像,于是他们拍了一组照片,帅爆了!
33、“这样一个家,我只经历了五年,之后,在杭州、上海过了四十多年,美国二十五年。”
34、4)凡事到了回忆的时候,真实得像假的一样。--木心《伊斯坦堡》
35、7)不可能有真理,仅只是热情,无所谓思想,至多得到些感觉。
36、木心非但不露面,回归后几乎不接受当面的采访。直到他的葬礼,各地赶来的上百位青年才见到他,而生前介绍自己,这个人只肯给几十个字。
37、陈村说:“企图中文写作的人,早点读到木心,会对自己有个度量。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
38、本书尽力做到两点:一是尽编者所能,最大程度地搜集目前所能见到的木心先生的生平资料,可确定时间者不论巨细,悉加选录;二是对资料进行必要的考辨,尽可能地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39、诗人曾经盛赞日本俳句的简洁,本书显然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300多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如格言一样简短而智慧深刻。
40、11)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木心
41、♥这个打零工的中国阿姨震惊了巴黎,王思聪说她的钢琴水平比郎朗高N倍,而她却说……
42、西人云:作品有时比作者更聪明。艺术家最为隐秘而珍贵的一切,全然凝在作品里、字面上。倘若好到不可思议,这不可思议的种种,分明裸露着,却未必见于他的生平。
43、由领读文化策划、台海出版社出版的《木心先生编年事辑》不日面世。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木心先生的年谱性质的著作。作者夏春锦积七年之功,全面搜集了木心的生平资料,涵盖木心家世、求学、任职、交游、创作、际遇诸端。他说,自2013年以来,他花了几年时间,寻找木心,能找到的几乎都在这里了。谢泳则说它将成为今后的木心研究绕不开的奠基之作。
44、13)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借我变如不曾改变。--木心
45、慢到你可以腻在爷爷怀里,听他讲他过去的故事,而不用操心天黑得太快。
46、这世上,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
47、他不写回忆录。他说,回忆录很难诚实。但有谁到了中年晚岁而不回想自己的往昔吗?遗稿中,我发现他在世界文学史讲稿最后一页,写着平实而简单的记述——那年他大约六十六岁——某年在哪里,某年到哪里……这是他唯一的“年表”,自己看看,没有发表的意思。
48、(郭博嘉)木心读者,青年学人,香港教育大学在读研究生,以比较文学观念分析木心小说,将木心的篇什与鲁迅、张爱玲作品对照。
49、7月3日(周六)下午2点,夏春锦和评论家夏烈、学者张天杰将做客单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藉由《木心先生编年事辑》的出版,再来聊一聊他们眼中的木心,聊一聊木心的一生。(活动详情及报名请见文末)
50、“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多少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期待。可遗憾的是,反观现代人的爱情,到最后也只演变成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我安慰。
51、本书是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木心前半生(1927-1956)的传记,通过图文如实讲述他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是如何从出生到求学再到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并以艺术为毕生志业的生命历程。内容涉及家世背景、古镇生活、开蒙与就学、为艺术而出走、负笈上海美专、投身学生运动、与夏承焘和林风眠的交往、山居生活、杭州与上海的教书生涯等。在呈展木心前半生生平经历的同时,探索其*初几次人生选择的思想动机,以及可能决定其后半生人生走向的必然与偶然因素。
52、农民,残疾人,诗人,余秀华是真正的草莽,热眼看万物,冷眼看主流。她的诗,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以赤子的姿势到来。
53、(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弟子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偶因小诗《从前慢》被追读刷屏,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画集》等书,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及作为补遗的《木心谈木心》。
54、(阿尔弗雷德·科恩(AlfredCorn))木心美术馆开馆致辞嘉宾,美国诗人,今在英译木心诗歌(与促成木心小说集《空房》英译本在美国出版的王久安合作)。
55、15)负心不奇奇的是负心之前的一片真心--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56、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57、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木心先生诗文作品中,意境最美的当属这首《从前慢》。
58、12)绝无幽默感的人,是罪人。——木心《云雀叫了一整天》
59、读者不会放过他。学者更不会放过——定居桐乡的夏春锦,可能是试图追索木心生平行状和家族谱系的第一人。为读者,也为文学研究,他苦寻资料,试图拼接木心简历之外的一生。我如何看待这份工作呢?以下的意思,自知不能说服人。
60、为人立传,很难很难,甚或难于文学。作传者的功力,品性,大诚恳,简直等同创作。恕我直说,我不记得看过可读的中文传记,并非作传者不良,而是,恕我妄说,自引入西洋人“传记”体写作迄今,现代白话文水准尚未准备好书写体贴入微而知守分寸的传记。
61、这是真的。木心的每句话周边必会站着别的意思——“他要你去找他呀”——梁文道说起过有趣的观察,他说:“五四及今,读者读罢书还想趋前面见的作家,除了鲁迅和张爱玲,第三位,便是木心。”
62、自2012年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破土动工,为期四年,于2015年11月15日正式开馆。这是木心先生身后的大事,也是他家乡乌镇的大事。木心先生留下的全部文稿、画作、乐谱,悉数作为馆藏,成为今后展示、研究、交流、传播木心艺术的一流场所。馆长陈丹青与他的团队为美术馆开幕,策划了林风眠、尼采、圣经三项特展。出席开幕典礼的将近四百位来宾中,有国内二十多家美术馆馆长,木心先生的生前好友陈巨源、巫鸿、童明及陈英德夫妇,还有来自德国尼采故居和文献中心的艾岑伯格,来自美国的诗人科恩、学者彼得。
63、而且在艺术成就和文学成就之外,木心一生的经历跌宕起伏,可谓传奇。
64、19)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木心《文学回忆录》
65、年少时,大家还没学会虚伪,没学会撒谎,大家都是敞开心扉,赤诚相见,说一句是一句。
66、14)活在自然美景之中,人就懒,懒就善。--木心
67、忆写往事,木心鲜少渲染,直陈年份、地名、街名、人名。遗稿的好几处页面写满名字,譬如:
68、一九四三年,我住在盐桥附近的“蘋南书屋”,女佣料理日常琐事,我独进独出,一心要做那种知易行难的艺术家,书越买越多,画则全作油画,走的大致是印象派的路子,喜欢尤特里罗,他的街头风景,也不是实地写生的。下午三时至六时,照例在“思澄堂”范牧师那里练琴,钢琴,每月付学费。
69、木心可以算是和张爱玲同一代,他的出生较为赫赫有名,浙江乌镇,富豪家中,自小家学渊源,新文学大伙儿茅盾是其小舅,学识渊博,与此同时也触碰了大批量的新文学著作,为他的审美观判断能力奠定了基本。木心尽管从业工艺美术领域,在新中国的政冶动荡不安下,他曾在上海遭到牢狱之灾,并被断指三根,但他的艺术涵养极为高,牢中日常生活的沉积促使他的造型艺术体会更加深入,并在新形势下最开始一批移民国外。木心令人钦佩的是他并不像伤疤、反思文学的这些文学家,以自身的悲惨遭遇絮絮叨叨,以受害人的真实身份牟取资源。
70、他倾尽全力,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木心先生的生平资料,包括木心业已出版的个人著述、研究木心及其作品的著述、与之相关人物的著述、地方文献、公私馆藏资料、木心与师友间的来往书简、媒体访谈等。他说,自2013年以来,他花了几年时间寻找木心,能找到的,几乎都在这里了。此外,还对资料进行了必要的考辨,尽可能地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71、26)因为我已证明了人是可能具有无欲望无功力观念的单纯的爱,即使只是一念之诚,确实是有过,而且不谙世故的少年人可能会去实行的。——木心《爱默生家的恶客》
72、“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73、6)不能不与伪善者周旋时,便伪恶,淋淋漓漓地伪恶,使伪善者却步敛笑掉头而去。——木心《素履之往》
74、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2014年2月14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温故》第二辑纪念专号,首次发表木心的《海伯伯》(未完成)、《如是我灯(序)》。2016年开始,一系列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向有志于研究木心先生的读者朋友竭诚开放。依循过往的体例,专号共分三辑。作品《温故》《琼美卡随想录》《西班牙三棵树》等。
75、木心连通了中西古今,他的文本透亮与众不同,风韵醇正,一会儿趣味盎然,例如他有关上海三四十时代亭子间文人墨客的叙述。他对故乡的回望,少了鲁迅先生式的沉郁顿挫,而沉响着古中国文明行为传统式的回音。他的短诗,连着他对《诗经》独具一格的阐说,决不是半桶水于丹教授之途的胡说八道。
76、4)西谚曰:人人知道荷马,谁读过荷马?这层象征很有意义:人所崇拜的东西,常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77、10)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木心《鱼丽之宴》